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串連25所大學「一起幹大事」最棒人工智慧20堂課程在台灣
首波跨校AI課1/串連25所大學「一起幹大事」最棒人工智慧20堂課程在台灣
記者:張雅淳 2024-10-13 06:00
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AI)掀起全球科技新革命之際,台灣半導體產業居關鍵位置,大學
教育也不掉隊,首波「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wan AI College Alliance
,簡稱TAICA)在113學年學期登場,共有台大、清大等25所大專校院加入,透過跨校進行
人工智慧學程。CTWANT記者採訪到TAICA專案辦公室主持人陳宜欣教授,她說「時間真的
很驚險!」
這場A大規模跨校修課、承認學分的AI學程,可說是我國教育史創舉,且只用了短短2周時
間搞定。一手促成此事的是520後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的葉丙成,他進入政府單位服務後
,聽到各部會都在說「台灣很缺AI人才」,原是台大電機系教授他明白,每所大學的AI
教授只有幾位,無法開出更多的學程給想學AI的學生,困境如何突破?「唯有進行跨校課
程!」
葉丙成找上台大資工系教授林軒田,林軒田立馬推薦清大資工系教授陳宜欣。陳宜欣從事
人工智慧研究逾20年,一直參與教育部各項AI計畫,也是人工智慧學會常務理事,並在人
工智慧學院授課,熟悉學界及業界。
「7/15被邀請到教育部開會時,我以為只是被找來諮詢問題,很興奮有機會參觀教育部,
就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一樣。」陳宜欣笑說,當天會議時間比想像得更久,「結束時,葉次
長跟我說:『宜欣,那就交給妳了!』」她第一反應是「蛤?什麼?時間太趕,怎麼可能
在開學前完成跨校規劃?」
陳宜欣說,「許多大學原本就有互修學分的合作,例如清大、陽明交大、中央、政大四校
共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大家都知道『聯』很重要,但溝通過程很花時間。」她知道葉丙
成說得沒錯,2016年AlphaGo出來到生成式人工智慧,AI進展實在太快了,「若以傳統學
術方式進行,勢必趕不上第一波浪潮,所以就算時間倉促,也要奮力一搏!」
不過,「葉次長只給我2~3周時間,就要交出整個跨校學程的規劃,當時我自己還有1周的
內訓課,換句話說只有短短2周!」儘管陳宜欣經驗豐富,仍「壓力山大」,恰巧7月下旬
颱風來襲,給了她3天時間完成整體規劃、構想方法、寫計畫書、找老師開課、請設計師
美編、與教育部溝通等。
這套新出爐的TAICA計畫,集結清大、台大、成大等校教AI老師,利用台大NTU COOL線上
教學平台,讓聯盟中25所大學的學生都有機會修到4個不同層級的AI學程,「人工智慧探
索應用學分學程」、進階理工學生修的「人工智慧工業應用學分學程」、以及更深入的「
人工智慧自然語言技術學分學程」與「人工智慧視覺技術學分學程」,總計20堂課,每一
堂課供1200名學生選課,遠超過一般教室實體課的100多名,且未來測試平台系統上限後
,未來還能持續增加名額!
「TAICA計畫可以改變教育不平等的困境,第一波因為時間緊急,因此只讓25校加入,未
來會納入更多學校,透過線上平台,聯盟所有學生都能共享頂大師資。」陳宜欣說,「例
如台大張智星老師的《金融科技導論》,他曾是玉山金控科技長,這樣的經歷是其他學校
如清大也無法複製的,如今透過TAICA,更多學生都能學習。」
「想到所有學生都能去上這門課,我認為實在是一大福音,就像朱威達教授的《人工智慧
導論》,過去在成大反應很好,許多成大學生都修不到課,但現在那麼多很棒的課、那麼
多學生都能學習,那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啊!」陳宜欣說,「台大名師不再只有台大學生
享用!」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368878/
首波跨校AI課2/清大名師坦言「上課很挫」想告訴學生:我會怕,但一樣敢做!
記者:張雅淳 2024-10-13 06:00
台灣首次串聯25所大專校院的跨校線上課程「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
Taiwan AI College Alliance,簡稱TAICA),在短短2周籌備期間,最大挑戰是找老師。
該專案辦公室主持人陳宜欣教授直白地告訴CTWANT記者,「願意來的老師要有膽量!」因
為上課採直播授課,萬一出錯就可能被譏笑。
TAICA這學期首先提供聯盟學生跨校選課的有五門課程:清大陳宜欣老師的《資料探勘與
應用》、清大高宏宇老師的《自然語言處理》、台大林軒田老師的《機器學習》、台大張
智星、陳君明老師的《金融科技導論》、成大朱威達老師的《人工智慧導論》。
陳宜欣透露,尋找師資的過程挑戰重重。「時間真的很趕,我又想找到好老師,所以我先
從自己熟悉的老師著手,然後再請助理調查學生在社群上的上課感想,如果上課有料、的
確能有收獲,就再進一步邀約。」
「我敢說找到的都是很棒的老師,例如台大林軒田教授把我拉進這個計畫,所以他當然不
能拒絕我,他得過台大傑出教學獎,上課精彩到結束學生竟然鼓掌長達1分鐘,非常『凡
爾賽』!」
但敢接下任務的老師的確要有膽量,陳宜欣說,「很多老師一開始答應,後來聽說直播上
課想打退堂鼓,擔心出錯會讓自己的學校丟臉,那我會一個個拜託,要讓他們覺得這是一
件能幫助台灣學生的事情。」
目前這些課程都採直播上課,如何互動也是一個重點。陳宜欣說,TAICA這學期課程屬於
研究所課程,比較不會有太多程度差異,但每門課的老師都會想辦法協助學生。
「舉例來說,我的課程是英文授課,課程影片會有助教協助後製字幕,課程有會有課程間
的練習、課後的練習、課程中用Sli.do線上互動提問、每一堂課後的會讓學生摘錄本日自
己覺得最有印象的部分、以及有沒有額外的問題,我會再逐一回覆。」例如林軒田老師上
課時共有500多位學生上線,結束後有97個問題,老師再一一回覆。
至於考試和報告,陳宜欣表示目前還在討論各種如何線上合作的可能,但由於修課學生很
多,所以會利用線上資源,例如讓學生產生短影音,再透過同儕打分數、助教檢視,最後
選出具代表性的報告來跟大家分享,但最後尚未有定論。
陳宜欣透露,由於時間緊急所以隨時調整,但下學期將會設計聯盟學校有更多相對應的衛
星課程、衛星教師、以及配合的盟校助教來合作,如此就更能針對不同程度學生教學。
TAICA剛誕生,累是一回事,但老師上課真的要有膽量!陳宜欣說,直播上課代表所有的
事情都會被放大檢視,或許今天精神不佳說錯話,可能就遭猛烈批評「清大陳宜欣很遜」
。「所以我都跟學生說,我沒有教得很好,也絕不是100分,我知道一定會犯錯,但我還
是敢做!」
陳宜欣認為台灣學生普遍怕犯錯,所以比較不敢勇於嘗試,「這些學生以後都會變成大人
,如果大人都不敢創新,那社會就會停滯,所以我要用行動讓學生了解敢做比犯錯更重要
。」
另一個陳宜欣認為學生必須學習的,就是倫理,所以TAICA每個學程都有3學分的人工智慧
倫理必修課,後續也會研訂大學使用生成式AI進行教學之參考指引。「我希望學生不只能
學到技術,而是知道什麼可用?什麼不可用?」陳宜欣以「AI換臉」為例,當初一開發出
來十分有趣,但後來卻被濫用,如今「眼見不足為憑」,這項技術的作者也公開表示後悔
,但已經無可挽回。
「倫理就是界線,這堂課就是協助學生了解科技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並培養批判思考與人
文關懷的能力,同時知道技術會影響社會。」陳宜欣說,雖然沒辦法限制學生未來開發的
技術,但至少我們先提醒,讓他們知道不要做未來可能會後悔的事,「想到上完這堂課,
未來會多出幾千個守分際的學生,真是太棒了!」陳宜欣笑著說。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36888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1.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728799415.A.BB7.html
AfterPhD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