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立報社論:林來瘋始於NBA勞資爭議
美國職籃球員林書豪的表現,近來成為本地的熱門話題,職籃球員瞬間走紅的現象,被看
成是辛苦耕耘、務實謙虛低調的華裔再次實現「美國夢」的真實版本,而忽略了,爆紅的
背後,其實是NBA勞方、資方、媒體三方結合的商業戲碼。
台灣媒體唯美國馬首是瞻,對於NBA的相關訊息幾乎照單全收。林書豪的主要成長階段在
美國度過,與台灣幾乎沒有淵源,只因父母出身台灣,所以興起沾親帶故的全民認親狂熱
。我們以為美國人的Linsanity全因為受球員的專業表現、重視團隊的氣度所感召,完全
忽略,背景其實是NBA球季開打前的罷工。媒體、球團、廣告商,甚至是球員,都需要新
的偶像,讓觀眾忘掉勞資尖銳對抗時的醜惡形象。
稍有注意NBA賽事消息的人都會意識到,今年的NBA球季開始得很晚,該有的球賽消失不見
了。這是因為NBA的球團資方,與球員勞方,為了薪資談判而陷入僵局。主要的爭議點在
於,球團以景氣不佳、票房收入減少,有意降低各隊的薪資上限,並且要調整各隊的分紅
比例。這個作法等同於球員減薪,於是勞方反對,大戰一觸即發。之間經過多次談判,雙
方互在媒體放話,「無心共體時艱」、「貪婪」等惡言漫天飛舞,最後,球員工會從7月1
日持續「停工」(lockout)到12月中,讓正常球季中的比賽接近4分之1憑空蒸發,最後
才讓勞資雙方達成新一波的勞資協議。
儘管這是NBA的例行薪資談判,但是傷害已經造成。球星的社會形象,原本屬於職籃運動
收入的一個環節,但是資方在談判陷入僵局時,為了降低勞方調薪訴求的合理性,採取的
作法是讓球員看來是貪得無饜的逐利之徒,這種玉石俱焚的策略,已經傷了自己的金雞母
。此外,職業運動員的收入水平一般被歸類為高薪的服務業,為了薪資而將觀眾放在一邊
,再怎麼自圓其說,形象上也已受傷。這其中受到牽連的命運共同體,還包括轉播賽事、
營造場邊花絮的媒體,以及廣告商、廣告客戶。總之,在資本主義的體制下,一個行業的
小事,都會變成所有老闆的大事。
勞資大戰後,資方、勞方、媒體、廣告商都需要重新塑造球員的形象,清新的球員形象、
新的話題,才有能讓觀眾回籠的可能性,稍微注意台灣職棒的人應該能理解這種媒體形象
的需求。也就是在這個氛圍下,才有可能將傳奇捧上雲霄。林書豪對於職業運動產業是「
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造神能讓人忘掉之前惡言相向時的醜惡,是重新營造運動產業形
象的契機。
林書豪以媒體新人的姿態爆紅,以職業運動產業的角度來看,包括教練、球評,甚至球員
的評語,都有其過譽之處。職業運動員在數場賽事的優異表現,只顯示了爆發力,整個球
季的持久性、穩定度才是球團所重視,一般會以較長的觀察期作為評估基礎。尤其是,從
網球、棒球、籃球等項目的經驗來看,東方人較易出現短期表現優異,但是只要依將觀察
時間拉長,受傷、表現起伏、陷入低潮的情形就屢屢出現。東方人的體型是否適合長時間
的高強度的比賽,一直都是職業運動界的話題。要以幾場表現,而且還是歷經勞資爭議的
非典型球季,許多球員還未調整到最佳狀態,就論斷一個球員具有優異資質,其實是過於
大膽。
這種情形,經歷了許多次美國職業運動中,「台灣之光」風潮的本地觀眾,其實並不陌生
。我們以為自己看到的是一個耕耘多年才大放異彩的運動傳奇故事,事實的真相可能是,
我們正在和太平洋對岸的媒體,一起進入造神大戲的舞台。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557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66.206
※ 編輯: crashofu 來自: 118.167.66.206 (02/22 21:14)
推
02/23 01:49, , 1F
02/23 01:49, 1F
→
02/26 13:24, , 2F
02/26 13:24, 2F
Employe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