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灣高等教育掉入「貧窮」陷阱!擁最多總經費的臺大慘輸蘭州、海南大學
台灣高等教育掉入「貧窮」陷阱!擁最多總經費的臺大慘輸蘭州、海南大學
遠見
彭杏珠
台灣高教已掉入貧窮陷阱,臺大經費只有中國北京清華的1/9,還多年輸給蘭州大學
,現在更輸給海南大學。學者呼籲回歸市場機制,開放學費自主與自由競爭,否則台灣難
以培養出頂尖大學。
3月4日凌晨,雙北地區響起陣陣春雷,驚醒酣睡中民眾。但此時,大家仍渾然不知,台積
電董事長魏哲家正在白宮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3兆元)。臺大電
機系特聘教授張耀文一早看到新聞,心情跌至谷底。
「13年前,臺大電資學院去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學術交流,我們很自豪領先對岸,現在不
可同日而語了。我知道很多人不想聽到這種話,但在地緣政治巨大衝擊下,必須憑良心提
醒政府,台灣的競爭力正在衰退中,」他悠悠嘆了口氣。
近幾年,各大學均發現,台灣的基礎學科能力弱化中,除「新課綱連動考招」的影響外,
主因之一是巧婦難為無米炊。張耀文在臺大任教24年,親眼見證臺大的經費,從2017年與
蘭州大學相仿,到2023年僅剩蘭州大學的一半;不僅看不到中國大陸985(編按:指世界
一流大學建設項目,簡稱985工程)重點大學的車尾燈,與對岸高校的經費相比,僅列第
66名,甚至還輸給海南大學;光北京清華一校的經費,就高達413.59億人民幣(約新台幣
1877.7億),是臺大的8.65倍(見表1)。
2017年在中央大學擔任副教務長,現為陽明交大電機系教授的劉建男有感而發,教育部給
的經費支付人事費後所剩不多,央大跟交大的情況相仿。更沒想到的是,2023年中央大學
的經費,跟六年前幾乎一樣。
研究經費影響國際化程度
兩岸經費的「彼長我消」態勢明顯,教授們均心知肚明,這正是台灣在世界大學排名節節
敗退,對岸快速超越的原因所在(見表2)。
而經費正是研發最大的底氣。2月下旬,2025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最新調查出爐,
隨即在學術界捲起千堆雪,全球前十大排名中,哈佛大學蟬聯榜首,其餘九席全被中國大
陸包辦。
為何台灣的排名不進反退?「並非教授不努力,頂大的各項指標都還不錯,但國際化指標
較吃虧,國際化並非關起門來閉門造車,必須走出去交流,才能提高能見度,」一位頂大
教授說出重點。
老師亟需吸取最新學問,卻與經費息息相關。十幾年前,劉建男申請到國科會的補助去加
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當半年的訪問學者,「每月補助1700美元,仍不夠支付2000美元的房
租,最後自掏腰包新台幣100萬,完成進修計畫。」他很感謝國科會給予開拓視野的機會
,但並非人人都能通過申請,也不是每位年輕老師都能存夠錢出去進修。
兩岸經費天差地遠!北京清華狠甩台灣前十大
兩岸經費天差地遠!北京清華狠甩台灣前十大
即便頂大較易爭取到經費,多數企業會指定蓋大樓,研究則偏向實務題材,純學術計畫偏
少。另外,想爭取國科會的計畫也不容易,雖然平均通過率約五至六成,但冷門領域恐怕
連一個都拿不到。頂大的教授進一步補充:「這幾年,純學術領域難以招生,必須貼近就
業市場,更名為電子物理系、應用化學系、應用數學系,更難培育出扎實的學術研究人才
。」
「國科會堪稱大學研究經費的主要來源,但預算有限且不穩定,提案得通過審查,補助就
是『吃不飽但也餓不死』的那種狀態,」一位工學院教授自嘲。
前臺大財務副校長、現任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直言:「有錢都未必能培養出國際頂尖大學
,金錢雖不是萬能,但沒錢更是萬萬不能,教授帶學生做研究一定要有經費,頂大都左支
右絀了,更遑論私校。」
想培育國際人才就得有頂尖大學,關鍵還是在經費。張耀文觀察到中國傾全力先拉抬北京
大學、北京清華兩所學校,近幾年再將資金挹注到其他985學校(共39所),並逐漸外溢
到211學校(編按: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大學,現發展至115所大學,含39所的
985及三所軍校)。中央、地方雙頭並進,每年約以10~20%速度增加經費,加上校友企
業的捐贈,形成良性循環,中國高教堪稱百花齊放。
教授太廉價,留不住人才?
台灣則傾向「齊頭式平等」的補貼。尤其2018年,教育部以「高教深耕計畫」取代「邁向
頂尖大學計畫」,經費更為窘迫。其中,占比最多的項目(110億元)是按學生人數分配
,扣除40億的國際競爭預算,台成清交四所頂大,平均每位學生僅分到約1070元;而私立
大學「一貫道天皇學院」每位學生卻拿到7萬1806元,是台成清交的67倍。
當時的臺大教務長、現為大氣科學系教授郭鴻基曾語重心長說,臺大拿到18億經費,扣除
各種費用後,剩下能打國際盃的錢沒多少,「真的很慘!臺大國際化已進入深水區,需要
大規模專業課程的英語化與數位化,實際經費卻遠遠不足,只能穿破鞋打國際盃了。」
4/16中午直播》川普亂世投資!長期買進讓你穩穩賺?
七年後的今天,回頭再看郭鴻基這席話,竟一語成讖,台灣在大學評鑑的排名逐年下降,
連臺大都難以擠進百大之林;而一貫道天皇學院,已決定於今年8月熄燈。
「反觀中國培育頂尖人才,就是重點訓練奧運選手,台灣卻以『全民運動』的預算,想養
出冠軍隊伍,相當困難,」張耀文比喻說:「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2024年,北京清華
、浙大的經費,這兩所學校均完勝台灣1276億元的高教總預算。」
經費多寡絕對會影響學術研究成果,當香港、新加坡、中國都以高薪聘請國際師資時,「
台灣高教的錢嚴重不足,薪資偏低,年金改革又大砍教授的退休金,更難吸引人才。」一
輩子都奉獻給教育界的湯明哲,總共送了12位優秀學生到美國攻讀博士,僅三個回國,其
他都在歐美任教,「人往高處爬,能怪這些學生嗎?」
幾年前,張耀文去聽香港某大學校長演講,這位校長讚美臺大的CP值(性價比),是全球
頂尖大學中最高的,他在台下卻哭笑不得,「是褒也是貶,臺大的教授太廉價?」
湯明哲附和:「辛辛苦苦拿到博士學位,擠進臺大成為初級助理教授,近年薪資雖突破百
萬,但對比台積電剛開出的8000個職缺,碩士工程師新鮮人年均220萬元起跳,大學如何
留住優秀人才?」
每當談起高教經費議題,臺大總會被質疑:「教育部對你們還不夠好嗎?」113年的「高
教深耕計畫」,臺大拿到最多為25.9億元、成大14.7億元、陽明交大13.6億元、清大12.6
億元;技職體系第一名的臺科大也不過4.3億元;臺北醫學大學奪下私校之冠,僅2.7億元
。
張耀文不否認臺大拿到最多經費,讓其他學校有強烈的被剝奪感,重點是台灣想打國際盃
,就必須培養拔尖人才,高教經費理應與鄰近國家相比,而不是在台灣島內,七個小矮人
相比,到底哪個比較高?「臺大當然是七個當中最高的,但現在不要說輸給香港、新加坡
,連中國都已經超越台灣了。」
世界大學評比,兩岸排名高下立判
高教危機造成科技人才斷層
政府必須正視「到底要不要有精英人才」的議題,如果想維持國家的競爭力,就必須鬆綁
高教制度,而重中之重就是學費自主。
湯明哲三問政府:高鐵、雞蛋都可以漲價,即便老百姓反對,電費還是照漲,為何學費不
能因應市場機制而調整?私立高中一年學費可高達50萬元,私立大學一年10萬元,政府為
何只管大學不管私中?國家的教育資源是否應該妥當配置?
但學費向來是政治議題,加上「反漲學費」團體陳情抗議,在民粹化的台灣,幾乎是鐵板
一塊,動彈不得。
當大學無法增加學費,就只能靠教育部的補助及校友捐款,經費使用又嚴格規定,例如,
支出人事費用有額度限制;1/3的補助須採購設備,但文學院用不上太多設備,僵化制度
導致經費使用率變低,成效有限。
「教育部管太細了,例如,校友捐款被視為剩餘款,僅50%可用於投資,學校到底要如何
對抗通膨?」湯明哲苦口婆心呼籲20幾年,「大學必須回歸市場機制,打通任督二脈:學
費自主、自由競爭,但這兩條路都被堵死了。」
千禧年時,湯明哲就預見台灣今日的高教危機。他悲觀地說,學術研究是產業發展的前沿
,通常領先業界10年。20年前,當他發現回臺大商管學院的海歸派寥寥可數時,就推估10
年後,產業必定沒有國際人才,一是大學生出國深造變少、二是留學生不想返台。目前幾
家科技大廠,仍靠70幾歲領導人在營運,如72歲的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放眼50幾歲的接
班梯隊,幾乎都是純本土碩博士生,當這些人陸續退休後,台灣的高科技人才恐完全斷層
。
張耀文形容台灣的高教正在走鋼索,像在玩「疊疊樂」遊戲,只要動到一塊不該移動的積
木,就會整個坍塌,「我很不希望看到台灣走向這一步。」
然而,掉入貧窮陷阱的高教,已在威脅產業的發展優勢。「我們多次提醒教育部,如果再
不作為,競爭力的消失指日可待,最終就是全民埋單,禍延子孫。」湯明哲提出最後的呼
籲。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01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90.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744535364.A.D4E.html
推
04/13 18:37,
1天前
, 1F
04/13 18:37, 1F
→
04/13 18:37,
1天前
, 2F
04/13 18:37, 2F
推
04/13 18:39,
1天前
, 3F
04/13 18:39, 3F
→
04/13 18:39,
1天前
, 4F
04/13 18:39, 4F
→
04/13 18:39,
1天前
, 5F
04/13 18:39, 5F
→
04/13 18:39,
1天前
, 6F
04/13 18:39, 6F
→
04/13 18:39,
1天前
, 7F
04/13 18:39, 7F
→
04/13 18:39,
1天前
, 8F
04/13 18:39, 8F
→
04/13 18:39,
1天前
, 9F
04/13 18:39, 9F
→
04/13 18:39,
1天前
, 10F
04/13 18:39, 10F
→
04/13 18:44,
1天前
, 11F
04/13 18:44, 11F
→
04/13 18:44,
1天前
, 12F
04/13 18:44, 12F
→
04/13 18:44,
1天前
, 13F
04/13 18:44, 13F
→
04/13 18:44,
1天前
, 14F
04/13 18:44, 14F
→
04/13 18:44,
1天前
, 15F
04/13 18:44, 15F
→
04/13 18:44,
1天前
, 16F
04/13 18:44, 16F
→
04/13 18:47,
1天前
, 17F
04/13 18:47, 17F
→
04/13 18:48,
1天前
, 18F
04/13 18:48, 18F
→
04/13 18:48,
1天前
, 19F
04/13 18:48, 19F
推
04/13 21:16,
1天前
, 20F
04/13 21:16, 20F
→
04/13 21:25,
1天前
, 21F
04/13 21:25, 21F
推
04/14 02:24,
1天前
, 22F
04/14 02:24, 22F
→
04/14 02:24,
1天前
, 23F
04/14 02:24, 23F
推
04/14 02:33,
1天前
, 24F
04/14 02:33, 24F
→
04/14 15:52,
1天前
, 25F
04/14 15:52, 25F
推
04/14 18:19,
23小時前
, 26F
04/14 18:19, 26F
推
04/14 18:33,
23小時前
, 27F
04/14 18:33, 27F
→
04/14 18:33,
23小時前
, 28F
04/14 18:33, 28F
→
04/14 21:55,
19小時前
, 29F
04/14 21:55, 29F
推
04/14 23:03,
18小時前
, 30F
04/14 23:03, 30F
→
04/14 23:03,
18小時前
, 31F
04/14 23:03, 31F
→
04/14 23:03,
18小時前
, 32F
04/14 23:03, 32F
→
04/14 23:03,
18小時前
, 33F
04/14 23:03, 33F
→
04/14 23:03,
18小時前
, 34F
04/14 23:03, 34F
→
04/14 23:03,
18小時前
, 35F
04/14 23:03, 35F
→
04/14 23:05,
18小時前
, 36F
04/14 23:05, 36F
→
04/14 23:05,
18小時前
, 37F
04/14 23:05, 37F
→
04/14 23:05,
18小時前
, 38F
04/14 23:05, 38F
→
04/14 23:05,
18小時前
, 39F
04/14 23:05, 39F
→
04/14 23:06,
18小時前
, 40F
04/14 23:06, 40F
推
04/15 10:11,
7小時前
, 41F
04/15 10:11, 41F
→
04/15 10:11,
7小時前
, 42F
04/15 10:11, 42F
推
04/15 13:44,
3小時前
, 43F
04/15 13:44, 43F
→
04/15 13:45,
3小時前
, 44F
04/15 13:45, 44F
AfterPhD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