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開墾私募新園地 台灣有此能耐嗎?

看板CFAiafeFSA (精算師/基金經理人/銀行家)作者時間20年前 (2005/05/23 17: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工商時報 http://tinyurl.com/ay4qv 2005.05.23  工商時報 開墾私募新園地 台灣有此能耐嗎? 張志榮 宋學仁、郭明鑑、張忠本、吳榮輝、王伯元…這些投資銀行與創投界的大老們,最近 不約而同捨棄原本熟悉的領域,準備跳入私募股權基金市場,所圖為何?能否創造事業另 一高峰? 私募股權基金的高難度,除了挑對企業的獨到眼光外,更重經營重整的能力,這些台 灣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過去在投資銀行與創投領域叱風雲、各領風騷,但談到更具挑戰 性的企業重整能力,火候恐需更多時間來證明。 某私募股權基金高階主管就表示,私募股權基金最大的特色在於:一,要能執行案子 ,絕非搞好客戶關係就可以;二,要能創造價值;三,需要規模經濟與融資併購( leverage buyout)的能力,因此得長期擁有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 站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高度來看,大中華區無疑是私募資本基金最覬覦的目標,但這個 機會絕大部分會在中國,台灣是個重要的配角。 從撐起私募資本的三項要素,也就是環境、人才、案源來看,台灣過去所自豪的高科 技產業導向經濟結構,恐怕是發展這塊市場隱憂。 怎說?私募股權基金要做得好,未來幾年的現金流量(cash flow)很重要,但科技 產業因產品週期短,現金流量的概念並不強,若要投資傳統產業,這些私募股權基金轉向 中國就好啦! 根據統計數據,中國去年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對象當中,IT產業才排名第六,向來被私 募股權基金業者視為零合遊戲的科技業,顯然並非最愛。 私募股權基金業者很喜歡用「養魚理論」來形容這塊市場,也就是說,過去過度投資 的結果,好壞企業都出現,但經過時間的嚴峻篩選,體質不佳的企業敗象畢漏,這個時候 ,就需要私募股權基金來「清理」這些不好的東西,有人用「禿鷹」來形容,也算是貼切 。 過去台灣賺的是「機會財」,現在私募股權基金進來後,改變企業經營模式,從「管 理財」來創造企業新價值,只是,世界潮流如此,台灣企業管理階層能否跟的上,更是關 鍵。 某私募股權基金主管就感嘆,台灣家族企業色彩濃厚,有些企業老闆連最基本的企業 價值(enterprise value)是「市值+負債-現金」都不知道,ㄟ!負債是值錢的耶!如果 這都不知道,怎能期待他(她)們理解,私募股權基金進入企業重整可創造股東價值的極 大化? 更別說私募股權基金成立後,政府嚴重限制投資中國比重所造成的不便,這些都是現 實面須考量的,這下子,不是錢留不住,恐怕連台灣引以自傲的企業人才也留不住! ------- 記者也用注音文...: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160.94
文章代碼(AID): #12aPrNAY (CFAiafeFSA)
文章代碼(AID): #12aPrNAY (CFAiafeF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