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現代建築的發展-跨校選課密集課程,臺긠…
※ 引述《reseda (reseda)》之銘言:
: 課程大綱:本課程共分為15單元:
: 單元1:9月19日(五) 曾曬淑
: 歷史主義與現代性導論
: 單元2:9月26日(五) 曾曬淑
: 裂解的現代及其問題
: 單元3:10月3日(五) 曾曬淑
: 相關文章導讀與討論
: 單元4:10月22日(三)Christoph Hoelz
: 十九世紀(社會、文化、科技綜覽)
: 單元5:10月24日(五)Christoph Hoelz
: Gottfried Semper 和他的時代
: 單元6:10月29日(三)Christoph Hoelz
: 浪漫主義風格
恕刪部分原文。
看到單元4、5、6的標題還蠻興奮的說。
感覺在台灣的西洋建築史教育裡面很少講到這一塊,
好像「西洋建築史」的部分就講到巴洛克,
然後「近代建築史」主要從英國的手工藝運動或19世紀的鋼鐵建築開始,
中間新古典主義、歷史主義、新藝術運動、青年風格的東西常常付之闕如,
很可惜!!
這些除了是歐洲一個很重要的建築發展時期之外,
在台灣建築史也是很重要的一部份,
像監察院、菸酒公賣局、台中火車站、台南地方法院等我們常說的「西式」建築,
都是那個時代的思潮下的產物。
台灣的建築史學者和作這方面研究的學生,
往往去關注日本的建築發展、日本對台灣的影響、甚至去學日文,
畢竟日治時期產生了很多很重要的建築物嘛!!
但這些人還是很少去研究剛剛說的建築思潮本身,
例如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青年風格等等,
日本也是在明治維新的時候派了一批留學生去歐洲取經,
學成歸國後把所學帶回日本,
在台灣留下許多作品的長野宇平治、森下松之助等人,
都是那些留學生的徒子徒孫。(應該是徒孫輩居多吧!?)
怎麼可以不熟悉這部分的歷史呢!?
順帶一提,
這裡有講到Semper耶!!
一個在德東和奧地利一帶很重要的建築師,
他在維也納設計的美術史博物館、自然史博物館,
以及在德勒斯登設計的杉普歌劇院,
都是阿爾斯山以北的地區裡很經典的新古典主義建築。
看到這個串連起維也納與德勒斯登的建築師,
會不會有人想到當代的建築師Orthner & Orthner??
他們也同時在維也納及德勒斯登留下很棒的作品,
維也納博物館區(Museumsquartier)裡的現代美術館和Leopold美術館,
還有德勒斯登南邊的市立與大學圖書館(SLUB),
都是他們事務所的代表性設計。
: 單元7:10月31日(五)Christoph Hoelz
: 十九世紀的工程學
: 單元8:11月5日(三)Christoph Hoelz
: 建築的國際和本土傾向:巴黎、倫敦、柏林、維也納
我不知道這個部分會講什麼,
但個人胡亂猜測,
應該是要談當時同時盛行於歐洲各地的新藝術運動吧!?
或者更正確地說,
19世紀末在歐洲同時流行起一種「新的」藝術運動,
同一個概念,
在英國稱為手工藝運動,
在法國叫作新藝術運動,
在德國慣用的名稱是青年風格,
在奧地利的維也納最具代表性的則是分離派(當然也有青年風格)。
印象中,
英國的手工藝運動稍微早一點,
後面歐陸國家的部分大致上是受英國手工藝運動的刺激而有顯著的發展。
我在猜
這裡會以「『國際』和『本土』的傾向」名之,
主要是著眼於該時代的特質,
亦即,
這種「新的」藝術風格的興起是國際性的,
但各地有自己的名稱和發展方向則是本土化的。
這部分要真正看到課程內容才會知道,現在我也只能瞎猜,
畢竟我不是學這個。
: 單元9:11月7日(五)Christoph Hoelz
: 1900年左右的「生活改革」(Lebensreform)
: 單元10:11月12日(三)Christoph Hoelz
: Otto Wagner、Hendrik Petrus Berlage、Frank Lloyd Wright
: 單元11:11月14日(五)Christoph Hoelz
: 一次大戰後的?新建築? (Neues Bauen)
: 單元12:11月19日(三)Christoph Hoelz
: 1922年以來的國際風格
單元11、12也讓我很好奇,
不知道他會怎麼看待一戰之後到二戰爆發前的建築史??
如果是談一戰之後的東西,
我第一個會聯想到的是荷蘭的風格派和德國的包浩斯,
除此之外,
成立時間稍早、但也在此時留下重要痕跡的德國工藝聯盟,
應該很有可能在「1922年以來的國際風格」這部分被提及,
因為他們在1927年策劃一個展覽,
位於德國斯圖佳郊區的威森霍夫住宅群,
或者可能也有人直譯為「白色庭院住宅群」,
也是現代主義、國際式樣的一個標竿。
這個部分,你們學建築的應該比較清楚。
其實我個人比較好奇的是,
這位教授會不會談到俄羅斯的構成主義和義大利的理性主義,
感覺這兩個思潮比較少被人提及,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共產主義的俄羅斯被西方國家視為邪惡帝國的緣故 :p
但我個人覺得構成主義很有意思,
儘管他可能牽連了比較多政治意涵,
但至少,
這意味著她是跟社會緊密相連的一個思潮。
此外,
這名奧地利學者來自Innsbruk,一個靠近北義大利的城市,
會不會談比較多源於米蘭的理性主義運動呢??
: 單元13:11月21日(五)Christoph Hoelz
: 新地方主義(New Regionalism)- 以蒂羅爾州(Tyrol)和阿爾卑斯山區現代建築之肇始為主
: 單元14:11月26日(三)Christoph Hoelz
: 德國建築:1933-1945
: 單元15:11月28日(五)Christoph Hoelz
: 二次大戰以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1.30.229.92
※ 編輯: trainstation 來自: 141.30.229.92 (08/14 13:18)
→
08/15 18:22, , 1F
08/15 18:22, 1F
Architectur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11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