[分享] 公共政策(MPP)資訊分享FAQ

看板studyabroad (留學)作者 (我是莊美麗啦)時間16年前 (2008/11/15 00:27), 編輯推噓5(501)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完整圖文版: http://www.wretch.cc/blog/tinajuang/10564838 之前接到一些朋友的留言,詢問公共政策學院的相關資訊。我回頭看了 一下自己兩年前剛申請上的留學分享,發現使用前的心得和使用後還是 會有一些出入。現在自己已經從馬里蘭公共政策學院畢業,在美國從一 個圈內人的角度來分析一些問題,可能會更加成熟。 Warning:以下每個問題的回答,都可以套用”依個人情況/看不同學校 而定,也有例外。”但是這樣的回答,可能不具有太大的參考價值,所 以我的回答是針對自己兩年來看到多數正面或側面觀察到的案例,並加 上自己邏輯判斷適用大多數人的狀況集結而成的意見。這當中有些意見 一定會因為我的個人背景而有偏差,所以服用解藥時,請根據自己的案 例斟酌,或者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寄信和我討論,告訴我你的私人背景, 考量的點和問題是什麼,我很樂意給你一些比較客制化的意見。 0. 到底公共政策(Master of Public Policy - MPP)是什麼碗糕? 怎樣科系背景的人可以念? A: 聽起來是很奇怪的問題,但是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主要原因是 在台灣並沒有這樣一個專門的科系,所以這種科系可能根本不存在一般人 的腦代裡。大多數的人都是政治系和外交系的人在申請,因為以前有學長 姊在念。 我想要說明一下這點,大多數的人聽到我念公共政策,第一反應就是: 喔!你以後要從政?是的,從政是一條路,但是政策學院現在的專業很 全面,絕對不是只有大家想的從政,而且試問現在台面上的政客,好像 也不是從政策學院畢業的,所以從政不是最主要的路。 公共政策學院如果要對應台灣的科系,比較接近的是政治系底下的公行, 不過既然可以變成一個學院,當然一定有很大的不同。政策這樣的學位 是Professional degree,是比較應用的,簡單來說,在討論政策時,會 討論到要怎麼做?做什麼比較好?而不是僅止於研究問題的發生或局勢 分析。政策的面向很廣,有財政政策、經濟政策、外交國防政策、IT政 策(如政府e化)、或者是國際經濟貨幣政策,甚至更推廣到我自己在念 的領域 – 國際發展與貧窮 - 所以這方面的政策是全球性的探討,而對 應的執行機構是國際性的機構(如世界銀行、聯合國、國際貨幣組織等)。 從背景來說,政策學院是十分整合性的學科,比較多數同學的背景有政治 系、經濟系(我自己)方面的背景,做環境政策的同學有環境工程或生物 方面的科學背景。依興趣和鑽研的領域,各式各樣背景的人都可以申請公 共政策。因為有政治和經濟兩大不同背景的同學,所以經濟統計或政治的 課都會從稍微基礎的程度開始學起。這樣的好處是各式各樣背景的人都可 以進入這個領域,壞處是有些時候課程的程度會不夠深,不過關於這方面, 我想都可以進來後再做調整,比方說可以申請免修,或是修外系比較進階 的相關課程取代等。 未來的出入也很多元,有一部分的人會走向公部門,像我做比較國際貧窮 發展方面的研究可以進智庫、非營利機構等,有人是進入和政府有合作的 私人顧問公司,也有人繼續做學術研究。這方面細部的資訊建議參考學校 的強項和校友之後工作的地方。其實也有人走向傳統MBA的職涯,不過我不 推薦要走這條路的人來念Master of Public policy (MPP),如果你想走財 金或是商管,一個MPP的學位不會有太大投資報酬率,紮實的工作經驗或是 MBA才是選擇,不要因為沒有工作經驗申請不上MBA才跑來念政策,之後發 現找不到像MBA一樣的工作。 稍微解釋一下一般人對MPP和MBA的誤解,兩邊有蠻多的同與不同,但是兩 個學科是不能替代的:MPP和MBA兩邊的走向不太一樣,MBA是比較商業化導 向,MPP是重視公共部門或是社會關懷方面的研究,所以兩個系的思維和出 發點是不太一樣的,不過大多數的MPP都會和MBA有一些合作或資源共享, 也可以申請三年的雙碩士學位,畢竟公部門的運作一定會牽扯到商業或企 業市場。就業資源一定是MBA比較豐富,但是投入成本也較高,MPP也會有 管理、經濟和計量方面的課,但是應用的範疇是從做政策決策者的角度來 看事情,所以在MPP裡面可以學到MBA的某些技能,很多知識也是可以共用 的。但是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學位本來就不是設置讓你去找投銀或管顧的 工作,也不像MBA一樣要求你有工作經驗才能申請,我有很多同學都是進來 了才在抱怨為什麼MBA的工作機會或公司都不來政策學院(我們學院就在MBA 旁邊)?答案應該很明顯吧! [小結]才第零題就偷懶!歹勢!這段沒有懶人包。請好好瞭解MPP是什麼碗 糕再看以下討論。 1. 托福考不好,怎麼辦? A: 這種問題,是一般剛入門留學的人會碰到的初階問題。聽起來很笨, 但是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驗。我的最大建議是,不用考特別高,但是一定 要通過學校的門檻。考的特別高絕對不會有太大的加分作用,因為這項成 績只是當作一個過濾的標準,是確保你雖然是國際學生,但是用英文上課 不會有問題。試想,有一堆的美國學生都不需要這項成績,所以考的特別 高,絕對不會在申請上有什麼特殊作用。但是不能考不到標準,因為有些 學校,會因為你沒有達到標準,就把你刪除,比方說我申請康乃爾時,就 因為托福沒有達到標準,所以連申請程序都不算完成。但是另一個反例是 卡內基,我的托福成績沒有到標準,但是卻也錄取還得到些許獎學金。 [小結] --- 建議絕對要考到系上規定的標準,如果真的有私人困難來不 及重考或考不到的話,可以寫信去系上詢問是否差一點點還是可以申請, 以免賠了夫人(申請費)又折兵(申請不上失去信心)。 2. GRE考不考,怎麼辦? A:考不好,要看多不好。我們分成幾種考不好說明: 計量:如果說是申請政策學院的話,計量成績並不會非常嚴重。其實只要 有個750都不算是考不好。畢竟美國人的數學很爛,縱使你真的只考個700, 在台灣人眼中可能很糟糕,可是在一般政策學院裡面,這樣的成績可能還 算OK。 注意:如果是比較重視計量或經濟的學校,計量成績會比字彙重要很多。 字彙:我覺得只要有接近450都算很OK,本來他們對國際學生的要求就比較 低,而GRE是一個參考成績,不會像托福一樣只要沒達到標準可能就會被刪 除。如果考不到400又想申請Top 20的學校,可能需要注意一下,很多前面 的學校都會有很多優秀的申請人,如果太低可能會引起注意或造成負面印象。 如果真的考太低,可以學習很多留學版的同學到其他鄰近國家重考機考。 筆考和機考不會有什麼影響,只要第二次考好就好,千萬不用像大學聯考 一樣,覺得只要第一次考糟了就終身被記上一筆。試想,很多學校的admission office 一次收到幾百封申請文件,系辦小姐會小心翼翼的注意你是台灣人怎麼卻 在新加坡考試,或注意你進步幾分或退步幾分這種芝麻綠豆的小事嗎?多 半他們就是看你用來申請的那個成績,我就有美國同學考過三四次最後成 績蠻高的,學校也不會因為這樣就把他重考的高分打折。 [小結] --- GRE成績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政策學院的申請是看多方面 的,而GRE只是其中一項小小的指標,考的高當然會有一些加分,但是如果 有時間和金錢的考量,分數又沒有真的很不好,重考也不能高出超級多的 話,建議在有限的時間內好好把其他的申請文件準備好。 3. 工作經驗對於申請有沒有幫助? A: 有。在申請上有很大幫助,實質上也絕對有很大的幫助。當然,這不是 說為了要申請碩士就一定要先去工作,這些要看自己的生涯規劃,還有到底 為什麼要念這個學位,想學到什麼?未來的規劃是什麼,這個學位對你的未 來有什麼樣的作用,是不是真的能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目標? 我在政策學院裡面遇過各式各樣背景的同學,我真的覺得,這個學位不便宜, 如果真的要花這些錢到美國留學,一定要得到最大的效益。有工作經驗絕對 可以讓你比較清楚真實世界的運作,心中的疑問可以和學校的學習產生較大 的激盪與漣漪,也讓你在課堂上提出更好的問題,更知道自己在兩年中要安 排上什麼課,來這裡學什麼東西。而這樣相輔相成之後,暑假找實習或是畢 業找工作,你都能有一個十分明確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而不是花了很多錢念完了一個學位之後,才發現才開始找尋適合什麼工作, 或者才發現原來這個學位並不能提供你想要的專業能力。 政策學院是professional degree,所以他的課程會比較應用一些,不像大 學的經濟系教的比較理論,所以有工作經驗絕對會幫助你從課堂上得到比較 多你想要的東西,做專案的時候也有比較多自己的想法。 [小結] --- 工作經驗在申請絕對有很大的加分,最重要的是對自己來這裡 的學習,找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當然也有很多同學沒有工作經驗申請上, 也念得很不錯。這些真的都得小心配合自己的人生規劃來決定。以我私人意 見是:有經驗+知道自己目標 --->上課知道要做什麼研究,知道要上什麼課, 學到自己想學的,也在課堂上有貢獻 -->暑假容易找到實習 ---> 畢業找到 自己要的工作。沒有經驗和目標,還是可能達到後面的每一項,但是比較會 遇到困難。 4. MPP裡面那些Concentration是幹麼的?。UMD和其他學校比有什 麼不同?好?不好? A: UMD的MPP裡面有四個專業,其實選那個專業都沒什麼差別,因為最後 的學位就是Master in Public Policy。專業只是學校希望學生在眾多領 域中有一個自己的專長,所以有規定一些必修課,才不至於在眾多興趣中 迷失方向。如果要選專業的話,可以建議直接看裡面必修要修什麼課, 選自己比較想上的就行。以後其實要改都可以。這在很多學校其實也都 是這樣。 MPP的訓練其實大多數都很類似,都會有一些政治的課程,一兩堂計量和 經濟的必修,剩下就是選修的部份。UMD的好處是學校科系很多,其他科 系的排名也都不錯,所以有蠻多外系資源可以使用,最大的好處是離DC很 近,對於國際學生來說,我覺得地點真的很重要,因為不只暑假去找實習 方便,連平常的學期中,也可以到DC去做一些實習累積自己的經驗和人脈, 這對於之後找工作非常重要。因為距離DC近的關係,很多老師都非常有來 頭,都在很有名的國際機構或政府機關兼職或工作過,他們可以提供很多 非常實際的經驗和例子,也是很好的人脈資源,缺點當然是這些老師超級 忙,比較難和學生建立很緊密的關係。 UMD MPP的強項是環境和公共財政。其他經濟方面也有一些不錯的老師,但 是在國際經濟或發展方面,開的課嫌少,老師也不夠多。 [小結] ---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學校科系多,資源豐富,老 師背景很強人脈很廣,但是系上本身開的選修課不是很多,老師與學生關 係較疏遠。 5. 需要聯絡教授嗎? A: 念碩士其實不太需要聯絡教授,假使問題很笨的話教授也不會回。所以 如果真的時間有限的話,把時間花在準備其他申請文件會比聯絡教授來的 有利,畢竟申請碩士班不需要跟教授。不過如果有時間,想做額外功課的 話,聯絡教授是不錯的學習,可以在申請到碩士之前,就和一些老師有不 錯的對話,有利而無害。不過如果需要蒐集資訊,瞭解學校一些網站上看 不出來的特色,可以從網頁上找看看有沒有current student的聯絡方式, 問問他們在那裡念的感覺或建議。 [小結] --- 碩士班不需要聯絡教授,有時間能和教授談談自己的興趣或 問問題絕對是有利而無害,但是要在把其他申請文件都準備好的狀況下, 有餘力再做這件事。 6. 如何選校? A: 之前我有講過一些選校的資訊。可以從幾個面來看: 教授的背景:這個確定了學校的強項,或是學校的風格。 地點:如果以後在美國就業的話,這點蠻重要的。因為地點在哪裡,有時 候也會決定整個學校的氣氛。比方說在DC的學校通常國際議題方面都會比 較強,像是IUB這種傳統的政策學院,議題可能多半偏向美國本土。我們是 國際學生,不太能在美國政府找工作或是做美國相關議題,所以這點一定 要注意。 國際學生比例:這點看起來有點無聊,但也是一個不錯的指標。國際學生 收的多,表示學校比較重視多元化或國際化的議題,設置資源時也比較會 考慮到國際學生,比方說政治方面的必修課會開一堂比較本土的一堂比較 國際的,上課時自然而然也會有國際性的議題注入(因為同學有人就會提)。 國際學生多也表示如果你要爭取某種資源的時候,會有一定數量的人支持 你,而不是孤兒,像我在系上就有主動辦過一個針對國際學生的就業說明 會。再者,這種學院的氣氛會比較適合我們,一個人出國在外,因為文化 或語言的關係,通常國際學生之間比較容易有緊密的交流。 就業資源:這點有人認為重要,有人認為還好。通常政策學院不是MBA,絕 對不會有MBA那麼專業的就業資源(每個人都有一個改履歷的consultant, 參加不完的博覽會之類的),所以這也回到為什麼要重視地點的緣故,如果 政策學院本身就業資源就不像MBA那麼強大,當然有很多時候需要自己去找 資源建立人脈,所以學校有不錯的就業資源(尤其能針對國際學生的需求)和 地緣關係絕對會有幫助。題外話,千萬不要只是仰賴這個。 [總結] --- 留學是一種長期投資,我建議要先想好自己的目標方向,才一 股腦地投入。有動力有熱情有目標最後加上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 Dream Catcher http://www.wretch.cc/album/tinajuang http://www.wretch.cc/blog/tinajua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230.155.220

11/15 00:32, , 1F
專業詳細分析推
11/15 00:32, 1F

11/15 11:33, , 2F
推好文 :)
11/15 11:33, 2F

11/15 23:35, , 3F
太感謝了 我也是申請這個領域 幫助很大^^
11/15 23:35, 3F

11/16 00:15, , 4F
好文!
11/16 00:15, 4F

03/24 09:42, , 5F
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go2.tw/goz
03/24 09:42, 5F

06/24 00:31, , 6F
感恩妳 受益良多
06/24 00:31, 6F
文章代碼(AID): #197QRKq5 (studyabroad)
文章代碼(AID): #197QRKq5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