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業設計研究所心得

看板Design (設計板)作者 (ricky 奇)時間17年前 (2008/05/20 01:59), 編輯推噓3(308)
留言11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是跨領域的考生 本身是讀運動科系的 在花蓮 今年跨考工業設計所 有幸正取長庚工業設計所以及雲科創意生活設計所 備取成大工設丙組 說要給準備未來考試的學生建議 實在不敢當 但是想單純分享一下我這段跨考的心路歷程 說真的我準備的路 好像跟版上大多數人的方式不同 既然我是非本科系的學生要跨考所以補習我想是必要的 但是當初傻傻的沒去報 x健 或 x9的補習班 反而是報了 X禧的工業設計人才養成班...就是很貴的那種XD... 其實我蠻後悔的 因為它並不是專門補工業設計研究所的班 只是當初小姐一直推銷說也有人要考研究所 加上很貴的學費突然有政府補助所以只要一半 我於是就傻傻地報名了 但一進去才發現其實都是一些在職的從事設計的人利用假日來上課 跟我一樣要考研究所的也才一位 而上的課程其實主要也只是alias的電腦繪圖外加幾堂簡單的麥克筆 後悔也來不及了 但是錢繳了也沒辦法退費 所以只好硬著頭皮上下去囉 於是去年十月開始我變開始就這樣每週來台北報到再回花蓮 也開始自己去圖書館找設計類的書 當然也是有參考過一些學校的書單和考上的人的書單 於是我就這樣開始研究所準備之路 週六上台北補習 其他時間窩在圖書館看書 一開始十月份我看了色彩學和現代世界設計史 其實色彩學還蠻囧的因為我後來沒考交大所以感覺讀了很浪費時間 而設計史我邊看邊做筆記讀到了十一月底才看完 另外十一月我也開始讀設計方法 也是一樣邊讀邊做筆記也是花了兩個月時間才看完 設計史跟設計方法這兩本書都很厚 而且看的同時我也參考了其他不同的書 包含了情感設計 設計心理學 產品開發等等 當然我每週六還是持續在學alias 十二月開始我開始複習之前做的筆記 並且發現了四本厚厚的設計論文期刊 所以也開始看裡面的設計論文 也開始借麥克比的書來看 偶爾會練一下畫圖 但是畫圖的時間佔的比例非常之少 就這樣不知不覺到了一月 alias的課也開始要收尾了 這堂課唯二的好處就是最後可以申請原廠認證和你會做出自己的作品集 但是代價卻是昂貴的 光一張薄薄的認證就要八千 還打過折了...= = 我覺得我會考上有幾個原因我想跟大家分享: a.考前看過很多篇關於高齡設計的論文 而且多半是長庚發表的 (這一點我覺得對於術科考試時的寫設計規範很有幫助) b.英文的優勢 (我本身有修英美輔系,長庚術科最後二十分是用英文寫產品說明,賺到!) c.alias原廠認證加分作用 (除了alias的作品,我還加了之前得獎的創意短片兩部和之前幫系上作的球衣設計 作品集共計六件作品,雙面印二十頁) d.扎實的理論基礎 (如之前提到的設計方法和設計史我都親自各做了一本筆記,這在後來複習時有很 大的幫助) e.工業設計的術科考試趨勢改變 (這點試我看了很多學校的考古題後發現的,就是似乎越來越不重視精描的部份,反而 強調概念或草圖即可,我想這一點會讓很多花時間練筆的同學吃虧) 以上是我小小的心得...看完的人辛苦了...文章可能有點長...XD ps:請問版上有人考上雲科創設系所的嘛?!沒意外的話我會去念,大家開始找教授了嘛 希望有機會跟你們認識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122.17 ※ 編輯: ricky1985 來自: 59.104.122.17 (05/20 02:05) ※ 編輯: ricky1985 來自: 59.104.122.17 (05/20 02:07)

05/20 02:15, , 1F
推一下!
05/20 02:15, 1F

05/20 08:29, , 2F
推雲科創設所黃主任
05/20 08:29, 2F

05/20 10:32, , 3F
推!
05/20 10:32, 3F

05/20 15:42, , 4F
PUSH!!
05/20 15:42, 4F

05/20 20:00, , 5F
創造生命系也能成立研究所!?
05/20 20:00, 5F

05/20 20:31, , 6F
恩喔 創造生命系的研究室 總傳來陣陣惡臭
05/20 20:31, 6F

05/20 20:33, , 7F
我同學跟我說 可能是為了製造人工生命體使用化學藥劑
05/20 20:33, 7F

05/20 20:33, , 8F
所發散出來的惡臭
05/20 20:33, 8F

05/22 20:39, , 9F
東華學長嗎?
05/22 20:39, 9F

05/22 22:58, , 10F
黑對...我是東華的
05/22 22:58, 10F

05/26 13:34, , 11F
那堂課本來就不是要補研究所的阿...
05/26 13:34, 11F
文章代碼(AID): #18CR_zfo (Design)
文章代碼(AID): #18CR_zfo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