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老闆節稅 最愛投資抵減
■ 記者林杰兒/台北報導
國稅局官員說,科技公司老闆們最愛用的節稅管道就是投資抵減。官員表示,企業老闆往
往利用個人名義,投資特定極有獲利潛力的公司,投入1億元即享有2,000萬元抵減,若這
家公司五年內賺了5,000萬元,原本應繳2,000萬元的稅負,相當於免稅,「明明賺錢,卻
一毛錢都不用繳稅。」
官員舉例說,即使公司虧損,只要投資的其他公司賺錢,不僅本身即同樣享有20%的減免
,上述投資公司的2,000萬元抵減也可一併適用,比起經濟部規定投資公司的機器設備最
低要有700萬元、和投資公司帶來抵減稅負的好處,「買機器放著(來抵稅)都絕對划得來
。」
另一個常見於繳稅大戶族群的特色,則為購買債券基金,例如將財產委託投信公司定存、
購買股票,產生收益若分配給委託人,本須立即課稅,但若當年度不分配,即視為證券交
易所得而免稅,造成目前投信市場超過1兆元、且產生利得多不立即分配的原因。
不過由於若未於當年度分配,上述利息收入則無法在應納稅額中抵減,因此此一管道近年
來已漸趨式微。
不過,節稅也可能一不小心可能演變成漏稅。台北市國稅局目前最具爭議性的案子,當推
前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的緩課股票拍賣案,因為所繳稅款可能比拍賣股票的收入還要高
,目前這類股票的課稅方式爭議很大。
【2004/04/22 經濟日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5.250.12
tax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