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從維京海盜混成法國公爵:諾曼第公國的崛

看板Eng-Class (英文板)作者 (nyu5765)時間4年前 (2021/03/16 07:2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從維京海盜混成法國公爵:諾曼第公國的崛起 事實上,諾曼人的先祖維京人,意是「來自峽灣的人」,泛指生活於公元800年—1066年之間所有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他們從事廣泛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他們既是開拓者又是侵略者,既是偉大的探險家又是無惡不作的強盜,既是勤勞的商人又是冷酷的征服者。由於北歐本土資源緊張,人口、土地等生存壓力很大,各個小國之間為了搶奪資源而征戰不休。當地人為了生存和發展,也渴望穿越大海進行探險,與外國進行貿易,尋找新的居住地,這就形成了他們天生的冒險天性和探索精神。 維京人作為殖民者,在向冰島移民的途中還向奧克尼群島、設得蘭群島、法羅群島等地移民。冰島人還相繼在格陵蘭島上建立了兩個移民區。據傳說和考古發掘,維京人到達過北美洲海岸,並在紐芬蘭島上短暫停留過。 維京人對東歐歷史即俄羅斯的歷史進程也有很大影響。維京人曾經控制著波羅的海沿岸,並沿著河流深入東歐,前往拜占庭。大約也在9世紀中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維京人來到羅斯。他們被稱作瓦良格人,也被稱作羅斯人,羅斯的名稱就是根據他們而來。這些瓦良格人有的來經商,有的被召募為僱傭軍,保衛城市和商路,以對付佩切涅格人的侵襲。但這些外來的人們很快就去掉了通商夥伴或僱傭軍的職能,而變成了統治者。9、10世紀在羅斯地區出現了一系列瓦良格公國:諾夫哥羅德的留立克公國、白湖的西紐斯公國、伊茲波爾斯克的特魯沃爾公國、基輔的阿斯科里德公 國。到10世紀初,瓦良格武裝商人還占據了黑海沿岸,以至於黑海當時被阿拉伯人稱作羅斯海,因為只有這些羅斯人才在黑海航行。據《往年紀事》記載,維京人留里克受斯拉夫人邀請來到東歐的諾夫哥羅德解決斯拉夫人內亂,他率領親兵隊在諾夫哥羅德登上王公寶座,建立了第一個羅斯王國,即留里克王朝。之後王朝首都遷往基輔,開始了基輔羅斯公國時期。 ▲諾曼王朝世系 維京人對於西歐尤其是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歷史進程則更有深遠影響。最早見於歷史記載中的維京海盜是《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記載中公元789年一次對英國的襲擊,當時他們被當地官員誤認為是商人,這些海盜殺死了要向他們徵稅的官員。第二次記錄是在公元793年。以後200年間,不列顛群島飽受維京人的侵襲。維京人還控制了大片英格蘭的土地(丹麥法區)。阿爾弗雷德大帝曾經成功地抵禦維京人,但是丹麥的斯韋恩王和克努特大帝也曾擁有過英格蘭的王位。克努特大帝甚至建立起了包括今丹麥、挪威、英格蘭、蘇格蘭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大帝國。他的帝國也被稱為「北 海帝國」,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幾乎統一了北海沿岸地區的帝王。維京時代在此時達到了頂峰。克努特大帝死後,北海帝國分崩離析。 797年,丹麥維京人首次入侵查理大帝統治下的加洛林帝國,並在以後數十年內多次入侵帝國的領土。不過當時加洛林帝國如日中天,丹麥維京人的入侵大都被查理大帝及其子路易一世擊退。不過,834年,丹麥維京人還是成功大舉入侵,搶劫了金融商業中心多雷斯港,並溯易北河北上,沿途的魯昂、圖爾等地陸續遭劫。840年,查理大帝的繼承者路易一世去世,加洛林王朝開始衰落和分裂,這為維京人的入侵提供了契機。9世紀後期他們對法國北部和西部沿岸的襲擊規模日漸擴大且次數漸多。885年,維京人對巴黎的圍攻雖以告終,但是維京人成功地在法國北部建立一系列定ꤊ~點。911年,法蘭克國王傻瓜查理三世與維京首領羅洛簽訂《埃普特河畔聖克萊爾條約》,割讓塞納河口一帶。羅洛和他的維京人以及其後裔們學習法語,並接受了法國人的生活習慣和宗教。這批維京人就成為最早的諾曼人,他們所居住的地區就稱為諾曼第。 羅洛所管理的塞納河谷現在被稱為上諾曼第或東諾曼第地區,包含布雷勒河、厄普特河、阿夫爾河和迪沃河流域。《埃普特河畔聖克萊爾條約》(St.Clair-sur-Epte)讓法蘭克國王成為其名義上的領袖,而且羅洛皈依基督教並且提供軍事援助。這片新領地也作為一種緩衝,來避免近一步的劫掠。羅洛很快就將領土擴張到下諾曼第或西諾曼第地區。在924年,他獲得了貝辛、賽斯和埃克斯姆等領地,而他的兒子也是他的繼承人—長劍威廉在933年獲得了科唐坦和阿夫朗尚。維京人的定居地很快就得到了新的名稱諾曼第(意「北方人的土地」),諾曼第公國就此建立。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152.8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ng-Class/M.1615850749.A.E88.html
文章代碼(AID): #1WJ-pzw8 (Eng-Class)
文章代碼(AID): #1WJ-pzw8 (Eng-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