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課業] 台灣菸酒/成管會/考古題(第一題)
※ 引述《pennty (沈澱心情)》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Examination 看板]
: 作者: pennty (沈澱心情) 看板: Examination
: 標題: [課業] 台灣菸酒/成管會/考古題(第一題)
: 時間: Fri Apr 10 21:38:37 2009
: 1.考試類別:台灣菸酒
: 2.科目:成管會
: 3.目前參考用書與章節:考古題
: 4.想問的內容:
: 台北公司採用分步成本法(process costing)製造單一種產品,名為DEFI,並為此產品
: 建立下列單位標準成本:
: 直接材料 (3 公斤,每公斤$4) ...................$12.00
: 直接人工 (0.5 小時,每小時$11) ................. 5.50
: 變數製造費用 (每直接人工小時$6) ….............. 3.00
: 固定製造費用 (每直接人工小時$8) ….............. 4.00
: 每單位DEFI 產品之標準成本 .....................$24.50
: 直接材料均於期初投入,產品的品質檢驗則於期末進行,如發生損壞品則均視為異常
: 損失(abnormal spoilage)。2008 年一月份,該公司發生下列製造DEFI 產品的相關資
: 料:
: (a)預計固定製造費用為$80,000。
: (b)產品DEFI 在一月初的在製品存貨有4,000 單位,且只加工至20%的完工程度,亦即
: 加工成本(conversion costs)只投入達20%程度。
: (c)該月以每公斤$3.95 購入60,000 公斤材料,「材料價格差異(materials price
: variance)」是在購入材料時計算並認列。
: (d)共有16,000 單位DEFI 產品於一月份開始投入生產。
: (e)該月實際領用50,000 公斤材料投入生產線。
: (f)一月份實際發生9,000 直接人工小時,實際直接人工成本則為$108,000。
: (g)該月共有17,000 單位DEFI 產品轉入完成品存貨。
: (h)一月底之期末在製品包含2,150 單位未完工產品,且只投入達40%程度的加工成本。
: (i)實際製造費用總計為$134,500。
: 試作:
: (1)計算直接材料及加工成本之約當產量(equivalent units),假設該公司採用先進
: 先出的分步成本法。【5 分】
: (2)該公司對製造費用採用三項差異分析法,包括「支出差異」、「效率差異」及「數
: 量差異」【spending, variable efficiency, and volume variance(或稱product
: ion-volume variance)】,其中效率差異僅包含變動部份(即無製造費用之固定效
: 率差異),產品分配之製造費用記入「已分配製造費用(Applied Factory Overhead
: )」帳戶。試根據上述資料,按以下所提供之分錄範例,作出:(i)購料、(ii)發料
: 、(iii)人工成本分配、(iv)製造費用分配及差異結轉之分錄。範例中之「XXX」部份
: 即為必須填答之數據,並請注意將所有答案(以下所有分錄)寫在答案卷上。
: 【20 分】
: (i)購料
: 材料.................... XXX
: 材料價格差異 ........... XXX
: 應付帳款 XXX
: (ii)發料
: 在製品................. XXX
: 材料數量差異(Materials Quantity Variance) XXX
: 材料 ...........................................XXX
: (iii)人工成本分配
: 在製品 XXX
: 人工工資率差異(Labor Rate Variance) .....XXX
: 人工效率差異(Labor Efficiency Variance) .XXX
: 工資(Payroll) ................. ............ XXX
: (iv)製造費用分配及差異結轉。
: 在製品 XXX
: 已分配製造費用..................... ........ XXX
: 製造費用支出差異(Spending Variance)...... XXX
: 製造費用效率差異(Efficiency Variance) ... XXX
: 製造費用數量差異(Volume Variance) ... . XXX
: 已分配製造費用................................. XXX
: 5.想法:
: (1)直接材料約當量= 13,000 + 2,150 + 850 = 16,000
: 加工成本約當量= 3,200 + 13,000 + 2,150x40% + 850 = 17,910
: (2)
: (i)購料
: 材料 240,000
: 材料價格差異 3,000
: 應付帳款 237,000
: (ii)發料
: 在製品 192,000
: 材料數量差異 8,000
: 材料 200,000
: (iii)人工成本分配
: 在製品 98,505
: 人工工資率差異 9,000
: 人工效率差異 495
: 工資 108,000
: (iv)製造費用分配及差異結轉。
: 在製品 125,370
: 已分配製造費用 125,370
: 製造費用支出差異 500
: 製造費用效率差異 270
: 製造費用數量差異 8,360
: 已分配製造費用 9,130
: 想確認一下答案是否正確,謝謝!!
以下參考:
題目未提及損壞品加工程度,一律採忽略法處理,就是當作沒看到,損壞由製成
及在製全部承擔,故毋須計算約當量!
標準成本制下,一定用先進先出,因為標準成本強調績效衡量,不允許期初存貨
差異進來攪局,所以不會使用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下強調只討論本期投入的
差異分析,排除期初在製,如此才符合標準成本制的精神,因此先進先出法下
記得要減掉,期初的約當量,才是先進先出法下的約當量!
1.材料=17,000+2,150-4,000=15,150 加工=17,000+2,150*0.4-4,000*0.2=17,060
期初在製 4,000
本期投入 16,000<--題目D有說明
合計 20,000
完工產出 17,000
期末在製 2,150
損壞品 850<--忽略不計算
合計 20,000
2.所謂標準成本,指實際產出下的標準投入數,因此本題實際產出為17,000單位
標準投入材料數=17,000*3=51,000 標準人工小時數:17,000*0.5=8,500
材料
購料價差=(3.95-4)*60,000=-3,000(F)
材料量差=4*(50,000-51,000)=-4,000(F)
人工
工資率差=(12-11)*9,000=9,000(U)
人工效率差=11*(9,000-8,500)=5,500(U)
製造費用三項差異分析:
實際製費(題目有):134,500--a
80,000(預計FC)+6*9,000=134,000--b
80,000+6*8,500=131,000---c
8*8,500+6*8,500=119,000---d--已分製費
a-b=500(U)支出差
b-c=3,000(U)變動製費效率差
c-d=12,000(U)能量差,不可控制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7.0.230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Accounti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