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醫學教授 轉行 賣靈骨塔

看板AfterPhD (博士後)作者 (南南南)時間15年前 (2010/04/04 12:01), 編輯推噓4(4018)
留言22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這位老師任教八年,沒有能從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埋怨無法以教學升等,即使很認真 的備課,自製教材、翻譯了十幾本書。但是受限於各校的六年條款?所以不得不走路? 因為這則蘋果的新聞,在新聞報導中,有將他太太名字放去上,所以可以看到他太太是 資深的講師,但弔詭的是,因六年條款沒有溯及既往,所以反而是安全。如果兩人年紀 差不多,那不就表示,當年如果他也直接從講師開始任教,也不會念到博士才開始教書 ,受到六年條款的壓迫.... 另外一個觀點是,六年條款開始紛紛到期,沒有升等成功,被迫轉業者,可能會越來越 多,畢竟六年、八年(含兩年行政)後,如果都沒有研究產出,就算投履歷表出去,可能 在競爭者眾多(剛畢業、博士後)下,會重新取得教職的機會也會越來越低,最後恐怕各 行各業都會出現「教授」轉行的「新聞事件」... 以上為個人淺見,提供您作參考! ----------------------------------------------------------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409886/IssueID/20100404 醫學教授 轉行 賣靈骨塔博士寧當「送行者」 不怕被譏頭殼壞去2010年04月04日蘋果日報 【楊惠琪、郭美瑜╱台北報導】擁有台大醫學院博士學位的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陳金山,任教8年曾6度榮獲優良教師,但他不滿目前大學重研究輕教學,心灰意冷下竟換 跑道去當「送行者」,做殯葬業務員,賣生前契約和靈骨塔位,他說:「我不會妥協,只 好選擇離開。」有朋友笑他「頭殼壞去」,他則表示,「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只在乎自 己怎麼做」。 聽到醫學系教授因不滿教學環境,改行賣靈骨塔位。台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教授吳清山昨直呼:「可惜!浪費人才!教育部和各大學應省思。」他和教育部前部長、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都認為,大學的功能主要是教學,教育部應訂出導正政策, 讓認真教學的教師獲得公平對待。 42歲的陳金山兩年前到殯葬業服務,目前是龍巖人本松江營業處業務經理。他自幼成績優 異,台南一中畢業後考入成大生物系,後來攻讀台大醫學院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碩 、博士班,取得博士學位後在台北醫學大學任教,教授解剖學課餘還翻譯了10多本醫學著 作。他6度被醫學系學生票選為年度優良教師,3度榮獲北醫教學創新獎。他現在的工作是 銷售生前契約和塔位,並在往生者過世前提供臨終關懷、提前準備相關工作,另在籌辦告 別式過程中扮演家屬和禮儀師間橋樑。 說起為何棄教職,陳金山有些激動地說:「大學為了拼排名、比評鑑,往往鼓勵教師衝論 文、拼升等,認真教學的老師根本得不到認同。大學最重要的不該是傳道、授業、解惑嗎 ?但老師為了拼研究,沒時間創新教材和教法,這對學生不公平。」 陳金山說,他受不了這種文化,3年前有了求去念頭,所以會轉入殯葬業,「不知是幸或 是不幸,因為我的父母和岳父相繼被服務過,整個過程我親身體會身後事也可辦得這麼莊 嚴,所以希望陪家屬走過傷痛。」陳金山說,親友對他的轉變很驚訝,當面沒聽過難聽話 ,但間接聽過有人認為他「頭殼壞去,好好的大學教授不幹,跑去當『土公仔』(泛指殯 葬業人員)。」 從教授變成殯葬業業務員,他說,最大改變是從站在講台上發號司令的老師變成得向客戶 鞠躬哈腰的小業務。他坦言,他「一直還在調整,收入也沒預期好。」由於無底薪保障, 只能依業績抽佣,因此月薪好的時候曾達12萬元,最近只有近7萬元,和當助理教授差不 多。 不過他說,由於有醫學背景,可更順暢地在醫師和家屬間溝通,博士學歷和大學教師的經 歷,也讓家屬對他更信賴,讓他也感覺很快樂,「轉換雖然大,但只要鼓起勇氣、放下身 段,走出學術象牙塔並不難。」 也在知名大學醫學系任教的陳妻徐淑媛說:「考量教職收入比較穩定,一開始並不贊成丈 夫貿然轉職,經過一年多溝通,也體認在大學任教的瓶頸,才支持先生。看到先生在殯葬 業找回自信與衝勁,很替他開心。」她表示,不擔心親友異樣眼光。 曾上過陳金山課的北醫醫學系6年級學生張為捷說:「陳老師是極少數上課會自己編講義 的老師,課前準備很充分,不像其他教授用投影片列些大綱就了事,課後也會和學生聊天 ,他的離開對學弟妹是損失。」5年級學生鄭銘輝也說,陳老師教學認真,常協助學生解 決生活與交友問題,離開很可惜。 北醫醫學系解剖科主任馮琮涵說:「得知他要轉職,曾苦口婆心勸他,但知道他不是一個 關在研究室只求升等的教師,況且投入殯葬業也能發揮原本解剖專才,所以尊重他的選擇 。」 龍巖人本松江處協理洪素珠說,一開始也擔心陳金山放不下博士身段,但他一入行,每月 平均營業額就達200萬元,讓很多資深同事跌破眼鏡。 對於陳金山棄教職,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教育部2006年推動第1期大學5年500億 元計劃,對受補助學校確實較偏重研究,學校端也較重視論文發表數量及被引用次數,但 明年開始的第2期補助計劃已訴求研究與教學並重,各校也開始推動教學資源中心供有心 投入教學的教授發揮,「他離開得太早了。」 陳金山 42歲 ◎學歷:台南一中、成大生物系、台大醫學院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碩士及博士 ◎現職:龍巖人本服務公司松江營業處業務經理 ◎特殊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曾6度被醫學系學生票選為優良教師,3度榮 獲北醫教學創新獎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1子1女 資料來源:陳金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79.136

04/04 14:00, , 1F
關於講師的說法有點跟實況不符,還能留下的講師一定是在砍
04/04 14:00, 1F

04/04 14:01, , 2F
這年頭只要會sci就行了,不管題目是不是對社會有沒意義
04/04 14:01, 2F

04/04 14:02, , 3F
污學生錢也沒差、學生成票失業也沒差,只要有sci
04/04 14:02, 3F

04/04 14:02, , 4F
講師的衝擊波下去進修避鋒頭的,如今會不列入6年條款是法
04/04 14:02, 4F

04/04 14:05, , 5F
不溯既往,而剩下的很少甚至已滅種,也都快被逼退休了!最近
04/04 14:05, 5F

04/04 14:07, , 6F
的少子化衝擊,私校又發現低薪講師的專業教學才是搖錢樹.
04/04 14:07, 6F

04/04 14:08, , 7F
請正教授跟請講師教一樣的課,薪水就不一樣,正教授也未必
04/04 14:08, 7F

04/04 14:09, , 8F
教的比較好,腦子正常的人當然要請講師
04/04 14:09, 8F

04/04 14:09, , 9F
dos突然間發現台灣學術界的摩爾定律,此語一出,誰敢爭鋒?!
04/04 14:09, 9F

04/04 14:10, , 10F
不少私校無法開出太尖端的課程,會教大學部就行。
04/04 14:10, 10F

04/04 18:06, , 11F
幹得好....真話難求,但是否真的是暮鼓晨鐘則有待觀察
04/04 18:06, 11F

04/05 13:50, , 12F
這是特例.他不是一個能做研究的人.
04/05 13:50, 12F

04/05 14:01, , 13F
但持平而論解剖確實比其他科目需要投入教學的老師
04/05 14:01, 13F

04/05 14:04, , 14F
不知道能出SCI但是不太懂大體解剖的人會不會變解剖所的主流
04/05 14:04, 14F

04/05 15:38, , 15F
不能做研究那PhD是怎唸的?有人會堵爛升等條文跟執行偏差
04/05 15:38, 15F

04/05 21:15, , 16F
不少科系早就由SCI的人在掌,學生在學到學到幻覺,出社會打
04/05 21:15, 16F

04/05 21:16, , 17F
掉從練。成績好的學生反而被害死。版上有那位大大敢給會寫
04/05 21:16, 17F

04/05 21:17, , 18F
sci卻沒有操刀經驗的人動心臟手術?
04/05 21:17, 18F

04/06 14:08, , 19F
這個好笑 那些教授以後要開刀千萬指明 sci破百的開刀
04/06 14:08, 19F

04/07 09:45, , 20F
只要懂得實驗設計與統計,就算不會開刀的也可寫SCI呀
04/07 09:45, 20F

04/07 09:45, , 21F
只要給數據,寫個某療法的治療效果研究的PAPER
04/07 09:45, 21F

04/07 09:46, , 22F
就算那些手術都不是作者自己開的,也可寫PAPER
04/07 09:46, 22F
文章代碼(AID): #1Bk0yUkh (After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k0yUkh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