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Re: [新聞] 大學危機1 高等教育退場潮啟 …

看板AfterPhD (博士後)作者 (ggg)時間15年前 (2010/04/08 00:52), 編輯推噓5(5025)
留言30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作者: kenjichan (c'est la vie)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大學危機1 高等教育退場潮啟動 我的大븠… 時間: Wed Apr 7 17:10:34 2010 ]看到這篇報導讓我想到之前新井一二三"偽東京"一書中的氾濫失業博士 引用新井一二三 文章 以前在日本獲得文科的博士學位非常困難,即使在最高學府東京大學,教員當中博士佔 的比例至今才一半左右。然而,一九九○年代,政府文部科學省改變政策,鼓勵各所大 學擴充研究生課程;結果,日本全國的研究生人數增加到二十六萬,目前每年有一萬六 千人畢業於博士課程。……但是,人文、社會科學專家的就業機會很有限,能找到正式 職位的人不到五成,導致過去幾年被授予學位的新博士裡共有一萬兩千人正在失業,面 對著生活困難。 九州大學研究所環境學博士水月昭道,在最近出版的《高學歷勤勞窮民》一本書裡揭發 教育官僚有意陷害了年輕學子。據水月稱,文部科學省施行新政策的一九九一年,正巧 是由於少子化大學生人口開始減少的一年。若不採取措施,國內不少大學將要倒閉。於 是官僚想出來的辦法就是擴充研究生課程。……果然,過去十幾年,大學生減少了十二 萬人的同時,研究生卻增加了十四萬人,成功地拯救了許多大學。 但是在日本,招募文科博士的單位基本上只有高等學府。在各所大學勉強地保持著學生 總數的情況下,自然不會擴大教員隊伍。每年全國的研究所有越來越多的新博士,但 是他們要爭奪的飯碗並沒有變多。 失業博士們只好去補習班教中小學生,或到便利店打工,也有人靠「柏青哥」餬口。他 們的夢想是起碼當上大學的計時講師,但是收入只有專職教員的三分之一,也不帶醫療 保險等福利。對未來絕望的結果,失蹤或自殺的人文、社會科學博士,據文部科學省調查 ,竟高達百分之十一點四! ※ 引述《qilai (合眾國的榮華也該到頭了)》之銘言: : 作者:陳一姍  出處:天下雜誌 444期 2010/04 : 「大學生了沒」,不再是流行語,取而代之的,將是「你的大學還在嗎」?我的大 : 學不見了,會不會變成大學教育不見了?台灣每年比日本多一倍的博士,將何去何 : 從?高等教育退場潮啟動,將產生什麼問題? : 三月十六日見到小從(化名)的時候,他剛剛到台北地方法院,為已經拖了一年的 : 勞資糾紛出庭。已經二十八歲,住在每月三千塊租金的房子,偶爾得靠典當周轉。 : 他蒼白、瘦弱的身形,就像是個高中生。 : : 台南立德大學日文系畢業四年多,小從最長的一份工,是在監察院打工六個月。從 : 大考中心、公關公司、公車評鑑處、教育部到監察院。「我發現,當工讀生才找得 : 到工作,」這是小從的經驗法則。 : : 「你知道立德被併了嗎?」當記者問他,他睜大眼睛猛搖頭。靠著低收入戶補助念 : 完大學的小從,畢業後,再也沒有回過學校。 : : 今年一月,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的董事會與立德大學合併,成為台灣私立大學整併退 : 場的首樁案例。一位教育界人士透露,立德未來將改名。立德大學將走入歷史。 : 「部長還問我,要不要把附近另一所大學順便也接下來,」嘉藥董事長王昭雄,轉 : 述與教育部長吳清基會面的過程。位於台南工業區,學生數三八六○人的立德,隔 : 著一條馬路,就是學生人數只剩一七一五人的興國管理學院。 : : 「沒人要」的大學與大學生 : 曾幾何時,大學與大學生成了燙手山芋。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私立大學連捐給 : 國家,國家都不要。今年起,由立德點火,「我的大學不見了」將成為百萬大專生 : ,及家庭得面對的新議題。 : 生存壓力,加上畢業生愈來愈難找到工作的窘境,許多學者憂心,「我的大學不見 : 了」將進一步演變為台灣「大學教育不見了」的嚴重扭曲。 : 參與許多學校評鑑的台大社會系教授林萬億,就看到一些後段大學,為了讓學生就 : 業,把大學變成「職業訓練所」,過度強調短期技藝的教學。台大社會系特聘教授 : 陳東升更擔心,台灣十年成長三倍的博士班畢業生,未來因缺乏固定的教職,變成 : 「流浪教授」。因為教職缺乏保障,大學教授動輒被逼退、取代,根本失去探索學 : 問的自由度,「大學這樣玩,就玩完了。」 : : 台灣現有博士生三.三七萬人。假設博士平均六年畢業,一年台灣就會畢業五六二 : 五名博士。台灣專任教授總計約五萬,以任教二十五年退休估算,每年釋出約二千 : 八百個缺。換言之,就算大學不倒,每年將有二千八百位(約五成)博士畢業生找 : 不到教職。(見表一) : 累積十多年的多項錯誤高教政策,讓台灣高等教育處於量與質同時扭曲的隱憂。 : 車子下了麻豆交流道,開了約莫五分鐘,才看到真理大學麻豆校區的路牌。真理招 : 牌旁,掛的是另一家聯招招生不佳的學校。轉進只能容納兩部車錯身的羊腸小徑, : 又約莫開了十五分鐘,在寬闊的田中央,出現真理校區。 : : 沒有福利社的大學 : 時間是中午,偌大的校園空蕩蕩,零落的學生紛紛往校外覓食。校園很靜,唯一的 : 聲音是教堂的大鍵琴。「我們本來有餐廳、福利社,去年莫拉克颱風來了淹了,就 : 倒了,」受訪的年輕教授坦言。 : 大前年,真理大學三十四個系所接受評鑑,十二個系通過,十二個系有條件通過, : 十個系評鑑未通過,前年新任校長吳銘遠到任後大幅改善,去年十四個系所評鑑過 : 關,八個系有條件過關。但九八學年度麻豆校區卻面臨窘境,因少子化及教育部五 : %門檻限制,招生欠佳,只剩一千九百多位學生。某科系,甚至出現專任教授七人 : ,大一新生只有一人報到的奇特狀況。 : 真理大學不是最慘的學校,由於淡水校本部招生非常好,招生數比前學年度成長增 : 加三.五%,目前兩校區總計仍有一萬多學生。新校長很看重麻豆校區發展,每週 : 都特別南下一趟,派出二十多位資深教授南下開課,加開交通車。也鼓勵校本部學 : 生社團南下開分社。更是教育部評鑑優等的社區大學(曾文社大),誓言不能讓校 : 區跌破一千五百人。至於餐廳問題,則派出白宮會館(實習旅館)及透過餐旅系專 : 業教授指導學生當作實習於中午賣便當。另外計劃將學生宿舍集中校園內,並降低 : 住宿費,解決學生過度分散的問題。 : : 私校協進會理事長、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表示,私立學校學生數損益兩平的點約為 : 四千人以上。九八年學生數不到四千人的大專院校,總計有三十五所,佔總數二一 : %。(見表二) : 資源分散錯置,受影響的不只是賺不到錢的出資者,更大的受害者是學生。一位在 : 台南教法律的老師坦言,擔心學校倒,這類學校的教師流動率很高。以他自己的科 : 系為例,成立才七年,七位專任教師已換過一輪,最長資歷也才三年。 : 學生少,彼此刺激不夠,與外界互動少,所以很容易變得沒有危機意識。沒有社團 : 動手實作,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也較缺乏。多數後段班大學學生,家境不好, : 許多是家裡第一個念大學的小孩,「念大學現在變成一種懲罰,考好念國立,爸爸 : 罰三萬;考不好念私立,爸爸罰五萬。念到後段班,畢業找不到工作繼續罰,」他 : 質疑。 : 資源分散,為求生存,教育品質很難堅持,傳統師生關係正遭到嚴重挑戰。一位台 : 大畢業的法律系教授指出,他原想效法老師,每學期當掉三分之一學生,讓學生好 : 好讀書,但學校卻出面阻止。原因是教育部對招生總額控管,如果當太多,重修生 : 佔名額。而新生繳全額學費,重修生只繳學分費。 : : 台灣大學的二○一五大限 : 法律系是畢業生失業率最高的科系之一。為了幫學生考司法官與律師,東吳大學十 : 年前開始幫學生辦模擬考。一間北部私立綜合大學法律系也討論,為了協助學生考 : 試,要不要像補習班一樣,幫學生蒐集考古題。「我們的畢業生一定考不上律師、 : 司法官,所以我都很鼓勵學生去考高普考。我學期中、末考試就從裡面出題,」這 : 位助理教授說。 : 這種扭曲的高教生態,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少子化只會愈來愈扭曲。九十八學年 : 度,大學缺額共計六萬九千人,缺額率一六.二%(見表三)。大學校長間流傳著 : 「二○一五大限」,那一年學生就會少五萬五千人,約等於三分之一科系要關門。 : 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強調:「大學未來的議題就是轉型與退場。不該分公立或私立 : ,不是績效或辦學不好的問題,而是供需根本不平衡。」 : 不論公立或私立,從資源配置的角度,為了教學品質與國家財政,政府應要求未達 : 經濟規模的學校合併。九八年學校總人數少於四千人的大專院校裡,有十五所是國 : 立大專。「關鍵是校務會議不通過,」教育部次長林聰明不諱言,大學自治後,最 : 高決策機關是校務會議,教育部無法強制主導。 : 至於私立大學整併,私校法通過董事會可以自主合併,但教育部無法源強制進行。 : 林聰明表示,之前教育部曾接管六所大專院校,把學校經營上正軌後,許多董事想 : 把學校拿回來,教育部官員紛紛吃上官司,造成困擾。現在教育部不再接管,而是 : 派輔導小組介入。 : 至於大學退場,教育部公權力只能靠評鑑,技職大專連續三次不過,一系縮減五十 : 個名額;大學連續三年學生報到率低於七成,員額縮減一到三成,目前有二十個科 : 系會「慢慢」縮減。 : 問林聰明,教育部會不會覺得自己是抱著炸彈在懷中?他不語,強調已開了門招收 : 國際學生,也有法源可以轉辦養老院。 : 「包括陸生在內,外籍生來台,絕不是用這個來解決大學生不足的困境,」程海東 : 批評。全世界大學教育能輸出只有澳洲與英國,台灣高教沒有英語化,台灣有什麼 : 能吸引別人來?來了之後,能不能留下來?他建議:「教育政策應該要與經建、移 : 民、兩岸關係政策合併考量,否則又是片面,否則又是與現實脫鉤,又是短視處理 : 。」 : 程海東直言,台灣的大學無可迴避,一定要有人關門。日本去年就關了五所。公立 : 學校應要帶頭整併,也應面對私校整併的癥結。台灣的學校都是財團法人,財產、 : 股權無法買賣,「這些創辦人在意的是自己可以拿回什麼,」他說,是否該有一個 : 合理合法的機制。 : 已成為主流的大學生失業問題,凸顯了台灣高等教育扭曲的現實。緩慢而牛步的退 : 場機制,會不會讓高等教育慢性自殺,繼續遺害未來的年輕人,台灣已無可迴避。 : : 台大社會系特聘教授陳東升:不要再創造失落十年 : 三月十日晚上六點,該是下課時分。台大社會系館四二二室,卻正上演一場震撼教 : 育。現任台灣社會學會會長、台大社會系特聘教授陳東升,向台下三十多位社會所 : 碩、博士生,報告近期學會研究成果:二○一七年,保守估計,台灣光社會系將有 : 一八○位博士生找不到教職。一百八十人有多少?陳東升說,現行台灣社會系加上 : 中研院相關教授只有四百人,換言之,未來八年,台灣的漂流社會學博士人數將近 : 是有教職人口的半數。 : 「你覺得我們可以做什麼呢?」兩個小時,他對著滿場被震攝到沉默的學生,鼓勵 : 性地提問。學生回問,老師是否不鼓勵我們念博士班?他語氣保守說:「我只是讓 : 大家知道,事實就是這個樣子。」 : 但是,陳東升在《天下》專訪中沉痛呼籲,政府應重視這個現象。否則,許多新生 : 代博士,投入金錢與青春歲月,畢業卻發現社會與他的想像完全不同,這將是另一 : 種失落的十年 : 。他以下為專訪紀要: : 台灣博士班的問題,恐怕比大學生更嚴重。從數字看,台灣博士班這十五年人數成 : 長了三倍,現在在學人數有三萬人。如果以博士班平均得念六年來計算,台灣每年 : 會有五千位博士畢業生,在未來會進入職場。 : 以日本來比較,日本總人口數約為台灣五倍,但一年博士畢業生也只有兩千五百人 : 。 : : 大學變少,教授缺更少 : 博士生很多,好處是台灣水準很高,因此IMD評比裡,台灣人力素質很高。但壞的一 : 面是浪費,台灣的教授一個人指導的學生多,很難充分的指導。以往,念博士班成 : 本比較低,因為學費低,又有獎助學金。現在博士班學費也不低,很多博士生得花 : 時間打工,怎麼把書念好? : 當然,學生都是成年人了,念博士「應該」是深思後的決定,也可能跟國外一樣, : 念的時候,就清楚未來可能會找不到工作。但捫心自問,台灣各大學廣招博士生, : 真的是為了學生嗎?還是根本是為了爭取教育部經費,碩博士生點數比較多,老師 : 為了讓自己開課與評鑑時,有足夠的點數而已。大學教授是否已經變成既得利益者 : ?講好聽一點是造育英才;講難聽一點,我們以後可能會被罵,是踩在學生身上, : 在享受資源。 : : 庫存博士要消化二十年 : 我們研究了台灣社會學系博士的供給與需求,截至二○一七年,台灣將有一八○個 : 博士生找不到教職。如果以每一年釋出職缺十一個來計算,這些庫存博士要消化二 : 十年,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因為我們沒有把在歐洲念書的人計入。而且未來每一 : 年還會有新的博士畢業生。 : 但我要強調,社會系的問題不是最嚴重的。全台社會系只有四個有博士班,每年招 : 生一一○人。但教育博士每年有一千人,是社會系九倍;政治學一年有三二○人, : 是社會系三倍;中文系約五百人。政府應該算一算,光人文社會科學將有多少人的 : 工作不穩定? : 我再過三年就可以退休了,但這個問題,將影響大學與年輕人好幾代。現在科學園 : 區都在用派遣人力了,未來,如果有這麼多漂流的博士,大學難保不會用派遣教師 : 。台灣的大學這樣玩,就被玩完了。 : :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董事長王昭雄:兩個學校資源互補才有救 : 我跟立德大學王董事長是老朋友,他的背景是生意人,原本創辦立德也只是想做金 : 主,沒想到陰錯陽差變成董事長,他不是專門在辦教育的。 : 去年私校修法,一個董事會可以有兩個學校,嘉南及立德才能合併。嘉藥走技職體 : 系,立德走大學體系,資源可以撥補,加起來就有救。立德的學生結構是倒金字塔 : ,今年畢業生離開,學費收入會降低,所以今年首要目標就是要站起來,新生要比 : 畢業生人數多。 : : 要做更多硬體投資 : 教育部同意後,我會再做一些硬體投資,讓學生感覺學校有進步。今年立德要單獨 : 招生,用小學院的方式經營,只要照顧得好,家境不錯但是考得不好的學生就願意 : 來。台南市的地點在都會區,遠比地點偏僻的南華、佛光好,學生打工、遊玩都方 : 便。 : http://www.cw.com.tw/article/pr.jsp?page=1&id=40605 -- When you pray , move your feet . http://www.wretch.cc/album/kenjicha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7.110.152

04/07 17:12, , 1F
直接end
04/07 17:12, 1F

04/07 17:13, , 2F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04/07 17:13, 2F

04/07 17:14, , 3F
其實讀書讀到博士,卻沒辦法預判少子化衝擊,白讀了....
04/07 17:14, 3F

04/07 17:21, , 4F
人文社會念到博士通常不是笨蛋,是沒有退路
04/07 17:21, 4F

04/07 18:09, , 5F
人文科學應該都要抱持這世界沒救了,才能活好好
04/07 18:09, 5F

04/07 19:54, , 6F
自殺11.4% 這是真的嗎 太可怕了吧
04/07 19:54, 6F

04/08 00:52, , 7F
借轉至 afterphd 版
04/08 00:52, 7F
※ 編輯: ggg12345 來自: 140.115.4.12 (04/08 01:16)

04/08 01:16, , 8F
我好奇的是,什麼時候我們上面會負起責任來做調查。還是等
04/08 01:16, 8F

04/08 01:17, , 9F
有一天X周刊來爆?
04/08 01:17, 9F

04/08 01:19, , 10F
學術佔用了社會這麼多資源,為什麼最近的政策看起來都是
04/08 01:19, 10F

04/08 01:19, , 11F
在爽一小群人?
04/08 01:19, 11F

04/08 01:26, , 12F
感覺是李大統領時代開始學了日本的少子化策略所致,跟錯車
04/08 01:26, 12F

04/08 01:28, , 13F
雖說如此 小弟念的商博 老師與外面講者還是不斷"鼓舞"同學們
04/08 01:28, 13F

04/08 01:29, , 14F
要以中字輩為中期目標 千萬別以技職校院而自滿
04/08 01:29, 14F

04/08 01:30, , 15F
你們的學長姐XXX去哪了 誰又去哪了 你們一定行的
04/08 01:30, 15F

04/08 01:30, , 16F
少子化大家都知道 不過似乎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未來還是一片光明
04/08 01:30, 16F

04/08 01:31, , 17F
反正學校不待 還有外面的企業或顧問公司可以去 怕啥
04/08 01:31, 17F

04/08 01:32, , 18F
把你們嚇跑了,Paper 誰寫??
04/08 01:32, 18F

04/08 01:33, , 19F
是阿 反正大家感覺良好 念起來也比較愉快
04/08 01:33, 19F

04/08 03:35, , 20F
果然ggg大又開始戰李院士了,老戲碼 ORz
04/08 03:35, 20F
李大統領何時當了院士? 不過您大概想提醒院士院長是大統領任用的. 放寬大學招生, 專科改學院, 增設大學倒是都由幾任院士教育部長幹出來的. 似乎中x院的常恐大家不知道最高研究院供奉的能人們曾做過的偉大貢獻. 這是八卦版的貼, 可能難求證數字. 前面的文引新井一二三說日本新科博士年產一萬二千人. 天下報導引陳東升教授的話是日本年產博士二千五百人, 台灣據其估計為年 產博士 五千人. 比之人口是台灣 5 倍的日本還高達其二倍. 這是本版去年 轉貼聯合晚報: 教育部統計,97學年度約有20萬名學士、5萬名碩士及2850名博士畢業 這個 5000 博畢業估計跟實值比偏高太多, 但教職就業不易是實況. 日本博士在亞洲流竄時有所聞, 某校要增設深山的天文望遠鏡, 就聘了數位 日本天文博, 謂其有經驗能動手去架, 有位還因之升等高薪再聘. 看來, 日本博早就外銷打天下, 勇敢搶佔市場去了 ! 是謂國際化. 要學就 學個澈底吧! 幫院士們的高瞻遠矚講幾句話. 台灣的大學可能不見了, 但亞洲的大學可是需求殷切, 如果印尼 印度與大陸 的大學裡, 所有特聘高薪教授都讓台博給搶佔了, 台灣靠此台博輸出, 因糧於 敵, 整個社會也就不愁吃穿了.

04/09 00:07, , 21F
g大想太多了,會在台失業的,人家為什麼要高薪特聘?
04/09 00:07, 21F

04/09 00:08, , 22F
再怎麼笨也是找一些well-established的去
04/09 00:08, 22F

04/09 00:09, , 23F
另讓這在年青人正中聽起來很像風涼話,要是真能高薪特聘,
04/09 00:09, 23F

04/09 00:10, , 24F
上層會先卡自已吧
04/09 00:10, 24F

04/09 00:14, , 25F
g大的言論聽起來就是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的感覺
04/09 00:14, 25F
非也, 總是相信做牛做馬一定有人要那句俗話. 台博到大陸, 好歹語言相通, 若真有能力, 總是見識較廣, 不管上層老幹 還是年輕新知, 有點本事能力的總是能搶到特聘, 大陸不喜日本人, 日本 博很難進入, 相對下優勢總是有的. 沒空缺, 大羅神仙也難辦, 但有需求的地方那就是看本事能力囉, 這怎麼 會變成風涼話? 台博增強自己跨出台灣才是個出路 !

04/09 00:43, , 26F
那g大先示範吧
04/09 00:43, 26F
看台灣現在這怪樣子, 這事遲早會發生的. ※ 編輯: ggg12345 來自: 140.115.4.12 (04/09 00:52)

04/10 10:15, , 27F
大陸不一定會想用台灣人 就算要也是選老鳥 不是選菜鳥
04/10 10:15, 27F

04/10 10:16, , 28F
更不用說他們大陸有PhD學位的人>>台灣有PhD學位的
04/10 10:16, 28F

04/10 10:18, , 29F
而且你想過去人家那 對面那邊也可能一堆人想來
04/10 10:18, 29F

04/10 12:24, , 30F
沒有一個地方的人會想找個皇帝架脖子上,多嘛是找牛馬來駛
04/10 12:24, 30F
文章代碼(AID): #1BlBXgiD (AfterPhD)
文章代碼(AID): #1BlBXgiD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