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不痛不癢的論文
※ [本文轉錄自 PhD 看板]
作者: daniel0523 (Daniel) 看板: PhD
標題: [轉錄] 不痛不癢的論文
時間: Fri Mar 19 15:37:28 2010
不痛不癢的論文
意見評論 03/01/2010
上一期《知識通訊評論》的台灣生技製藥計畫專題,引述了一位學界人士的報端文章,指
稱這個計畫產生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論文」。不多久,參與計畫一位學界人士在報上撰文
回應,特別提出那個計劃所衍生的論文,有一些是刊登在《自然》、《科學》、《新英格
蘭醫學期刊》之上,這篇文章反問,難道這樣的論文是「不痛不癢的」?
如何衡評研究的論文,一直是科學學術世界的頭等大事。這不只因為這關乎科學知識的進
展,也決定科學研究者的成績功勞,甚至其科學職涯的因之定奪。近代科學所肇造的論文
發表制度演進以來,奠下科學歷史中的許多里程碑,同樣也引來不絕於途的爭議。
當前科學或學術論文價值的評定,似已有一個相當公認的標準;這些標準是由一些重要的
論文發表期刊來決定,能夠在一些學術地位拔尖期刊發表論文,就代表著學術成就的突出
,這是評斷學術研究價值的主流思維,因此前述的那篇回應文章,只需要舉出那幾份眾所
公認的頂尖科學期刊,就足以反駁「不痛不癢論文」說法的無所根據。
在這一期《知識通訊評論》中,我們選刊好幾篇文章的一個專題,正是要探究學術的價值
問題。在這些文章中,正好有一篇是《自然》雜誌的社論,公開宣示他們選擇論文的標準
。在這篇社論中,《自然》雜誌主動澄清一些對他們擇稿標準的質疑,譬如他們並未也無
法去選擇刊登可能被引述較多論文,譬如他們並不會只以評審人的意見,作為唯一的選稿
標準,他們力求避免因撰稿的身分和地位帶來的影響,他們力求論文評審人的兼容多元等
。
這使我們想起去年方甫去世,在《自然》雜誌擔任了二十二年總主編的約翰.麥道克斯(
John Maddox)來。今天「自然」雜誌所宣示的擇稿價值標準,正是他主持建立起來的。
他就曾經說過,現在公認的一九五年華生(James Watson)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提出
的D N A雙螺旋結構經典論文,就不可能通過今天的論文審核制度,他們當年論文也是在
實驗室主任寫信推薦而刊出的。
另外麥道克斯說他會不送審核,直接刊出英國以反對宇宙大爆炸理論著稱的天文學家霍勒
(Fred Hoyle)的論文。他不同意卡森(Rachel Carson)「寂靜春天」的觀點,反對知名
天文學家沙岡(Carl Sagan)倡議的核子冬天,也質疑近年全球暖化的看法。對某些學術
人物而言,他的問題恐怕是「罄竹難書」了。
我們不用再提本期學術價值專題其他文章所指出的,科學研究的成效,是與社會條件息息
相關。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文化條件,是應該有不同的價值評斷標準。近代科學和學
術,是面對問題的一個解答過程,不應該只有一個普世單一的價值標準。
目前世界的科學和學術研究,受到國家機器和學術體系交互影響,過度制度化的運作規範
,大量的成果在標準作業模式中產出,丟失了判準知識價值的人性特質,過度客觀講究,
其實卻斲喪了知識創造真正關鍵的主觀價值。
我們的科學和學術發展,受到近代歷史過程的影響,更難免有以他方標準為絕對價值的不
自覺思想殖民難局,如果看《自然》雜誌所宣示的他們的價值標準,我們是不是應該問一
問,什麼是我們的社會環境?什麼是我們的文化條件?這樣我們才會有一個適合我們的價
值標準。
在我們學術評比制度日益標準和森嚴的發展當中,「不痛不癢論文」的爭論,毋寧是一個
好的開始,值得鼓勵。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八十九期】2010.3.01
------
什麼樣的論文值得刊登?
學術文化 03/01/2010
近代科學進展面貌內涵日益繁複,影響也愈形深遠,到底何種成果值得刊佈於世,也迭有
爭議,《自然》特別討論了他們的論文選刊標準以及科學價值觀 。
如同當下頭條新聞明確顯示的,諸如氣候變遷這些領域裡科學結論的爭議,無論其故意與
否,都足以破壞公眾對科學的信心。由於期刊是科學進程的關鍵成分之一,向大家解釋我
們是如何選擇《自然》刊登的研究論文,也許是有意義的;本文將著重於我們所注意到在
學術界以及其外所抱持的一些錯誤印象。
有一種似乎永不消聲匿跡的說法;是指《自然》的編輯設法炒高期刊的影響力因數,方法
是在投稿的論文(去年約有一萬六千篇)中篩選,以尋找其中有希望被大量引用者。我們
沒有這樣做。原因不僅是很難預測一篇文章被引用的次數,還有引用次數也並非判定論文
重要性的可靠方法。以兩篇在二○○六年六月發表的有機合成化學論文為例;其中之一,
《三重連鎖有機催化反應中的四個立體中心控制》,在二○○九年年底時已獲引用一百八
十二次,且是該年度本刊刊出的化學論文中被引用第四多者。另一篇《2-奎寧銨四氟硼的
合成和結構分析》,則在同一時期被引用十三次。然而,後一篇論文被美國化學學會的雜
誌《化學與工程新聞》選為傑出科學成就。
事實上,我們刊出的論文中,被引用十餘次者遠多於被引用上百次者,雖然後者決定了我
們的影響力因數。我們非常自豪於我們的選擇廣度。
另一個歷久不衰的迷思;是一個負面審查意見,就足以決定論文的被拒絕命運。相反,去
年有多次所有的審查者都對某篇論文不感興趣,但是我們基於自己對其價值的預測,仍然
同意了發表。在我們擔當的任務中,這種內部評估一直居於核心地位;《自然》從未有過
一個編輯委員會。我們的編輯每年會在科學會議和實驗室投入幾個星期的時間,且不斷地
閱讀文獻。進入評審階段的論文,都會由至少兩位的審查者審查。對於跨領域論文,審查
者的數目更多。我們對任何技術問題均會採取行動;我們珍視審查者對論文具有潛在重要
性與否的意見。但是,我們的最後決定會基於一些重要標準,例如該論文對機制透視的深
度,或是其作為資料來源或開啟創新技術的應用價值。
同時,我們採取了嚴格的原則;我們的決定,不受任何作者的身份或其所在地區的影響。
幾乎所有的論文都有多位作者,往往來自幾個國家。我們也常常拒絕作者群中正巧就包括
了地位崇隆或當紅科學家的論文。
還有一種說法是;我們在各個學門中,都倚賴少數位高權重的審查者。事實上,我們去年
用了近五千四百位審查者,而且還不斷招募更多審查者,尤其是年輕、擁有新技術實際操
作經驗的科研人員。我們採用全世界所有科學發達地區的審查者,無論他們是否在本刊發
表過論文,也會迴避那些有回應遲緩紀錄的。在競爭激烈的領域,我們通常會按照作者的
要求和我們自己的判斷,避開已知有利益衝突的審查者。
關於本期刊的迷思仍將繼續擴散。我們只能努力確保,盡可能有力且客觀地執行上述過程
;我們將秉持此態度,恆久的追求以提供讀者我們所能匯集的最佳科學。
(本文為二○一○年二月十八日《自然》雜誌的社論)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八十九期】2010.3.01
--
知識通訊評論
http://www.k-review.com.tw/content/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3.6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3.61
BioMedInfo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