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40歲以後 在家裡要做甚麼?

看板CareerPlan (生涯規劃)作者 (2022mondeo wagon hybrid)時間3周前 (2025/06/20 23:28), 1周前編輯推噓27(2708)
留言35則, 26人參與, 6天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我和老婆也40幾歲,有兩個小孩,一個國二,一個高一 去年六月底,老婆因公司營運不佳,被資遺 今年二月,我因原生家庭變故,留職停薪至今約半年 也剛好體會一下退休後的生活,一些心得跟你分享 首先,規劃具成長性的活動 我們利用這段時間,星期六早上全家一起到社區大學上硬筆書法課 每天我和老婆都會去圖書館練習大約一個小時 然後把自己寫好的作業,星期六帶去讓老師批改,再回來練習 https://imgur.com/a/A5s5rwv 許多原本看不出來、體會不到的細節,慢慢能感覺到、甚至偶爾能做到 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另外,我們也付費買了多鄰國的會員,每天都會花大約40分鐘練習英文 最明顯的是口說和聽力,這是求學過程我們比較缺乏的練習 https://meee.com.tw/5ctDmyz 從一開始聽力很吃力,到現在已經可以聽懂七、八成了 最近我們和老婆還找了附近的球館,請了教練學習羽毛球 這球館甚至有發球機,可以自主訓練 https://youtu.be/aQ8SJkXdJAI
再者,閱讀也是相當具有成長性的,我自己習慣會寫閱讀心得 可能是手寫,或者可能是寫成臉書心得,或分享在ppt的book版 https://meee.com.tw/vMkOJiE 有些人很容易有「我不擅長ooo」的心理障礙而自我設限,這是很可惜的 具有成長性的活動並不是要很擅長、很厲害才能開始 而是能在這過程,察覺到自己某方面的進步 具成長性的活動,我個人最推薦重量訓練 所謂的重量訓練是指:有計畫地增加強度 它本身不僅是具成長性,且有很客觀的強度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程度 更重要的,它既安全又有效,還能讓自己更有本錢對抗老化 我們家有自己組了一套homegym,不過一開始其實去健身房會是更好的選擇 https://imgur.com/QPgj9Iq
如果能設立一個稍微長期的目標,並且家人、朋友一起努力 可以讓具成長性這件事更有行動力 去年我們家決定在七月時,和大學室友一起去騎單車環島 於是從去年三、四月就開始練習,從每次騎二、三十公里,慢慢增加到七、八十 環島時每天得騎超過一百里,而且還有不少山路 加上暑假天氣又很熱,但即使是如此,我們還是安全地完成了挑戰 不論是北部的台三線、中部的鰲峰山,南部的壽卡,我們全家都全程騎完 單車環島:出發https://meee.com.tw/AKavgQN 最後一天坪溪點天燈許願:https://meee.com.tw/grvTHKs 那時才國一的女兒在暑假作文中寫著,這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暑期活動 兒子上了高一後,因課業壓力大,常常晚上哭,哭完後自己會在臉書上寫著 環島那麼辛苦,我都騎完了,我也可以克服課業壓力的 今年我們決定在九月底,原班人馬參加泳度日月潭 因此我們最近也開始請教練修改我們的游泳動作,從本來只能游500公尺 現在已經可以游超過一千公尺了 如果設定的活動,能改善生活環境,甚至增加收入,就能有多重收獲 我們這段時間,動手刷了髒污的陽台地板和牆壁 https://imgur.com/a/Vfm0nOE https://imgur.com/Ors3W80
https://imgur.com/8ekcMD1
https://imgur.com/snr4ttm
也自己整理了木頭家具,甚至自行貼皮,翻新木櫃,讓房子煥然一新 更從而提高了租金收入 頂樓防水diy:https://youtu.be/RtzGkR7CXdY
木櫃貼皮:https://imgur.com/a/m3UzcRh 成果:https://imgur.com/a/yOVPaT5 如果設定的活動,不僅能提升自己,更能帶給別人正向的動力,就更棒了 我因為寫文章在臉書和ptt各版分享,常會有朋友、網友遇到困難時來問我 有時一天甚至得回好幾封信呢 偶爾還有意外的收獲,我先前就曾在健身版寫文章而接到了好幾次出版社 有稿費的邀約 也曾因在婚姻版、讀書版寫文章,而接到國中母校和兩間大學的演講邀請 最近也此接到了另外一場演講,雖然主題我還沒有想得很清楚 當然,也不一定每件事都要具有成長性,也可以很輕鬆 我和老婆會利用白天時,到圖書館、或者到郊山走走,或是騎單車 金面山:https://imgur.com/a/yOVPaT5 鳶山:https://imgur.com/a/yOVPaT5 順便拜訪不同地區的小吃美食,或假日再帶全家一同拜訪 三峽東街:https://imgur.com/a/O5MKwg8 桃園懷舊中捲麵線:https://imgur.com/a/oI2ejTY 基隆榮生魚片https://imgur.com/a/oI2ejTY 這段時間也去現場看了自行車環台賽和好幾場世壯運的比賽 https://youtu.be/vG-kJT3Ql6Y
當然,和人際的互動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老婆還會去跳舞 我也會到球隊打球,當然也會和鄰居、朋友在特別的節日相約露營或旅行 基隆嶼:https://meee.com.tw/YA1g4oz 最後,如果還有餘力,還可以養養寵物或當志工 我們這兩年認養了兩隻貓,其中一隻是在山上被人撿到 https://meee.com.tw/ITVLk7D 到醫院檢查時,已經是成貓,體重卻不到三公斤,毛非常粗糙 後背還有一個被蟲咬而惡化的大腫瘡,因營養不良而無法自行康復 醫生甚至說已經接近敗血症邊緣 在我們照顧下,現在體重已經來到5.5公斤,毛色非常柔順 而且非常乖巧親人,會讓我們抱、每晚都會睡在我們的身邊 https://meee.com.tw/Ea0ym5k https://meee.com.tw/v03F8Bx 這是我們這一段時間我和老婆,或者全家一起完成,或者仍在進行中的活動 我想真正退休後,我們也是會以如此的心態過生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8.129.8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eerPlan/M.1750433308.A.BE1.html

06/21 00:07, 3周前 , 1F
推這篇!認真生活,感謝分享 ^_^
06/21 00:07, 1F

06/21 05:13, 3周前 , 2F
超正向欸,感謝分享
06/21 05:13, 2F

06/21 07:50, 3周前 , 3F
06/21 07:50, 3F

06/21 09:01, 3周前 , 4F
問一下練習英文的app是什麼?
06/21 09:01, 4F
Duolingo,他是付費可以六個會員使用,我們家四個加老婆的家人一起用 ※ 編輯: licklabium (111.248.129.89 臺灣), 06/21/2025 09:07:55

06/22 01:12, 2周前 , 5F
06/22 01:12, 5F

06/22 02:38, 2周前 , 6F
很棒的分享 認真過生活 小孩也受益
06/22 02:38, 6F

06/22 08:31, 2周前 , 7F
好文!
06/22 08:31, 7F

06/22 11:23, 2周前 , 8F
推,好正向
06/22 11:23, 8F

06/22 12:40, 2周前 , 9F
好久沒看到好文 大推
06/22 12:40, 9F

06/22 12:44, 2周前 , 10F
推推
06/22 12:44, 10F

06/23 15:05, 2周前 , 11F
推 您是很厲害的人
06/23 15:05, 11F

06/23 21:04, 2周前 , 12F
很棒
06/23 21:04, 12F

06/24 07:31, 2周前 , 13F
你怎麼知道你想要什麼
06/24 07:31, 13F
不是很懂您問這句話的完整意思是什麼,可以說明清楚一些嗎?

06/24 15:02, 2周前 , 14F
你不知道 就去社區大學到處沾醬油 自然會找到有興趣
06/24 15:02, 14F

06/24 15:03, 2周前 , 15F
推健身房 退休一定要保持重訓 健康的體魄才是財富
06/24 15:03, 15F

06/24 18:04, 2周前 , 16F
樓上上在問怎麼找興趣吧,尤其上班下班一直線的人
06/24 18:04, 16F

06/24 18:04, 2周前 , 17F
我是會去圖書館閒晃,看到有興趣的書再從裡面延伸
06/24 18:04, 17F

06/24 18:05, 2周前 , 18F
健身不錯,我自己骨架因為生活習慣不良所以有骨盆
06/24 18:05, 18F

06/24 18:05, 2周前 , 19F
前傾尖峰鎖骨脫位等問題,我找了個本業是物理治療
06/24 18:05, 19F

06/24 18:05, 2周前 , 20F
師的健身教練,效果顯著,只是好的教練要挑
06/24 18:05, 20F

06/24 20:43, 2周前 , 21F
推Duolingo
06/24 20:43, 21F
對於「自己想要什麼」這件事,我自己的觀點可能有點異類 心理學上有三個效應 (1)沉沒成本效應:當一個人已經在某件事上投入了大量資源,即使繼續投入不會帶 來任何好處,也會因為不想浪費之前的投入而繼續投入。 (2)宜家效應:人們對自己親手組裝或製作的東西,會產生更高的情感連結和價值感。 (3)稟賦效應:人們會對自己擁有的東西產生一種情感上的依附,認為它比實際價值 更高,因此不願意輕易放棄或出售 綜合以上三點,我對於自己「想要什麼」,只會列出大方向,比如: 健康、相當程度的財富自由、和諧的人際關係、生活的掌控度…等 另一方面,則是確保避開自己「不想要的」,比如菸、酒、毒品、賭博 因為它們和我想要的大方向有所抵觸 其他要學什麼、接觸什麼、做些什麼,我都是比較開放的心態 好比接觸重量訓練,也是當初大三時同學隨口邀約,我就和他一起去健身房了 結果他去不到一個月就放棄了,我卻堅持至今快三十年 我沒請過任何教練或教練課,卻看完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健身、重訓、體能訓練的書 雖然和選手相比,有很大的落差,但能深蹲兩倍體重,硬舉2.5倍,臥推1.3倍 對維持健康來說,應該已經相當足夠,也有一些朋友、同事都會請我教他們 https://imgur.com/NVqyrRE
https://imgur.com/P25oEAu
在學習事物上,我習慣讓「行動」走在「興趣」之前 羽毛球我一開始連球都碰不到,也是同學一句:走,打羽毛球 然後我就接觸至今了,不過它不像重訓,可以一個人訓練 所以直到最近有空閒,經濟能力比較到位,才開始規劃長期請教練 游泳、單車、上硬筆課、Duolingo…其實幾乎每件事我都是如此,付出行動,如此而已 「閱讀」則是我長期的習慣,我幾乎各領域的書都會接觸:經濟、科學、人文、歷史 如同上面keep大說的,會從看到有興趣的書再從裡面延伸 不過我幾乎都是看國外翻譯的書居多,最近剛看完「資本主義沒告訴你的二十四件事」 閱讀是我知道最便宜、最廣泛、且最能提升自己的路徑 它是一個人的武林,是自我對話的過程 你問我,對閱讀、羽球、重訓、游泳、單車、學英文…這些有興趣嗎? 我不能告訴你我有興趣,但我能告訴你,我持續在做 我知道許多人都會把「興趣」、「熱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但我把「具成長性」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沉沒成本效應會讓我們對於投入心力的事物,更感到在乎 而成長性會帶來屬於自己的作品、屬於自己的成就感,形成IKEA效應和稟賦效應 其實我自己認為,把「興趣」放在前面,更可能是限制,而非引導 因為它可能讓一個人更容易因為對某項新事物「不感興趣」,而失去了接觸的機會 比起對一件事有興趣,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從中找出有趣之處,讓我能持續接觸 反而是更關鍵的能力 當然,以上都是我個人的觀點,僅供參考

06/25 12:53, 2周前 , 22F
有錢有閒真好
06/25 12:53, 22F
我來自於一個家暴、貧窮的家庭,22歲時除了得還助學貸款、舅舅借我念書的費用 還的每個月給家裡生活費,是靠著省吃儉用和長期理財,才能有一些盈餘的

06/26 01:08, 2周前 , 23F
請問你在家用的健身器材是史密斯嗎?
06/26 01:08, 23F

06/26 01:11, 2周前 , 24F
我也一直很想在家裡組一套,隨時都可以練習,但我是
06/26 01:11, 24F

06/26 01:11, 2周前 , 25F
新手,如果是你或建議買什麼開始?
06/26 01:11, 25F
我家買這個是半框的自由槓深蹲架,深蹲架有分:二柱、半框、全框 如果你是完全的新手,我不建議直接在家裡設置HOMEGYM 一來器材的操作你很可能不懂,二來還沒建立習慣,很容易放棄 先去附近的健身房試試水溫,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我自己也是持續去健身房重訓二十多年,直到疫情期間,才決定設HOMEGYM的 當然如果家裡空間很大、閒錢很多,那就沒關係

06/27 08:21, 2周前 , 26F
推「讓行動走在興趣之前」的作法,我的確會以沒興
06/27 08:21, 26F

06/27 08:21, 2周前 , 27F
趣為由,先把自己給圈住了,感謝原po給的新思路。
06/27 08:21, 27F

06/28 20:15, 1周前 , 28F
推好文,認真生活超棒,感謝願意經驗分享。
06/28 20:15, 28F

06/29 08:59, 1周前 , 29F
沒有房貸的人才有資格談生活
06/29 08:59, 29F
恐怕你完全誤會了,我的房貸佔我們生活費用的1/3呢~ 不過這牽涉到每個人對負債、理財、金流和人生價值觀的看法,而有很大的差異

06/29 15:14, 1周前 , 30F
學習 筆記了
06/29 15:14, 30F

07/01 11:17, 1周前 , 31F
推正向 謝謝分享
07/01 11:17, 31F

07/02 09:06, 1周前 , 32F
冒昧請教一下,大大沒工作的這段期間的現金流是不是
07/02 09:06, 32F

07/02 09:06, 1周前 , 33F
可以完全覆蓋生活開支?
07/02 09:06, 33F
這半年,我每個月的現金流都是負的,所以存款的部分是持續減少 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兩個小孩都還在讀書,開銷比較大 另一部分原因則是理財投入的資金,也耗去不少的現金流 雖然光靠存款,我們家也可以過得去 但是每個月的負金流,看著存款水位逐漸下降,其實是會有壓力的 所以很多人會以為存款到多少,就可以財富自由退休,其實很可能不是如此 而是打造「現金流>支出」的正金流狀態會是比較穩定的

07/05 12:01, 1周前 , 34F
推,好認真的人
07/05 12:01, 34F
※ 編輯: licklabium (111.248.150.166 臺灣), 07/05/2025 17:52:08

07/06 11:09, 6天前 , 35F
有規劃的生活,不錯喔~~
07/06 11:09, 35F
文章代碼(AID): #1eLNuSlX (CareerPlan)
文章代碼(AID): #1eLNuSlX (Career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