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 McGill PhD Mental Health

看板studyabroad (留學)作者 ( )時間2周前 (2025/09/27 01:05), 2周前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2周前最新討論串1/1
2025 Fall admission Research Interest: Cultural psychiatry, 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 Admission: PhD in Mental Health, McGill University Funding: 教育部公費留考 Background -Education MD, with minor in Political Science NCKU, with GPA of 3.54/4.00 MS in Health Services and Systems Research Boston University, with GPA of 3.83/4.00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主治醫師1年,住院醫師前後共6年,兵役,實習醫師 -Publications: 4篇非一作論文,2篇書籍章節,研討會論文數篇,譯作數本 -Test Scores: Waived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工作單位主管*1 領域接近的前輩*1 前言 一直以來充滿對社會科學的憧憬,不過總是沒有機會好好接受系統性地訓練,於是成為進 一步學習的契機。曾經對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很感興趣,隨著各種經驗的累積,後來 逐漸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是巨觀結構與微觀主體經驗之間的互動,如何成為日常實作,又 是如何形塑出每一時每一地的獨特樣貌,最後發現這個交會處或許是文化精神醫學及精神 /心理人類學,這個領域的作品讀起來總是讓我感到興味盎然。 曾經在數年前也幸運拿到公費,當時還可以從碩士唸起,唸了一個衛生政策相關碩士;工 作的時候也曾經考慮,如果要增進研究能力,是不是要走比較多人走的道路。非常感謝過 程中各種師友的幫忙與包容,這兩次經驗都讓我有機會更了解學術是怎麼回事,同時也讓 我更了解自己:在條件可行的前提下,若有緣分,或許還是可以再試試看更想做的事情。 申請過程 我是今年2025 Fall入學的,在申請前一年,就曾聯絡過現在的指導老師,當時他有回信 ,說願意約時間聊一聊,但也說得很清楚,他手上沒有計劃可以提供給博士生,意思是我 要自己找錢。不過,後來我再回信追蹤幾次,都沒下文。後來聽不同朋友談起,寄信沒回 是很常見的事,可以再追蹤,但若真的沒有,也就要另覓他法。因此就決定再考一次公費 ,並獲得錄取。我都是考同個考科(老人醫學),有趣的是,兩個專業科目(健康政策、 老人醫學)分數的高低對調了,或許也印證了幾年工作下來有些消磨,但也有些累積。 公費通常是每年年末放榜,常常很多PhD programs的申請截止都是12/1, 15, 31,還好我 目前的program是1/15截止,還來得及送件。確認拿到公費之後,我趕緊寫信給指導老師 ,也很快獲得很正面的回覆,並約了視訊見面。視訊的過程親切而直接討論重點,包括個 人訓練背景、為什麼要念這個系,對什麼主題感興趣等等。接著我就把申請文件包括研究 計劃及SoP趕出來,老師也很迅速幫我過目並給了建設性的建議,這段期間我同時也聯絡 我的兩位推薦人,感謝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幫我上傳推薦函,讓我得以順利送件。也好 在McGill這邊英語門檻可以用美國碩士學歷抵,免掉了再次準備英語考試的困擾。 其實按照原先的想法,大概是考完公費,看結果如何,並在隔年申請前試著接觸潛在感興 趣的program及指導老師。不過,實際的發展比自己預期要來得更緊湊,但既然有這個機 會,那就把握一下。所以也就只申請了唯一一間,而沒有與其他校系接觸的機會。 校系 McGill的Mental Health program是隸屬於Department of Psychiatry,這個系有趣的是 ,它是整個校級的department,但其實並沒有大學部學生,研究生主要是以碩士班為主, 原先PhD則是特別設置(ad hoc)的program,數年前才改成常設。而系上的師資事實上是 分散於幾個學校相關的醫院裡的精神科,只是有一個校級單位把他們串連起來。或許因此 ,申請前需要指導老師同意,並確保有足夠的資金(無論是外部獎學金或是老師用計劃養 你),才能申請,自費就讀是不被允許的。 不過,雖然這裡是transcultural psychiatry的重鎮,但應該還是有一半甚至六七成以上 的人是做biological psychiatry,另外其中有些人則是做social psychiatry。儘管如此 ,這反而能促進豐富的交流與探討,至少社會文化的因素,在這裡是頗受重視的。 另外,這個program無論碩博士班都是研究為主,不參與臨床,但跟臨床保持緊密的關係 。例如,會有整個系的grand round或演講,師資許多也都是臨床醫師,這幾間醫院裡的 精神科也有住院醫師。所以是一個臨床跟研究可以相互回饋的地方。 結語 在全校研究生的orientation中,曾有一個探討生涯準備的webinar討論到為什麼要念研究 所。原因當然不外乎職涯規劃、學習技能、發現新知等等,但有一點我特別有共鳴,那就 是「跟一群與你對類似事物感興趣的人在一起的感覺」,這對我而言,最是難能可貴。 最後,在申請或廣義的生涯探索上,其實我請教過不少相關領域的師友(留學版的文章也 是),讓我覺得非常有幫助,也想在此致上深深的感謝。或許這跟前一段說的類似,是一 種我不孤單的感覺吧。祝福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2.136.113.90 (加拿大)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758906336.A.744.html ※ 編輯: LiaoWH (72.136.113.90 加拿大), 09/27/2025 01:11:26

09/27 08:55, 2周前 , 1F
恭喜,難得的詳細心得文,公費是否一定要回台發展?
09/27 08:55, 1F

09/27 10:01, 2周前 , 2F
有能力還錢就不用啊 但是還是會卡J-1離境年數
09/27 10:01, 2F

09/27 13:09, 2周前 , 3F
恭喜!
09/27 13:09, 3F

09/27 14:19, 2周前 , 4F
公費有一年一簽的延後返國服務條款,可以查看合約。
09/27 14:19, 4F

09/27 21:41, 2周前 , 5F
恭喜
09/27 21:41, 5F
文章代碼(AID): #1eriVWT4 (studyabroad)
文章代碼(AID): #1eriVWT4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