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頂大教授6成洋博士 院士提土博3痛點3升級

看板AfterPhD (博士後)作者 (逍遙山水憶秋年)時間5月前 (2024/08/26 11:45), 編輯推噓20(20029)
留言49則, 18人參與, 4月前最新討論串1/1
學術貧民/頂大教授6成洋博士 院士提土博3痛點3升級法 2024-08-17 07:30 聯合報 / 記者馮靖惠 國立大學偏愛海歸博士?本土博士普遍較缺乏企圖心?聯合報數位版調查,目前台成清交 等頂尖大學專任教授的最高學歷,國外博士約六、七成,本土博士約三、四成。台大教授 分析,本土博士申請不到教職除根深蒂固的偏見外還有三大「痛點」。中央研究院院士葉 均蔚坦言,要改變教評委員對洋博士的偏好不太可能,最好的方法還是要強化自己的能力 及研究業績,他也不藏私傳授土博「快速升級」三大法門。 土博求職處於劣勢 強化自身能力及研究業績 台灣大學愛用洋博士在大學任教,卻排擠到自產自銷的本土博士,這讓台灣訓練出來的博 士出路雪上加霜。根據統計,台灣大學專任教授中,國外博士學歷和國內博士學歷,占比 約為7:3。清華大學專任教師,國外學歷543人(65.4%),國內學歷287人(34.6%)。成 功大學專任教師具國外博士學位約58%,具國內博士學位約42%。陽明交通大學專任教師中 國外博士學歷約占五成五,國內博士學歷約占四成。 從學士、碩士、到博士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葉均蔚表示,本土博士的能力 及發展並不會輸給洋博士,但國內頂大確實偏愛洋博士,本土博士在求職上仍處劣勢。他 指出,本土博士通常須出國當博士後研究員,累積好的研究論文才能加分。其次本土博士 若有頂尖期刊的論文發表,且掛名「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即使不出國當博後還是 有機會錄取。最後若剛好沒有較強的洋博士來競爭某項專長領域的職缺需求,土博士還是 很有機會。 葉均蔚表示,要去改變教評委員對洋博士的偏好不太可能,還是要強化自身能力及研究業 績,才能讓大多數教評委員能投下贊成票。 土博3痛點:研究方向重疊、國際連結弱、缺乏企圖心 中原大學教務長皮世明觀察,理工科系碩士生多認為畢業以後到科技業就業就有高薪,念 博士CP值不高,人文社會科系碩士生則認為,若念完博士到學校任教,各校開出的職缺不 多,有缺也會優先聘用國外回來的博士,即使是國內培養的博士,也會期望要有2年左右 國外經歷。另一方面,如果開缺的是後段的學校,任教還有少子化後學校生存的壓力。 文化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紀家琳表示,以藝文領域在台灣學術與產業市場太小的現狀下, 加上少子化,高教就業市場快速萎縮,有能力的博士若獲得國外職缺都不會回來,相對來 說,土博士能在原先學校兼課就算不錯了。 土博出身的台大化學系教授陳浩銘認為,土博找教職現況還有三大痛點,首先是「研究方 向」,台灣土博的研究計畫多半和前老闆相似度非常高,難以說服外界自身可以成為「某 個領域的leadership」,甚至有土博拿到新進教職後,研究方向還是有相同問題。 第二點是「國際連結」,陳浩銘說,大多數的土博因缺乏國際朋友圈,在國際的活躍程度 相對比較弱,但將來的論文發表和聲譽(reputation)的建立,「國際朋友」都扮演重要 角色,他強烈鼓勵土博在投教職前,「一定要出去個一兩年以上」。最後,陳浩銘也覺得 「土博普遍較缺乏企圖心和抱負」,大多數土博心裡壓根就沒想過要「做的比前老闆好」 ,更重要的是要終生學習持續進步,因為其他國家的進步比台灣還快,持續抱持國際競爭 力。 畢業自成功大學電通所博士,目前在知名電子代工大廠擔任資深工程師的陳柏誠表示,本 土博士要有「要嘛不做,要不就盡全力」的決心。他觀察到近年很多年輕博士生都覺得「 只要及格」就好,他認為在台灣攻讀博士需要時刻莫望初衷,「不用太在乎別人怎麼看, 重要的是別讓自己後悔」。 善用管道步驟持續寫論文 加強英文訓練 陳柏誠建議想在台灣念博士班,要持續寫論文。做實驗/寫軟體的同時,就可以寫論文, 實驗做完再補上數據。他在博班期間,寫了至少 8、9篇期刊論文,很幸運只被退稿( rejected)2篇。他的第一篇期刊論文,從投稿到得到第一次同儕審查意見,大約等了一 年。 「你不會有很多個一年,所以要用pipeline的方式去寫論文。」陳柏誠解釋,在計算機科 學中,pipeline是一種將任務分成多個步驟,並且這些步驟可以並行 (同時) 處理的技 術,可提高效率。另陳柏誠也建議本土的博士生要加強英文,可以用準備托福/雅思的方 式來自我訓練,比較容易評估成效。 陳柏誠說,念土博的人多半家裡不急著需要自己去賺錢,又或者沒錢出國讀博士,應盡量 爭取千里馬或其他出國機會的獎學金,花個一年出去開眼界或交朋友,況且還有補貼,不 只提供學術發展上的幫助,也有機會學習獨立自主。 博班畢業前發展多個研究生產線 編織廣且密的網絡 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行銷系助理教授何明昇表示,如果要念博士班,他建議到畢業前要有 幾條研究生產線(reseaech stream)。最好把研究主題保持在2至3個熟悉的領域,然後 在其中挖得更深,最終成為專家。 第一條研究生產線可以跟指導教授一樣;第二條可以是博士論文。通常博論如果做3個章 節(essays),那至少也可以發展出三篇文章,另外,讀博班的過程中可以再發展出第三 條「有潛力或是非常有興趣的」。他強調,關鍵是:一條生產線要有不止生產一篇文章的 潛力,生產線之間最好要能重疊(overlap),也就是有的文章可以跨越你的產線。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2866/8166231?from=vipudn_subcate_time 學術貧民/土博士兼兩職月入3萬 培育過剩該「結紮」? 2024-08-16 07:30 聯合報 / 記者馮靖惠 「都讀到博士了,怎沒去教書?」這是私大哲學博士「城市遊俠」(化名)近年找工作時 ,最常被雇主問的問題。兼做旅館房務和清潔兩份工作的他,月入約3萬元,「最慘時月 收入8000元」;某位台大社會科學領域畢業、正在進行博士後研究的博士觀察,大學教職 要求趨向國際化、雙語教學,若一直「卡」不進位子,又沒有博士後「續命」就完了;一 名美國長春藤名校博士認為,博士過剩就像人口過剩,台灣應該鼓勵博士們「結紮」,不 要再教出更多博士,或嚴格要求一名教授只能收一個博士生。 早年大學教育是稀有財,現在人人都是大學生,處處皆碩士,反造成博士找不到工作。拿 到學位、文憑,只是拿到「入場券」,不代表想進去、或是進得去該領域。 歷經無數臨時工還曾月入8千 但他不後悔讀博士 42歲的「城市遊俠」是文化大學哲學系博士,拿到博士學位後近10年,做了三份正職工作 ,臨時工則多到數不清。目前他是旅館房務員,同時兼在診所當清潔員。 城市遊俠說,他一點也不後悔念博士,當初是因為喜歡讀書才去念博士班。如今的工作只 是「要活下去而已,沒有苦撐的感覺」。他認為自身人格特質適合走學術,也持續有在看 書,參加研討會,但是現在台灣各大學的哲學系所逐漸關閉,有如「夕陽產業」,已沒有 什麼空間。 博士畢業之後,城市遊俠做過最久的工作是圖書館的清潔工作,最慘時一個月收入只有 8000元。清潔工作變少之後,換做旅館房務,目前一天工作5到8小時,月收入大概1.8萬 至2.5萬元。清潔工作仍兼著做,一周2天,一日8小時。兩份工作加起來,月收入大約3萬 元。城市遊俠2015年成為基督徒後,感覺信仰「使我生命有依靠」,是一個很好的人生出 口。 畢業後難錄取教職 土博士被擠出高教體系 台大歷史所博士班畢業的阿迪(化名),取得博士學位後擔任博士後研究員,至今5年來 投了多次大學教職履歷也曾擠進面試,但都沒有錄取。雖然自己的研究發表成果不錯,但 仍無法找到工作,這點最難熬,他會接一些寫稿、翻譯,或做宗教研究,這些工作機會都 是靠之前讀博士班累積的人脈才有的 阿迪說,本土博士要找到教職工作真的不容易,如果只想要當教授的話,出國讀博士還是 比較有競爭力。他有土博朋友找不到正職只能到處兼課或當家教、最後就是去考公務員。 他還有朋友在政大邊讀博士班,晚上兼職做警衛。畢業後幸運找到研究員正職。 不過,阿迪肯定政府近年提供更多博士後名額,但也希望產業界應該對產學合作更開放。 譬如企業可贊助成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養文科博士的錢,對理工領域來講是九牛 一毛」。他指出,養一個博後一年根本不用80萬元,這點錢對企業來說買一個器材都不夠 ,當然博士也要有能力去產業支援,即使是文科也是。 博士過剩該結紮?他籲教授「一生化」政策 一名具美國長春藤名校博士學歷的產業界高階主管表示,博士過剩就像人口過剩一樣,會 造成社會問題。博士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國家就設立更多的學校跟教職安頓他們,結果又 培養出出更多的博士。該名主管認為,國家對博士的政策需要跟人口政策一樣及早規畫, 鼓勵博士們「結紮」,也就是進入產業界,不要再教出更多博士。同時,也要在大學裡提 倡「兩個學生恰恰好,一個學生不嫌少」的觀念,甚至嚴格執行「一生化政策」,一個教 授只能收一個博士生。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是台大社會學系一路從學士、碩士、讀到 博士。他也坦言現在台灣高教環境對海歸的博士比較友善,基於對英語教學的需求,洋博 士求職較有優勢。這也正是他目前遇到的困難,他正在跟時間賽跑,利用博士後精進自己 ,去上英文會話課補強並考取檢定,或多增加出國做博士後訪問的資歷。不然難以跟洋學 歷或香港來的博士競爭。 曾抗拒「土博國際化」 如今他有不同想法 該名博士觀察,國內的高等教育生存環境,長期來看「生存水位越淹越高」,土博士如果 一直「卡」不進位子,沒有博士後可以「續命」就掛了。他也理解土博國際化,未必是壞 事,但不容易,既然台灣學術環境的制度邏輯,對國內跟國外的研究成果發表評價存在差 異,大學教職要求趨向國際,也只能思考去突破困境。 該名博士表示,他以前也會抗拒「土博國際化」,認為台灣應該有有自己的研究旨趣,不 一定要跟隨國際社群關心議題,但現在想法開始改變。要進行國際討論,確實要先修改簡 化本土脈絡的內容,這是為了降低不同國家不同社會的學者之間的討論門檻,也有助於國 內研究的淬鍊和能見度。 「用英文發表的期刊文章數量只是國際化的表面,是否能有效地參與國際研究網絡和研究 議程,才是最重要的。」該名博士提到,對土博而言,如果在2023年閱讀一篇2021年的期 刊文章,發現其中有新穎有用的知識,若計算期刊文章從寫作、退稿、修改、到發表的時 間,那麼自己至少落後這名期刊作者4年。要追上相關的研究討論趨勢,重要的關鍵是人 際網絡。 該名博士說,在國際研究領域的人際網絡中,有未發表的點子、資料收集中的議程,網路 中的成員因不斷接觸、交換資訊,進行非正式討論,大概都有能力看到未來即將發表的研 究方向,這也是土博要國際化最困難一環,但仍有很多靠自己突破的可能,輔助工具也越 來越多,英文文獻幾乎都能取得,AI也能協助寫作。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2866/8163969?from=vipudn_subcate_tim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87.11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724643950.A.6D2.html

08/26 18:35, 5月前 , 1F
頂大近四成土博,這還不夠高??
08/26 18:35, 1F

08/26 20:45, 5月前 , 2F
就愛吵然後忽略真實數字啊,本就不該論洋土而是著重在研究
08/26 20:45, 2F

08/26 20:45, 5月前 , 3F
實績上
08/26 20:45, 3F

08/26 21:07, 5月前 , 4F
怕劣勢可以讀洋博
08/26 21:07, 4F

08/26 21:32, 5月前 , 5F
08/26 21:32, 5F

08/27 03:54, 5月前 , 6F
就小弟領域而言 在應徵教職時 土博的研究必須輾壓洋博才
08/27 03:54, 6F

08/27 03:55, 5月前 , 7F
有一絲絲機會博得評審歡心 但是假如洋博的研究發表達中
08/27 03:55, 7F

08/27 03:56, 5月前 , 8F
上水準的話 土博就算發了頂刊 在教職競爭上也不會贏過洋
08/27 03:56, 8F

08/27 03:57, 5月前 , 9F
博 最近去南部某知名學府應徵 我帶著A+等級論文A級論文
08/27 03:57, 9F

08/27 03:58, 5月前 , 10F
輸給了一位剛從德國畢業回來的小姑娘 研究連半篇A都沒有
08/27 03:58, 10F

08/27 03:59, 5月前 , 11F
而且應徵時 對方明確說了它們現在教學的需求是我的領域
08/27 03:59, 11F

08/27 04:00, 5月前 , 12F
然後 莫名其妙最後面試完就被好人卡了 結果出來非常奇怪
08/27 04:00, 12F

08/27 04:01, 5月前 , 13F
不知道評審標準到底是甚麼 只因為對方是年輕洋博 這條件
08/27 04:01, 13F

08/27 04:02, 5月前 , 14F
好像就是大於一切 也不管是否領域與既有師資過多重疊
08/27 04:02, 14F

08/27 04:06, 5月前 , 15F
坦白說 看到這則新聞 覺得就是"站著說話腰不疼"的風涼話
08/27 04:06, 15F

08/27 05:17, 5月前 , 16F
台灣有年齡歧視,幫QQ
08/27 05:17, 16F

08/27 05:19, 5月前 , 17F
看起來順序是 洋博>年齡>研究成績
08/27 05:19, 17F

08/27 05:58, 5月前 , 18F
女性有所謂的女性紅利….
08/27 05:58, 18F

08/27 08:21, 5月前 , 19F
年輕+洋+女 >>> others 但這樣是否正確且公平?
08/27 08:21, 19F

08/27 09:07, 5月前 , 20F
剛畢業是助理教授吧 那找年輕的肝合理(?
08/27 09:07, 20F

08/27 10:30, 5月前 , 21F
不確定o大講的是否是我認識的人 但從國家和性別來看
08/27 10:30, 21F

08/27 10:31, 5月前 , 22F
我知道的那位在英國和法國蠻多很不錯的學校都有拿到教職
08/27 10:31, 22F

08/27 10:33, 5月前 , 23F
在今年的台灣人裡面算是非常有競爭力的candidate
08/27 10:33, 23F

08/27 19:05, 5月前 , 24F
六樓說的跟我遇到的狀況差不多
08/27 19:05, 24F

08/27 19:07, 5月前 , 25F
在面試一直被挑 “國際經驗”不夠
08/27 19:07, 25F

08/27 21:44, 5月前 , 26F
這很看領域吧... 有些領域國外畢業時沒有發表是正常
08/27 21:44, 26F

08/27 21:52, 5月前 , 27F
土博/洋博比例還好。重要的是聘一個教授/研究員到底看重什麼
08/27 21:52, 27F

08/27 21:56, 5月前 , 28F
為了DEI而內定收女,或是年齡歧視偏好年輕 是蠻莫名的
08/27 21:56, 28F

08/27 21:58, 5月前 , 29F
這跟教學或研究一點關係都沒。研究"業績"應是看實質impact吧
08/27 21:58, 29F

08/27 22:00, 5月前 , 30F
實在已很噁爛那種工廠式代工、互相掛名拉抬的"業績"了
08/27 22:00, 30F

08/28 20:12, 5月前 , 31F
我的領域頂大土博好幾個,靠實力啦!
08/28 20:12, 31F

08/29 21:51, 5月前 , 32F
土博如果指導教授夠力,獎項跟資源不會比洋博差啦!
08/29 21:51, 32F

08/29 21:51, 5月前 , 33F
但能力就不好說了,對於哥愛計畫、吳大猷獎等,真
08/29 21:51, 33F

08/29 21:51, 5月前 , 34F
的是內行看門道;不論土洋,如果學到互掛的惡習後
08/29 21:51, 34F

08/29 21:51, 5月前 , 35F
拿大獎,真的不是台灣學術發展之福。洋博土博都有優
08/29 21:51, 35F

08/29 21:51, 5月前 , 36F
秀跟拐瓜裂棗,一昧的説土洋好壞沒有意義!
08/29 21:51, 36F

08/30 09:43, 5月前 , 37F
女性不一定有紅利, 也是有歧視女性的系所
08/30 09:43, 37F

08/30 09:44, 5月前 , 38F
人很容易只會看到對自己不利的部分
08/30 09:44, 38F

09/03 06:30, 4月前 , 39F
這幾年是覺得土博的待遇有好些了 認識絕大多數的土博都
09/03 06:30, 39F

09/03 06:30, 4月前 , 40F
上岸了 也都在很不錯的地方任教
09/03 06:30, 40F

09/03 08:54, 4月前 , 41F
人很容易只會看到對自己不利的部分 <- 主張自己權益時
09/03 08:54, 41F

09/03 08:55, 4月前 , 42F
主張者會去強調自己已經拿到的還是欠缺的?
09/03 08:55, 42F

09/03 08:56, 4月前 , 43F
爭取權益的時候,會去強調相應該背負的義務嗎?
09/03 08:56, 43F

09/06 22:01, 4月前 , 44F
頂大教授裡有4成土博士 這比例很高吧?為什麼這篇報導
09/06 22:01, 44F

09/06 22:01, 4月前 , 45F
說的像是頂大土博士很少似的?
09/06 22:01, 45F

09/06 22:06, 4月前 , 46F
我一直以為學術工作市場本來就是很國際化的 學校招聘教
09/06 22:06, 46F

09/06 22:07, 4月前 , 47F
授時都是開放給世界各地的應徵者 台灣也沒有生產出特別
09/06 22:07, 47F

09/06 22:07, 4月前 , 48F
多的博士生 學校聘洋博士的比例略高一點不是很正常的事
09/06 22:07, 48F

09/06 22:07, 4月前 , 49F
情嗎?
09/06 22:07, 49F
文章代碼(AID): #1co_fkRI (AfterPhD)
文章代碼(AID): #1co_fkRI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