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大陸人評論美國學校(EE篇)

看板studyabroad (留學)作者 (下一個路口)時間16年前 (2009/01/05 06:08), 編輯推噓10(10020)
留言30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無意間從朋友那收到以下這篇文章, 資料新舊程度不詳,感覺是不新,看po文時間是頗新,但大陸茫茫人海 文章轉來轉去,貼來貼去也很難判斷... 板上板友Airwade和ytod分析學校的文章也寫的很好,大家也可參考 為了避免文章過長,我把原文EE和CS兩個方向分開po EECS算是比較寬廣的研究領域,而比方US News EE也僅提供較廣泛的排名而沒有 細部領域的排名 美國每個學校除有了自己的強項外 也並非每個學校的EECS都全面發展每個領域 比方去CMU念Solid State 或去Princeton念IC design 似乎就有點怪怪的... 當然以下這篇文章,不過也代表原作者的個人觀點,所以也是僅供參考而已 當然他是大陸人...所以用詞上還有某些觀點...ㄟ..大家就不要太計較了>< ps.說到用詞以前自己也鬧個很蠢的笑話,有興趣者煩請參閱7950篇 開頭寫"大陸同學"那段 --------------------------------------------------------------------- EE: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includes Microelectronics and High Power CS: Computer Science *基礎: 半導體物理和微電子 (理論). *中間: VLSI. *系統級: DSP和通信,控制等 (理論). *電腦工程: 不好說,有人把VLSI算電腦工程; 有人認為只有機構, 軟體(compiler和OS)等才算; 也有人認為那些都不是主要的, 因為體系結構,軟體都已經成熟,真正要緊的是一些工程問題, 比如電腦系統的可靠行問題,安全問題. 1. 麻省理工(MIT) MIT當然是頂尖高手,據說PhD平均7-8年(聽說),呵呵,沒膽的一般不敢去, 去了誰能保證出得來呢。不過,MIT在電子工程這片的黃金時代應該說已經過去了, 想當年二戰前后,MIT的電子實驗室的雷達研究影響了一代人, 戰后各校的EE系電磁研究如火如屠,雖然主力是從戰場上下來的研究人員, 但MIT在這方面的影響可以說是profound。當然,MIT早期在電機 (及相關的現在看來是初級的電路)的研究方面也是開拓性的,受之影響, 那個時代研究電機的比較有名氣的人物中有一個中國人薩本棟, 后來成了廈門大學校長。MIT在電子工程方面的影響粗糙概括一下就是領導了傳統的 電機研究,領先開拓了現代電子(尤其是與軍事有關的)研究,比如電磁/雷達。 當然,MIT后來在諸多領域都有很牛的人物,大家耳熟能詳的研究資訊論的香農 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只是,這些大牛的貢獻大多限於個人的成就, 換句話說,沒有香農,無線通信照樣會出現,並不見得會晚出現多少, 香農這樣的大師只是系統的奠定了通信的最基本數學原理---資訊論。誰都知道, 先有東西再有理論,如果先有理論,再出東西,這個人就是神,香農不是神, 雖然他后來和牛頓一樣,從事了不少神學的研究,香農晚年幾乎沒有什麼貢獻, 他最活躍的時候是他在Bell Lab跟其他幾個大師合作的那陣子。 MIT的出來牛人還有很多,比如肖克利,關於他的故事很多,一句說,肖是很聰明, 可以他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有神奇idea的人之一,但他不是出偉大學術成就的人, 他后來的那個Nobel獎誰都知道,是Bell lab為了維護團隊集體主義精神而鼎力 頂他上去的,真正的貢獻者是巴丁(理論物理學家)和布拉坦(實驗物理學家)。 MIT不多說了,MIT后來在半島體,集成電路等方面不怎麼樣,雖然有很多大師, 但都只是學術的大師,不是開拓者。事實求事的講,MIT近幾十年落后了, 盡管名氣還是那麼大,我們姑且把這一段稱為后MIT時期ꄊ 2. Stanford 如果在CS領域,Stanford和Berkeley有一爭的話(很多認為Stanford更基礎些,更強), 那麼在電子工程領域,Stanford絕對是后MIT時期弄潮兒,不為別的,Standord 工程學院早期的院長圖門先生(曾在MIT學習)力主在西部開辟電子工業, 他的學生H&P最早響應,這有了HP公司,有了SUN(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 有了MIPS, Intel不是,但沒有圖門,仙童公司也不會有(Intel的前身), 道理很簡單,群聚效益。可以說,沒有Stanford, 就沒有硅谷。從學術上講, 戰后Stanford延攬了一大批電子工程方面的名流,不次於MIT。名師如雲, 培養了一大批美國學術界的精英。Stanford的不足之處在於, 它的電子工程還是工程了一點,沒有出理論方面的划時代的大教授, 比如巴丁(晶體管和超導物理,兩次Nobel獎)和香農(資訊論)。 3. Berkeley 伯克利的CS可以說無敵天下(雖然很多很認為Berkeley作得太實際, 不如Stanford,其實Berkeley有很多理論大師,比如大師Karp和Cook都曾在Berkeley 任教),在電子工程領域,Berkeley對IC產業的發展貢獻太大了: Spice (一個很有影響的VLSI輔助設計軟體包),BSIM Model,design methodology, 在已經頒發的10幾次IEEE Solid-State Circuits Society的一年一度的大獎中, Berkeley就有3人:Paul Gray,Bob Broderson,胡正明,人數居首, 而Berkeley的Giga Scale Research Center更是匯聚了IC行業方方面面的帶頭人 (有MIT, Cal Tech, UCLA, Purdue等學校的牛人),用來研究未來迫切需要解決 的IC技術,可以說,在IC領域,只有Berkeley才有如此的號召力和領袖力。 但Berkeley的電子工程太偏科,除了VLSI及相關的固體電子,device, CAD及工藝等超強之外,乏陳可言,說來說去,Berkeley的電子工程可以說一個 名副其實工程系,它在系統方面一直比較弱,在大系統,信號處理,控制,通信, 現代電子(主要指電磁,天線等),及傳統的電機等方面不見有什麼大的建樹。 不過,台灣人特別喜歡伯克利,據說該校是曆年台大電子工程系第一不二的選擇, 呵呵,這可能與台灣興旺的半導體工業有關吧。該系的台灣籍教授胡正明是 半導體器件方面的最頂尖的權威,年輕有為。另外,我們大學里很熟悉的電路教材 的作者葛守仁教授是該系的教授,曾任工程院院長。 4. UIUC 與Stanford一樣,伊大香檳分校電子工程系的雄起得益於二戰后國防部大量的 研究經費,只是Stanford成就了silicon vallay,名聲更大。香檳分校專注與 學術研究,今天該校的電子工程系可以說是全美最全面,最系統及最強的大系之一。 該系的半導體電子,電機,控制,信號處理,通信,現代電子(電磁天線)及 光電都屬於全美最強。缺點是VLSI不強。著名的教授有約翰巴丁, 他發明的晶體管(Nobel獎)成就了集成電路(VLSI)。著名校友有科比 (集成電路發明人,Nobel獎得主),另外,中國人非常熟悉的付京孫教授 (已世普度大學教授,美國工程學院院士,統計模式識別(可應用於軍事方面的 自動目標定位)學科的開拓者)畢業於該系。AMD創始人桑德斯(Jerry Sanders)也畢業於該系。從這個系里走出去的院士不下四十名,這還不包括校友。 胡正明厲害,但他只是個將device(介於半導體物理和IC之間的一個方向) 發揚光大的人,不是先驅,沒有超過薩支唐(Chih-Tang Sah, 薩本棟的兒子、 薩本鐵的侄子)。薩支唐畢業於香檳分校電子工程系,1964-1968年任該系教授, 對發展晶體管、集成電路以及可靠性研究作出了里程碑性質的貢獻。 5. Princeton 小而精,synthesis,low power方向不錯,在IC方向主要是偏CAD和device。 學術至上,理論大師不少,但工程成就少(當然不是所謂的公司里的project, 我指的是有重大影響的技術突破),不奇怪,Princeton就是Princeton, 我們只做理論,呵呵。 6. UMich 密大的CS弱了點,但電子工程這邊一直很強,特別是光電方面,在全美也是首區一指。 另外,密大在半導體材料方面也算是稱霸一方。密大電子工程系的特點是大而全, 很全面很理論,在公立學校里僅次於香檳分校(前面提到過,伯克利電子工程的風格 完全是硅谷風格),應該說超過了有悠久曆史和傳統的普度大學電子工程系)。 密大的缺點是沒什麼大師級人物,好像從來沒有過,可能跟該校理科不強有關 (密大的數學倒是很好)。 7. 普度大學 盡管近年來狀態低迷,但仍不失為電子工程大牛系,有曆史的底蘊, 有無數有成就的校友。普度的方向很全面,在幾個公立學校里面,不如香檳分校理論, 不如密大focus, 不如奧斯汀分校的半導體方向超強,也不如喬治亞理工會吹, 但沒有明顯差距,整體水平還是一流,其納米材料方向很強,有不少大項目和 正當年的名教授,另外,普度的圖像處理還是很強(付京孫在世時曾經領導了幾個巨大 無比的國防部項目,那是普度的黃金時代)。 8. UT Austin 德州有半導體工業,也許是因為這個,該校電子工程系的半導體材料方面不次於 任何一校。其他方面還要加強,沒有IC design方向。 9. 喬治亞理工 超大,和加州的所有學校一樣,該校近年到處搜刮了不少名教授。工程名氣很大, 但在學術界,我很少注意到該校有什麼特別強的地方(IC design倒是很強), 可能是我見識不多。 10. 馬大(college park) 明日之星,地理位置太好,沒法再好,靠近DC弄了不少政府的錢。 該校電子工程比較全面,系統不錯,偏弱電,盡管其他方向實力也不錯, 缺點是好像沒什麼重大的工程成就,也無真正大師級的人物。 優勢是可以靠山吃山,也拿了不少科研經費,另外年輕教授水平都不錯。 11. Harvard Harvard DEAS動作很大,最近4年聘了22個教授,其中電子工程方向在2001-2002 聘了7個新教授,未來還要招18個(DEAS),目前EE有2個工程院院士: 光電和控制方向, EE的幾個方向都有教授在做了,集中在IC Design,通信,信號處理,控制, computer architecture,光電,microwave 這幾個方向上, 相信Harvard的EE在未來幾年會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 原文出處: http://www.52rd.com/Blog/Detail_RD.Blog_iview_14953.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8.62.17.115

01/05 09:44, , 1F
好文當然要推 雖然之前我看此篇文章不下十次
01/05 09:44, 1F

01/05 09:46, , 2F
更好奇的是為何台灣人都沒有發類似文章 我都從對岸得知
01/05 09:46, 2F
※ 編輯: CSL 來自: 68.62.17.115 (01/05 09:54)

01/05 09:53, , 3F
會不會是留學的人數有差?
01/05 09:53, 3F

01/05 10:15, , 4F
very good article~~
01/05 10:15, 4F

01/05 11:20, , 5F
台灣去美國念理工博士的學生 佔整體留美學生比較比較小
01/05 11:20, 5F

01/05 11:21, , 6F
我看到的比較多是商管的碩士
01/05 11:21, 6F

01/05 11:22, , 7F
台灣的強者很少有有種「評」美國的。
01/05 11:22, 7F

01/05 11:23, , 8F
要不然台灣的強者前十年集中在EECS,雖然出國比例不特高
01/05 11:23, 8F

01/05 11:24, , 9F
但有見識寫這種文章的人應該還有一些。
01/05 11:24, 9F

01/05 11:24, , 10F
主要是差在面對「美國」時的膽識。
01/05 11:24, 10F

01/05 21:21, , 11F
基本上都寫得挺中肯還不錯,但盡信書不如無書,大家都到出國
01/05 21:21, 11F

01/05 21:22, , 12F
留學讀研究所了,資料正確性還是要靠自己求證與分辨
01/05 21:22, 12F

01/05 21:22, , 13F
尤其我在美的經驗,覺得對岸朋友可能因為他們環境競爭始然,
01/05 21:22, 13F

01/05 21:23, , 14F
講話常很武斷,可能自己在家上網作完功課(此點還是給與肯定)
01/05 21:23, 14F

01/05 21:23, , 15F
但口氣就講成他好像是個定理一般. 專業部份不去評析, 但看
01/05 21:23, 15F

01/05 21:24, , 16F
該文作者說UTaustin在高樓林立的都市裡,就不禁令我搖頭莞爾
01/05 21:24, 16F

01/05 23:34, , 17F
馬大現在也因為打仗 軍方的研究經費拿的少多了 大家都在哀
01/05 23:34, 17F

01/06 00:51, , 18F
大推好文 寫得很中肯!
01/06 00:51, 18F

01/06 01:13, , 19F
我覺得EE本質上是高度偏向應用的學科
01/06 01:13, 19F

01/06 01:13, , 20F
硬要在裡面找出什麼大師似乎也蠻困難的...
01/06 01:13, 20F

01/06 01:15, , 21F
這篇的觀點 出發點是不錯的 不過對選學校不一定有用
01/06 01:15, 21F

01/06 10:10, , 22F
好文推一下
01/06 10:10, 22F

01/07 00:20, , 23F
所謂大師是在該研究領域有卓越貢獻的學者
01/07 00:20, 23F

01/07 00:23, , 24F
跟學科是否應用無關...
01/07 00:23, 24F

01/07 00:24, , 25F
不是只有不應用的學問才是學問
01/07 00:24, 25F

01/07 00:26, , 26F
如果就讀的學校系所有大師及輝煌歷史,
01/07 00:26, 26F

01/07 00:28, , 27F
除了讓自己視野開闊,有更高的自我期許
01/07 00:28, 27F

01/07 00:31, , 28F
也能讓外界對於自身的學歷有更高的敬意與欽羨
01/07 00:31, 28F

01/07 02:36, , 29F
這些事績也反映出了系所發展的特色及重點
01/07 02:36, 29F

03/23 21:37, , 30F
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go2.tw/goz
03/23 21:37, 30F
文章代碼(AID): #19OJDYo2 (studyabroad)
文章代碼(AID): #19OJDYo2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