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基礎教學]財商觀念-不投資的機會成本

看板Foreign_Inv (海外投資)作者 (追日GUCCI)時間10年前 (2015/02/10 20:38),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文:http://guccismile.blogspot.tw/2015/01/blog-post_10.html 假如以通膨3%計算,以及實質年化報酬3%(名目報酬6%減掉通膨3%)來做比較,在經過 30年後,約莫是面臨退休的年歲。從下圖可清楚看到明顯差異,首先是上半部左側購買力 部分僅剩下40%,右側部分則是可使用之生活費差異為2.4倍。 再者,下半部表格則指出,投資法月存20%相較於存錢法月存50%,月可支配金額多了2.5 倍,存的較少,但是30年後,可用生活費卻多出2.4倍。 (藍色條:投資法;橘色條:存錢法) 右下角的風險部分,著眼於短期風險是人的天性,人類的演化是為了吃的飽,穿的暖 ,規避野獸侵襲,建立更穩定與進步的社會,也因此天性就容易使得投資著眼於短線之上 。然而,長期風險卻往往容易被忽略,一旦發現時,幾乎已經沒有時間了。 因此到底是躲過短期下跌!!!還是躲過長期上漲?唯有盡量讓自己留在市場中的時間久一點 ,才有機會拿到豐厚報酬。 長期持有的優勢的概念,一旦投資期間拉長時很有機會取得豐渥的報酬 可搭配另一篇文章做延伸閱讀: [基礎教學]財商觀念-投資的迷思1(債券比股票安全?) 接著來看另一個觀念,雖是老生常談,但卻值得一談再談,尤其是以年輕人為首,更有絕 對優勢。 歐爸馬在25歲便開始持續投資,相對補丁早了15年,即使補丁開始每月使用800美元追趕 是歐爸馬的將近20倍,到了兩人退休時補丁總投入金額為歐爸馬7.4倍,然而最終價值不 過僅有歐爸馬的77%。 這個結果已經算是好的了,但是要確保40歲時真的有能力拿出20倍的投資金額才有機會將 差距縮小到這種程度。 延續上一個圖表,我再用另一種呈現方式,想要少奮鬥30年的話,靠自己比較實在,且很 有機會達成。 資料來源:J.P. Morgan資產管理:退休規劃指導書 https://www.jpmorganfunds.com/cm/Satellite?UserFriendlyURL=diguidetoretirements&pagename=jpmfVanityWrapper 單純討論開始投資的年紀,Susan, Bill, Chris 3個人每年都投入假設年化報酬7%的 標的上,只是投入年紀與持續時間不同。 Chris是25歲開始投入,直到65歲退休,總投入金額為20萬美元,最終價值為114萬美元, 這個範例不稀奇,複利大家都聽到膩了,因此先忽略他。 我們要看的是Susan和Bill的範例。 Susan 25歲開始投入,到35歲終止投入,然後放到65歲。 Bill 35歲開始投入,直到65歲不中斷。 比較兩人最終價值: Susan總投入5萬終值為60萬, Bill總投入15萬終值為54萬。 Bill投入為Susan的3倍,且時間多花30年,最終價值卻少10% 總結:假如您認為投資是早晚都要學習的事,那麼請盡早開始,且不要中斷。 「持續」無疑是人生中最具有威力的一件事。 一萬個小時金律,持續耕耘方能成為領域專家。 [免責聲明] 本資料僅供意見參考使用,不得作為任何金融商品推介買賣之依據, 亦不得作為向他人提出投資建議使用。 本人已就可靠資料提供個人適當意見與資訊,但不保證資料完整性, 如有遺漏或偏頗之處,請瀏覽人士,自行承擔一切風險,本評論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 其中所出現的個股標的僅作為舉例說明使用,並無意圖引介任何人至美國券商開戶,亦無 意圖向任何人推薦投資標的。 -- 追日GUCCI投資美股,享受生活 http://guccismile.blogspot.tw Survive in the market instead of defeating the market. 我的投資心法:每月都要有被動現金落袋為安,而不是帳面上的浮動損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93.20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423571893.A.F18.html

02/10 22:47, , 1F
忘記換帳號?
02/10 22:47, 1F

02/11 13:57, , 2F
樓上我笑了 不要戳他嘛
02/11 13:57, 2F

02/12 18:10, , 3F
分身用到忘記換惹
02/12 18:10, 3F
文章代碼(AID): #1KsVkryO (Foreign_Inv)
文章代碼(AID): #1KsVkryO (Foreign_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