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干擾
最近上課的筆記,想要跟喜歡藝術和設計的人分享
找了找不知道可不可以發在這邊,板主覺得不妥再刪掉吧
如果可以發而且大家想看我也可以繼續發的
Culture Jamming 文化干擾/防堵/蓋台
.No Logo - Naomi Klein
由1984年舊金山聽覺拼貼樂團「負面世界」Negativeland提出
經技巧性重新處理過的廣告看板引導觀眾思考原本的企業策略
。成功的廣告反堵是用X光掃描其潛意識,揭露的不是相反的
信息而是包裝下最深刻的事實。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21811
.Adbuster廣告破壞者
編輯Lans使用柔術(jujitsu) 的隱喻借力使力轉換之。他們要
挑戰大企業用廣告購買公共空間的慣例,居民應當有權反對並
奪回公共空間。新科技(掃描、繪圖)令廣告諧擬更容易,是
塗鴉噴漆無法比擬的。
http://antimediaculture.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_28.html
-Billboard Liberation Front 1977
無法改變廣播、電視、報紙但可以改變大型廣告刊板。重點是
改變要盡量專業且易於清除,用橡膠膠水取代噴漆,且公司無
法以財務毀損來提出告訴,主張改動越少越好使新舊訊息可互
相對照。
http://www.billboardliberation.com/
圖像設計
1.尺度:一定距離拍攝估計大小
2.顏色
3.字型:拿書比對
4.應用:隨實際情況調整
困境
1.將消費者當作遭廣告控制的牛群
2.反廣告本身變成企業
3.行銷者吸收了反抗運動中的元素
街頭表演
.緣起
-戰後五零六零年代麥卡錫壓抑文化活動
-七零年代高級化造成房價票價上揚
-種族歧視,非裔、拉丁青少年尋求休閑娛樂
.為何在街頭表演
-賺錢
-等著被人發掘
-自我享受
-藉由與觀眾的互動加強藝術與個人的成長
.地點選擇
-人潮
-音響
-安全舒適
(但為維持新鮮感不長時間在同一處表演)
.好處和後果
-安慰路人情緒
-打破語言文化的隔閡
-讓人認識不同的音樂
-打開乘客心防、增加互動、建立社區感
.爭議
-是否造成擁擠(如是,表公共空間設計不良)
-造成意外
-製造噪音(但在美國地鐵聲音更大)
-麥克風的使用(麥克風是音樂表現的一部分不宜抽離)
-侵犯來客隱私(you can go away~)
台灣的街頭表演:賣藝
1999起捷運文化公司開始進行審核,
2003起文化局積極推動、規定固定場地
僅中華路、九捷運廣場或規定的容許地點是合法的街頭藝人表演場所
.當金錢被視為肯定街頭藝人的最終型式?(與群眾的互動、手勢、錢?)
-日人在永康公園發起的Spoon de Beer
其他街頭活動
.收復街道 Reclaim the Street
-萌芽於1993年,交通部欲建造快速道路;1995RTS正式成立開始搶奪街道
.臨界量 Critical Mass
-1992於舊金山組成,發想來自中國數量眾多的單車過馬路
「我們沒有阻礙交通,我們就是交通」
.暴酷、跑酷 Parkur
-指在無任何輔助器具時在屋頂圍牆等跑跳
.裸體漂流
-攝影師Spencer Tunic, 1992起開始拍攝,在美曾五次被捕,
試圖以一般人的裸體挑戰公共空間的想像和禁忌
.Improv Everywhere
-2001紐約,
核心:幽默惡作劇不需用羞辱
http://improveverywhere.com/
關於城市與文化的相關影片
Culture Jamming 文化干擾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人造風景
Life+Debt 生活與債務
Darwin Nightmare 達爾文的惡夢
Fast Food Nation 快餐帝國
Super Size Me 麥胖報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27.20
推
05/01 01:07, , 1F
05/01 01:07, 1F
推
05/01 15:24, , 2F
05/01 15:24, 2F
推
05/01 23:06, , 3F
05/01 23:06, 3F
→
05/02 00:49, , 4F
05/02 00:49, 4F
推
05/02 12:42, , 5F
05/02 12:42, 5F
Design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