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祭二手書店
※ [本文轉錄自 Tainan 看板 #1DbtM43Q ]
作者: color600 (思慕的魚) 看板: Tainan
標題: [生活] 草祭二手書店
時間: Sun Apr 3 03:14:09 2011
用心經營二手空間的二手書店
讓二手書店不再是充滿霉味的空間
書品質與價值也因空間而提升
就在台南孔廟對面很好找
不過為了怕打擾讀者,室內禁止攝影
是因為採訪工作才有機會拍照
與各位分享
圖文版
http://funabashi.pixnet.net/blog/post/28661702
---
第二次空間閱讀-草祭二手書店
書與空間/
家裡書架上的書,有多少只讀過一次?有多少一次都沒讀完?甚至一次都沒翻開過?這些
書立在架上,擠出窄窄的書背,是什麼角色?讀過一次有些記憶,沒讀完的有些距離,沒
翻開過的就只剩下一些體積了。紙頁上有字而成書,我們之所以閱讀,是為了文字的重量
,還是書的重量?我們悠遊的,是文字裡的空間,還是書本堆疊出的空間?如果書存在的
空間與重量遠遠超過文字,那麼是本末倒置,書沒有價值。唯有文字的閱讀,書在讀者手
中被展開、翻動,重量流動不落於書架上,書才有價值。書的流通、多次的被閱讀,文字
裡的空間將被無限複製,價值也將無限延伸。
閱讀者第二次讀同一本書,或同一本書被不同人第二次閱讀,字裡行內所呈現的空間是什
麼形狀,因人而異、因時而變,空間是主觀的。建築空間同樣渴望被閱讀,也許建築本體
是客觀存在,但梁柱牆板所定義出來的空間,就如文字、章節、段落,被閱讀消化後的結
果將大異其趣。在建築的生命中,從開工建造到頹圮倒塌,我們期待建築可以像書本一樣
被多次閱讀,空間的意義才勝過容積與建蔽。草祭二手書店,在「回收」舊房子裡,做起
「回收」舊書的生意,賣的不只二手書,還有二手空間。
畫面中的書房/
草祭二手書店,「草祭」就是蔡漢忠老闆姓氏的文字拆解。蔡老闆曾經有過八年攝影工作
經驗,後來攝影進入到數位時代,就直覺毅然離開,想築起腦中那個畫面的書房。南門路
孔廟對街是草祭第二個落腳處,這個房子在草祭進駐之前,已經閒置了10年,經過前後將
近9 個月的溝通、說服,房東才願意把房子出租。蔡先生會想將幫草祭找個舊房子為家,
是認為舊書是一種時光的回溯,舊房子也是,而把舊書安置在舊房子內,書與空間相輔相
成,空間氛圍特別諧調。雖然一但將二手書做成生意,營業成本等現實條件都得考量,但
是將理想書房的樣子實現出來,才是蔡先生最終想做的事,也因為他對藝術人文的持續關
注,將平日所吸收的養分,拿出來滋養這棟舊房子和舊書,才讓這個「書房」跳脫一般二
手書店的陳舊霉味。
從印刷工廠到二手書店/
這個房子建於1966年,閒置以前是印刷業住辦混和的雙拼街屋,北棟三層、南棟五層,屋
後有一地下一層、地上兩層的倉庫。蔡先生將南棟一樓與倉庫的一樓與地下室改造為書店
空間。雖然將近45年屋齡,但建築材料使用得相當扎實,屋況良好,除了水電管線老舊必
須重新遷設、屋頂防水層重新施作加強,其餘並無其他大問題。從工廠、倉庫空間轉換成
商業場所,蔡先生把握住製造業的粗曠簡陋,簡單的空間只讓二手書成為唯一的裝飾。
書牆與竹梯的核心空間/
一面書牆與一把竹梯,是蔡先生最初的畫面,也是書店精神所在,書店也從此出發。空間
組織在決定之初,後棟倉庫地下層是空間的核心,夢中的場景就該發生在此。一方面也因
為地下室樓高不足造成的陰暗與空氣無法對流,而將樓板敲除挖空。一邊是邊緣粗曠的挑
空,一邊是鋼筋裸露、視覺可穿透的虛擬樓板。這個動作顯得原始衝動,破壞的痕跡生猛
直接、未加修飾的存留於空間中,見證了老屋的時光歷程。樓板敲除後,書牆與竹梯就展
現在這高6米2的挑空裡,高聳的書牆與竹梯似乎貫穿天地延伸出空間,成為書店裡最受注
目的舞台場景。而最初就有的竹梯因為長度太長,在書店的動線改變後,現在已經出不去
,紮實的屬於這個空間,維持著書房初始的畫面。
通往地下室兩隻反向的樓梯是蔡先生最喜歡的兩個空間物件,最初的設計是所有進到後棟
書店的人,都必須先下至地下室,再從另一隻梯往上進入後棟書區,這是蔡先生最屬意的
空間序列,後來因為管理因素而變動,封閉其中一隻梯。地下室、挑空、書牆與竹梯,是
書店裡戲劇性的核心空間,隨蔡先生的想法隨時彈性變動中,曾經是藝文展示空間、表演
空間,也曾經純粹的什麼都沒有,而現在則是創意商品的販售空間。至於以後,什麼都可
能發生。
翻轉底端的黑暗/
前後棟的連接因為建築使用的不同而改變,為了讓動線一氣呵成,把前棟尾端的浴室和廚
房打開形成通道,接續一個轉折後步上高差進到後棟。前後棟間以透明板為頂,明亮的過
渡空間把原來最底端的黑暗打開翻轉,留下舊有的磁磚浴缸與鋪面,民生機能翻轉成為舊
房子與二手書的共同展示,拆除與留下同時盡收眼底,讓走過的讀者可以清晰閱讀出空間
的前後轉變,也形成書店透視的端景。
書與空間的尊重/
言談之中,蔡先生透露出許多對舊書與空間堅持,他希望每個到草祭的人都可以尊重空間
、珍惜書籍。書店是閱讀的場所,不是觀光名勝,當然不是聊天拍照賞景的地方。他為空
間出手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為了讓書籍和閱讀可以更舒適美好,舊書店不是只能充斥霉味
和灰塵,光線、音樂、空間都足以是閱讀的物件之一。在空間的區劃上,前棟陳列大眾興
趣等較輕鬆的書籍類別,後棟則是文、史、哲與藝術等須要深度閱讀的書籍,依此書籍分
類對應空間,讀者的類型與閱讀環境有所區分,讓讀者減少受到打擾的機會,亦可維持空
間品質。蔡先生歡迎尊重書籍與空間的讀者,堅持保有他們最舒適的閱讀環境,因此不希
望被「只來觀光」的遊客干擾。
老屋不等於舊屋/
蔡先生會選擇舊屋開店,一方面是因為二手書,另一方面是因為可以讓舊屋增加人氣,讓
一個枯萎的空間因此活絡起來,周邊環境也會受到好的影響。他強調他看重的是「舊屋」
而非「老屋」,舊屋之舊是因為閒置,老屋之老是因為歷史,他不把歷史當成賣點,那些
精緻細膩的歷史建築本來就很美好,他更想做的是讓一個停滯的死水空間重新流動起來。
他不拿舊屋的舊來吸引人,而是證明舊屋跟舊書一樣須要被重新閱讀,將會有迥然的新生
命。
第二次閱讀/
高達六米二的書牆上擺滿著不出售的外文書,這些書原來同屬於一個在海外工作的外交人
員所有,在回國後竟願意不計代價將如此大量的書籍運回台灣,不讓書籍流落他鄉,並且
願意割愛給其他愛書人。蔡先生深受此意念感動,也願意繼續珍惜這些書籍,進而傳達二
手書歷經輾轉而不消失的精神。比起建築或書,人的生命顯得短暫,我們往往企圖貪心佔
有,而沒有真正的走入建築或書裡。舊書、舊房子不起眼是人的問題,不是書和房子。不
論自己或別人,不仿換個眼光再第二次閱讀,字句磚瓦間的風景將更勝封面表皮。
---
本文刊登於GREEN[綠雜誌]vol.9 2011年2月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50.50.118
→
04/03 03:31,
04/03 03:3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50.50.118
推
04/03 04:55, , 1F
04/03 04:55, 1F
→
04/03 04:56, , 2F
04/03 04:56, 2F
推
04/03 09:59, , 3F
04/03 09:59, 3F
推
04/03 23:41, , 4F
04/03 23:41, 4F
推
04/04 15:43, , 5F
04/04 15:43, 5F
Architectur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