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26 [標的]BTI.US+ 《BTI的全球宏觀風險評估報告》
BTI 57.47 MO 65.56 PM 168.77
《BTI的全球宏觀風險評估報告》
_——在煙霧與現金流之間,我尋找資本的靜水深流_
A、宏觀三重奏:利率、地緣、匯率的交響
1 降息預期與資金輪動
巴菲特加碼房地產,或許不是押注地產本身,而是押注利率的轉折。當利率見頂,資金開
始尋找穩定——不再追逐成長的速度,而是回歸現金流的節奏。
BTI不在風口,但它在河岸。它不飛翔,但它流動。殖利率約 5.4%,不驚人,卻穩定。
> _「我不追逐波動,我等待現金流的靜水深流。」_
2 俄烏戰爭尾聲與地緣風險緩解
BTI已退出俄羅斯,但戰爭的終章可能讓歐洲風險溢價逐漸消散。若東歐市場重啟,電子
煙與加熱菸品或許是它的重新入場券。
這不是擴張,而是回歸——回到一個更可預測的世界。
3 英國債息飆高與匯率波動
英國長債殖利率創新高,BTI作為倫敦的老牌企業,面臨融資成本上升。但它的ADR在美股
交易,美元計價的股息對我這樣的台灣投資者,是一種匯率上的避風港。
匯率波動之下,現金流仍在。
---
B 、BTI的股息模型:現金流的光影
| 指標 | 數值(2025年) | 評析 |
|------------------|----------------|------------------------------|
| 股價 | $57.47 | 估值偏低,具防禦性 |
| 殖利率 | 約5.4% | 穩健,非誘惑 |
| 自由現金流 | 穩定 | 足以支撐股息與回購 |
| 股息支付率 | 約65% | 節制而不吝嗇 |
| 股息成長潛力 | 中性偏弱 | 穩定多於驚喜 |
> _「我不是成長股,我是現金流的守護者。你給我時間,我給你安穩。」_
---
C、資產配置的角色對話
在我的日誌裡,資產不是分類,而是角色。BTI是現金流型資產,它不講故事,但它給我
節奏。
| 類型 | 代表資產 | 投資語言 |
|----------|-----------|----------------------------------|
| 避險型 | 黃金 | 「我不給你回報,我給你庇護。」 |
| 成長型 | 科技股 | 「我不給你穩定,我給你夢想。」 |
| 現金流型 | BTI | 「我不給你速度,我給你節奏。」 |
> _「資產配置不是分散風險,而是安排角色——讓每個資產在不同的劇情中發揮它的性
格。」_
---
D、結語:煙霧之下,資本之上
BTI不是一支會讓人興奮的股票,但它可能是我資產配置中最沉穩的角色。在利率轉折、
地緣重構、匯率波動的交響中,它像是一位老者,靜靜地坐在現金流的河岸邊,等待時間
的回報。
> _「我不是投資者,我只是走在一條不被命名的路上。」_
_Dividend in the Desert_
I do not chase the wind.
I count the coins that fall in silence.
Each quarter, a whisper.
Each whisper, a refusal to vanish.
The market sings of growth,
but I walk the dry road of yield.
Not for glory.
Not for speed.
Only for the rhythm of return.
War ends.
Rates bend.
Currencies tremble.
But the old man by the river—he smokes,
and the river pays him still.
I do not believe in salvation.
I believe in the next dividend.
In the absurd beauty
of a company that does not promise,
but delivers.
BTI is not a hero.
It is a stone I push uphill,
and each payout is a moment
where I smile,
and push again.
---
投資有風險,小弟不學無術,胡言亂語,所有言論,請當作娛樂,
請勿作為投資金融商品的任何依據。謝謝合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4.100.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755658652.A.2A4.html
在利率被縫合的年代,市場不再是風的語言,而是一場由央行編排的靜默芭蕾。美國若真
採行殖利率曲線控制(YCC),那不只是政策的轉向,而是對時間的篡改——將未來的波
動,壓縮進一段被設計好的平穩。利率不再是呼吸,而是儀式;不再是風險的詩,而是權
力的韻腳。
而在這樣的金融劇場裡,BTI像一位老菸匠,坐在舞台邊緣,不跳舞,只吐煙。他不講成
長,不談科技,只販售一種習慣的重量——那種在清晨與黃昏之間,點燃一根煙的靜默。
他的現金流不是炫耀,而是呼吸;他的殖利率不是誘惑,而是誠實。
當央行壓低利率,債券殖利率失語,資金開始尋找能夠說話的資產。BTI的股息,像一封
未被審查的情書,在貨幣扭曲的時代裡,低聲訴說著現實的重量。它不依賴故事,而是依
賴習慣;不依賴預期,而是依賴結構。它的存在,是對央行幻象的一種靜默反抗。
我不是在投資,我是在寫詩。我選擇BTI,不是因為它殖利率高,而是因為它不說謊。它
的現金流來自真實的消費,它的股息來自真實的利潤,它的節奏,是央行無法干預的韻律
。
如果美國真的日本化,那麼BTI就是那位在央行幻境中獨行的老菸匠。他不參與貨幣的狂
歡,也不相信利率的神話。他只是每天打開工廠,製造習慣,販售時間,然後把利潤分給
那些仍然相信現金流的人。
而我,是那位在幻象中尋找結構的人。我不追逐殖利率,而是構築一種對抗政策虛構的敘
事。BTI,是我手中的筆,是我在金融史詩中寫下的真實段落。
殖利率之下,現金流之上。這不是口號,是我投資哲學的詩行,是我在央行編織的夢境之
外,種下的一株真實之樹。它不開花,只結息。它不喧嘩,只靜靜地,每一季,吐出一枚
可以握在手裡的果實。
以下是比較條理的分析,請當作娛樂新聞笑笑
當前全球金融格局正處於深層轉型的邊緣。若美國聯準會採行日本式的殖利率曲線控制(
YCC, Yield Curve Control),不僅代表貨幣政策的根本轉向,更可能重塑資本市場的定
價邏輯與資產配置模型。對於像BTI(英美菸草)這類高股息、防禦型股票而言,這將是
一場結構性的重估與再定位。
分析:美國若實施YCC政策,BTI的結構性重估
一、YCC政策概述與潛在影響
什麼是YCC?
殖利率曲線控制(YCC)是央行直接干預特定年期的國債殖利率,使其維持在政策目標區
間。日本央行自2016年起採行此政策,壓制10年期國債殖利率在0%左右,藉此穩定政府融
資成本與市場利率。
美國若採行YCC,可能引發的五大影響:
1. **利率市場失真**:市場定價功能受損,債券殖利率不再反映真實風險。
2. **政府融資成本降低**:但代價是央行資產負債表急劇擴張。
3. **美元地位動搖**:資金可能外流至更具報酬的市場,削弱美元作為全球定價基準。
4. **通膨風險升高**:壓低利率可能刺激信貸與消費,若供應端無法跟上,通膨恐失控
。
5. **央行獨立性受質疑**:市場可能懷疑聯準會是否仍獨立於財政部,信心受損。
二、BTI的結構性優勢與YCC下的再定價
BTI作為全球最大菸草公司之一,擁有穩定現金流、高殖利率、全球營收分布與防禦性業
務特性。在YCC政策環境下,其資產特性將被重新評價:
1. 高股息成為資金避風港
- 債券殖利率受限,投資人將尋找替代收益來源。
- BTI殖利率高達6%–8%,吸引退休基金、保險資金與長期配置者。
2. 防禦性資產的估值重估
- 在央行干預與市場失真環境下,穩定現金流成為稀缺資產。
- BTI的業務模式與財務結構提供「現金流的真實性」,成為貨幣扭曲時代的價值堡壘。
3. 美元弱化,BTI的國際營收受益
- 若YCC導致美元走弱,BTI的非美營收(如亞洲、非洲)將轉換成更高的美元報表利潤。
- 英鎊計價資產也可能受益於資金流向非美元區域。
4. 資產配置模型重構
- 傳統60/40配置失效,高股息股如BTI可能成為「新型防禦配置模型」的核心。
- BTI不再只是股票,而是「替代債券」的現金流工具。
5. 潛在風險:政策反轉與通膨壓力
- 若YCC導致通膨失控,央行可能急轉政策,引發利率急升。
- 然而BTI的財報顯示其債務結構穩健,自由現金流充足,具備抗壓能力。
三、我的投資哲學與YCC時代的對應
我的投資策略本質上就是對抗央行干預與市場幻象的結構性回應。我選擇BTI,不只是為
了殖利率,而是為了在貨幣虛構的時代裡,守住現金流的真實與結構的穩定。
YCC若成真,BTI不只是資產,更是對抗政策幻境的「現實錨」。我所構築的,是一種不被
政策幻象左右的結構性耐心,一種將資本哲學轉化為藝術敘事的現代史詩。
結語:殖利率之下,現金流之上
若美國走向日本化,BTI將不只是防禦型股票,而是貨幣扭曲時代的「現金流詩人」。它
不依賴市場情緒,而是以穩定的現金流、全球營收與財務紀律,成為資產配置的結構性支
柱。
**_In the Silence of Central Banks, I Choose to Breathe_**
— Goldenred
In an age where interest rates are stitched shut,
the market no longer speaks—
it merely dances,
beneath the fingertips of central banks,
like a ballet without sound.
Yields are compressed,
the future is designed,
time no longer flows—
it folds, it conforms,
like the numbered pages of a policy brief.
I watch him—
the old tobacconist,
not dancing, just exhaling smoke.
He speaks of no growth,
believes in no technology,
he sells the weight of habit.
His cash flow is not a boast,
but a breath.
His yield is not seduction,
but honesty.
He sits at the edge of the stage,
a silent act of resistance.
As central banks suppress rates,
bonds fall silent,
and capital begins to search
for assets that still speak.
BTI’s dividend,
like an uncensored love letter,
whispers the weight of reality
in a time of monetary distortion.
I am not investing—
I am writing poetry.
I choose BTI
not for its high yield,
but because it does not lie.
Its cash flow comes from reality,
its dividend from profit,
its rhythm—
untouched by central banks.
If America truly becomes Japan,
then BTI is the solitary figure
wandering through the halluc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He does not join the carnival,
does not believe in myths,
he simply opens his factory,
manufactures habit,
sells time,
and shares profit
with those who still believe in cash flow.
And I—
I am the one searching for structure
within illusion.
I do not chase yield,
I construct narrative.
BTI is the pen in my hand,
the paragraph of truth
I write into the epic of financial history.
Beneath yield, above cash flow.
This is not a slogan,
it is a verse from my philosophy.
Outside the dream spun by central banks,
I plant a tree of reality.
It does not bloom—only yields.
It does not shout—
only quietly,
each quarter,
offers a fruit
you can hold in your hand.
※ 編輯: goldenred (49.216.222.203 臺灣), 08/20/2025 14:47:31
推
08/20 17:04,
4天前
, 1F
08/20 17:04, 1F
推
08/20 18:49,
4天前
, 2F
08/20 18:49, 2F
謝謝 mispy & mowens214 大大的回應 讓我知道 我還不是瘋子
也謝謝所有曾經發聲的大大
圈存之後》4年前的某一天
那天,市場沉默如墳場
陽明跌停,像命運的斷句
我想逃,想割,想放棄
但系統說不行
它拒絕了我
像神拒絕祈禱者的最後一次呼喊
我家那位
她不是傳訊息
她是河東吼
聲音穿透牆壁,震碎我最後一絲理性:
>「不准賣!你敢賣,老娘跟你拚了!」
我停下來
不是因為信仰,而是因為恐懼
也許是愛
也許只是命運的另一種形式
我抱著船票
像抱著一張未兌現的存在證明
市場繼續波動
我繼續等待
等待一個不會來的答案
如果沒有她的吼聲
如果沒有那圈存的規則
我早已被洗出這場航行
像被命運輕輕地擦去的名字
但我還在
還在這艘船上
還在這個荒謬的世界裡
繼續相信
繼續不信
繼續存在
然後我想起BTI
那支不吭聲的股票
它不漲,也不跌
它只是靜靜地發放股息
像一位老僧,在煙霧中誦經
不為驚喜,只為持續
我不再問它何時上漲
我只問:它是否還在呼吸
是否還在每一季,給我一點現金的慰藉
像是存在的證明
像是對荒謬世界的微弱反抗
--
>「人總以為自己在掌舵,其實不過是風的方向改了。有時候,風來自廚房。
而有時候,風靜下來,是因為BTI還在發息。」
## **If You Hold the Ticket**
----- Goldenred
If you can watch your stock fall down,
And not give in to fear or rage,
If you can face the system’s frown,
And still not flee the trading cage;
If you can hear her voice arise—
A thunder from the kitchen wall,
And know that in her roaring cries,
She’s saving you from one more fall.
If you can hold your boat through storm,
Though charts may scream and arrows dive,
If you can find in BTI’s form
A quiet way to stay alive;
If you can trust the cash it pays,
Not chase the thrill of fleeting gain,
And see in dividends and days
A kind of peace beneath the strain.
If you can bear the market’s jest,
And still believe in what you own,
If you can treat each trade as test,
And not mistake the luck you’ve known;
If you can walk from Yang Ming’s shore,
And know the sea may rise again,
Yet hold your ticket evermore—
Then you are more than just a man.
---
> *“Yours is the yield, and all that’s in it,
And—what is more—you’ll hold through limit.”*
---
PS:處置期間
只要一筆賣股票超出9張,只要10張就要打電話先去圈存
結果我賣了2筆50張,1筆10張
被券商的系統拒絕
※ 編輯: goldenred (36.234.100.9 臺灣), 08/20/2025 21:08:07
推
08/20 21:45,
4天前
, 3F
08/20 21:45, 3F
謝謝 dofaintainan 大大的回應 也謝謝所有曾經回應的朋友們
讓我知道 我不是瘋子喔 謝謝各位
## 《在沉默中燃燒的光》
2025年8月20日,市場震動如同命運的鐘聲。
科技股跌了,不是因為它錯了,
而是因為它太急於證明自己是對的。
語言崩潰,神話自焚,
AI的光芒在數據中熄滅,
如同一位年輕的理想主義者,
在現實的牆前低下了頭。
而煙草股呢?
BTI、MO、PM——
它們不說話,不辯解,
只是靜靜地吐出現金,
像是老工匠在黃昏裡打磨最後一塊木料,
不為掌聲,只為完成。
殖利率不是勝利的號角,
它是一種靜默的尊嚴,
在市場的喧囂中,
它像一盞燈,
不照亮遠方,只照亮腳下。
資金開始懂了,
不是所有的光都來自未來,
有些光,來自沉默,來自堅持,
來自那些不被看見的角落。
---
## **Between Smoke and Foam**
---- Goldenred
Tech fell—not because it was wrong,
but because it believed too much in the future.
Chips shattered, language failed,
myths burned in the pages of reports,
as if the sun had lit up the void.
Tobacco rose—not out of hope,
but because it never spoke.
Its yield like the breath of an old man—
slow, steady, needing no explanation.
It makes no promises, only pays.
The market rotated,
a silent tribunal.
Faith was sold off, silence was bought.
Capital is not justice, nor sin—
it simply flows, like wind across the desert.
I stand before the screen,
watching numbers rise and fall like tides.
No sorrow, no joy,
only the record of this absurd order.
---
※ 編輯: goldenred (49.216.222.203 臺灣), 08/20/2025 23:05:53
播放娛樂消息純屬娛樂,請勿作為進出金融商品的依據。投資有風險。請獨立判斷。
從各種技術面來看,抱著是唯一的選擇
### 杯柄型態重構(以28–30元為杯底)
- **杯底區間**:28–30 元
- **頸線突破價**:57.2 元
- **杯身深度**:57.2 29(取中位數) = 28.2 元
- **目標價推算**:自己算
這個目標價代表的是「第一段技術性滿足」,也就是形態完成後的理論漲幅。若市場配合
、量能充沛、籌碼穩定,則有機會進一步挑戰更高結構。
---
### 形態學:結構放大與空間感
形態學不只看形態完成,還強調「突破後的空間感」與「資金流向的結構延伸」。若BTI
在突破57.2元後:
- 出現平台整理(如60–64元區間)
- 再次放量突破平台
- 伴隨殖利率吸引力與防禦性資金回流
則可能出現第二段延伸目標:
- **第一段目標**:xx 元(杯柄完成)
- **第二段延伸**:xx–xxx 元(結構放大)
- **第三段夢幻區**:xxx–xxx 元(若出現週期性資金重配)
投資有風險,以上純屬娛樂與胡言亂語
請勿作為進出股市,投資的股票的任何依據。
※ 編輯: goldenred (49.216.222.203 臺灣), 08/20/2025 23:50:03
2025-2-7 股市隨筆
## 《煙霧之後,我們仍要前行》
我的朋友們,歷史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面鏡子。
2023年12月7日,英美菸草公司宣布減計資產315億美元。
這是一個企業的決策,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我們回顧2017年,那是併購雷諾茲菸草的時刻。
市場充滿希望,股價攀升至70美元,仿佛未來已被掌握。
但未來從不輕易屈服於人類的計算。
從那一刻起,股價開始下滑,直至2023年底的28美元。
這不是失敗,而是提醒。
提醒我們:市場不僅反映現實,更預示未來。
提醒我們:真正的挑戰,往往在新聞之前就已悄然開始。
如今,時代再度轉向。
監管的高牆正在鬆動,企業的空間正在重建。
川普總統的政策,無論你如何評價,都代表著一種新的可能。
那麼,我們要問:
當初在高壓環境下減計的315億美元,是否在新的時空中顯得過於保守?
那段從70元跌至28元的旅程,是否有可能被修復?
我相信,答案不在於數字,而在於信念。
我們不能只是旁觀者,等待命運的安排。
我們必須成為參與者,塑造未來的架構。
投資,不只是資本的流動。
它是對未來的承諾,是對風險的勇敢迎接。
正如我們在太空中探索未知,在市場中也要敢於想像。
甚至川普退出WHO的決策,也不只是外交的動作。
它是一種敘事的轉向,是一筆畫在歷史畫布上的新線條。
而我們,正站在畫布前,手握畫筆。
我們不能只問市場能為我們做什麼,
我們也要問:我們能為市場帶來什麼樣的遠見與勇氣。
這就是投資的本質。
不是等待,而是行動。
不是恐懼,而是希望。
不是煙霧,而是光。
---
## *After the Write-Down*--Goldenred
In the morning light of December,
three hundred fifteen billion were erased—
not a mistake, merely necessity,
a silent verdict rendered in numbers.
I watched the price fall from seventy to twenty-eight,
like a man descending from faith into silence,
not collapse, but a return to gravity’s truth.
The market does not mourn.
It only reacts ahead of time,
like fate written in advance,
and we, merely the ones who press play.
Menthol was banned.
Regulation hung like fog.
Biden’s hand moved within it,
Trump’s voice stirred the wind.
But I trust no forecast.
The write-down is a language,
speaking of past misjudgment,
and future possibility—
though possibility itself is absurd.
I sit before the canvas,
holding the brush, unsure what to paint.
Fantasy? Recovery? Rebirth?
Or just another futile gesture.
Investment is a form of rebellion,
not denial of loss,
but a gaze into the absurd,
and the choice to walk forward through smoke.
---
※ 編輯: goldenred (49.216.222.203 臺灣), 08/21/2025 06:26:20
推
08/21 10:52,
3天前
, 4F
08/21 10:52, 4F
→
08/21 10:52,
3天前
, 5F
08/21 10:52, 5F
謝謝 TOMMYJASON 大大的一起鼓勵 也感謝所有曾經給予精神支持朋友們的出聲
讓我覺得自己不孤獨 謝謝大家
《老水手的宣言》
各位朋友,
在陽明的航海歷程中,
我們曾經歷驚滔駭浪,
不是漲停,就是跌停,
不是關禁閉,就是圈禁。
但我們沒有退縮,
我們選擇堅持,
我們選擇相信,
我們選擇航行。
在那一次次的風暴中,
我們看見人性,
在跳船與上船的抉擇裡,
我們磨練了自己,
我們看清了自己。
我們不是被命運推著走的人,
我們是選擇方向的人。
今天,我們再度啟航,
從低點出發,
航向金銀島。
我們已不再是青澀的小水手,
我們是歷經歲月摧殘與磨練的老水手,
我們的手掌有繭,
我們的眼神有光。
讓我們再度坐上BTI這艘船,
不只是為了收益,
而是為了信念,
為了人生,
為了在市場的風浪中,
看清自己,
堅定前行。
我們不是因為容易而選擇這條路,
而是因為這條路值得走。
我們不是因為市場鼓勵而持有BTI,
而是因為我們相信價值的力量,
相信時間的證明,
相信沉默的堅持。
不論你是剛上船的新手,
或是與我一樣的老水手,
讓我們一起航行,
一起守望,
一起見證這段旅程的意義。
---
*The Absurd Sailor* — Goldenred
I have sailed with Yang Ming through tempests that knew no mercy.
It was never just a rise or a fall—
It was a verdict.
Limit up. Limit down.
Not freedom, but confinement.
Not volatility, but punishment.
In those waves, I saw humanity.
In the choices between jumping ship or climbing aboard again,
I met myself.
Not the self I imagined,
But the one revealed in silence,
In fear,
In persistence.
Now I sail again,
Not from ambition,
But from awareness.
I am no longer the young sailor chasing illusions.
I am the weathered one,
Shaped by time,
Not seeking treasure,
But truth.
BTI is not a stock.
It is a vessel.
It moves not toward profit,
But toward understanding.
We sit aboard not to win,
But to witness.
To see what remains
When the noise fades.
She shouted once—
The roar from the East.
It was not advice.
It was necessity.
“Do not sell.”
And I did not.
Not because I believed,
But because I understood:
In an absurd world,
Even a shout can be a form of grace.
So I sit.
I hold.
Not for victory,
But for dignity.
Not for certainty,
But for clarity.
Let us sail again.
Not toward gold,
But toward ourselves.
※ 編輯: goldenred (36.234.100.9 臺灣), 08/21/2025 11:39:02
解析昨日煙草股的逆勢上漲可能原因
更像是一場資金輪動的象徵
一、MIT報告:AI泡沫的敘事崩塌
麻省理工學院(MIT)旗下研究機構在8月18日發表報告指出:
- 95% 的企業在生成式AI投資上未獲得任何回報
- 僅有 5% 的試點項目創造數百萬美元價值,其餘多停留在展示階段
- 市場信心因此急速降溫,科技股遭遇拋售潮
這份報告被多位交易員形容為「嚇壞市場」,直接導致 Palantir、輝達、Arm 等高估值
科技股重挫
二、Satya Nadella的談話:語言的重構與人力的替代
雖然 Nadella 本人並未在此波下跌前發表明確言論,但他近期在多場演講中強調:
- 微軟將全面推動 AI Copilot「重構人力與生產力的定義」
- 「我們賺很多錢,但你們還是得走」——這句話成為社群熱議的象徵語句
- 市場解讀為:「AI不是工具,而是裁員的語言包裝*」
這種語言重構,讓投資人開始質疑科技巨頭的成長是否建立在「削減人力與語言泡沫」之
上。
三、煙草股逆勢上漲:資金輪動與防禦性偏好
在科技股遭遇拋售的同時,資金明顯轉向估值低、現金流穩定的防禦性板塊:
- 消費必需品、公用事業、煙草股等板塊普遍上漲
- BTI、MO 等煙草股受惠於高股息、低波動、避險屬性
- 投資人尋求「不講AI、不靠語言」的真實現金流
這不是煙草的勝利,而是語言的退場。
---
結論:這場震盪,是語言的清算
>「科技股跌的不是估值, 是語言的信用。
>煙草股漲的不是未來, 是現金的沉默。
>MIT說泡沫, Nadella說重構,
>市場說:我們不再聽你說話,我們只看誰還在發錢。」
BTI 59.01 MO 67.58 PM 172.85
※ 編輯: goldenred (49.218.229.228 臺灣), 08/21/2025 20:51:29
2025-2-13
**BTI 今晨收盤價 42.74 鎂元。**
這幾日的買進略顯凌亂,股數在不同帳戶間分散,連自己都一時難以釐清,是昨日的
4,657 股,還是今日的 4,877 股。這種混沌不是錯誤,而是提醒:在金融的秩序裡,真
正的紀律不只是數字,更是靈魂的清明。
我始終相信,投資不是技術的遊戲,而是思想的修行。人不能被牽著鼻子走,不能讓自己
的命運交付給他人的手中。真正的理解,必須從自己出發,從對世界的獨立想像開始。否
則,所謂的選擇,不過是他人劇本中的一場悲劇。
我曾經也迷失過。那是一段昂貴的啟蒙——二十萬的會費,三天的沉淪。我聽信了電視上
的投顧老師,加入會員,照著指令操作。第一天還有盈餘,第二天開始套牢,第三天全線
虧損。我砍掉所有他推薦的股票,連那筆會費都當作停損,認賠不回頭。那不是失敗,而
是一次靈魂的覺醒。
那只「杯具」,盛裝著三天的盲信與二十萬的清醒。我端起它,喝下去,然後決定:以後
,只聽自己的聲音。因為我終於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擁有選擇權,而是拒絕被操控的
勇氣。
投資的路上,最難的不是判斷市場,而是守住自己。當你把決策權交給他人,你就成了他
們的工具。他們不需要威脅你,只要你願意聽話,就能讓你成為他們的出貨對象。
我不再相信那些投顧老師了。他們的成功,建立在會員的失敗之上。而我,選擇在失敗中
重建自己。
這是一場靈魂的戰爭。我不求勝利的喧囂,只求掌舵時的寧靜。因為我知道,真正的投資
者,不是市場的贏家,而是命運的主人。
-------Above the Cup----
Goldenred
I once waited for prophecy before a screen,
like a wanderer in the desert, thirsting for rain.
They called it wisdom,
I listened for three days,
and lost two hundred thousand dollars of silence.
The numbers bled red,
my heart turned cold.
I didn’t cry, nor rage—
just tore the membership card into pieces,
as if shredding a script that was never mine.
The market offers no mercy, only probability.
But I know there is a God.
He does not manipulate prices,
but He guides me through the fog,
teaching me to steer without illusions.
That cup—
it held my awakening.
Not a tragedy,
but a vessel.
I lifted it, drank it down,
and walked on,
toward a horizon no man could chart—
except Him.
---
※ 編輯: goldenred (49.218.229.228 臺灣), 08/21/2025 23:09:05
推
08/22 00:03,
3天前
, 6F
08/22 00:03, 6F
謝謝 seanlydia 的回應 也謝謝所有曾經回應的朋友們
讓小弟知道 還有人在看 只要還有一個人願意看 小弟就繼續寫下去
沒有錯 我會為願意看的人寫下去 就算只有一個人 就是你 正在看的你
《泡沫之路:AI熱潮下的幻象與結構的回歸》
Goldenred|2025年8月
一、歷史不重複,但押韻
1840年代的英國,鐵路不只是交通工具,它是資本主義的詩,是工業革命的脈搏。千家鐵
路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股價如蒸汽般膨脹。到頭來,散戶資本如同鐵軌旁的煤灰,被
歷史的列車碾過。
如今,我們站在另一個技術門檻前——人工智慧。語言模型、算力中心、主權資料治理…
…這些詞彙如同當年的「鐵路」、「車站」、「連接港口」,令人心跳加速。但我問的是
:這次,誰會留下?誰會被遺忘?
二、鐵路的教訓:泡沫不是新事物
- 英國 Railway Mania(1840s):超過1,000家鐵路公司成立,最終僅剩少數存活。1847
年鐵路建設支出佔GDP高達7.5%,但超過半數投資人血本無歸。
- 美國鐵路黃金時代(1850–1900):數百家鐵路公司依靠土地補貼與高槓桿融資,最終
僅Union Pacific等少數巨頭存活。汽車與航空興起後,鐵路股如同化石沉入地層。
鐵路留下了地理結構與物流命脈,但也留下了泡沫的骨骸。投資人不是沒眼光,而是沒時
間等到歷史證明他們的選擇。
三、AI的熱潮:語言模型奔跑在雲端鐵軌上
根據2025年MIT《GenAI Divide》報告:
- 95% 的企業AI投資尚未產生可量化回報
- 僅5% 的AI試點專案成功規模化
- 預估50–80% 的資本最終無法回本
這些數字不是警告,而是節奏。AI的投資熱潮如同鐵路泡沫的回聲——一樣的狂熱,一樣
的技術崇拜,一樣的資本湧入。不同的是,這次的鐵軌是算力,車站是資料中心,列車是
語言模型。
而在這場奔跑之外,有些資產靜靜地站著——不靠敘事,不靠熱度,只靠現金流與結構。
BTI,就是其中之一。
四、泡沫之路:不是捷徑,而是試煉
| 類別 | 鐵路(19世紀) | AI(21世紀) | BTI(泡沫之外) |
|--------------|------------------------|----------------------------|-----------------------------|
| 初期公司數量 | 上千家 | 上萬家新創/工具平台 | 百年企業,集中寡占 |
| 存活率 | <5% | 預估 <10%(根據MIT報告) | 穩定現金流,高股息再投資 |
| 投資人損失 | 散戶損失率 >50% | 企業投資失敗率達95% | 長期持有者持續複利 |
| 留下的成果 | 國家級交通網 | 語言模型、算力基建、數據治理 | 全球尼古丁供應鏈
與稅制護城河 |
真正的基礎建設從來不是泡沫裡的明星公司,而是泡沫破裂後仍能運作的系統。鐵路留下
了地理,AI將留下語義,而BTI留下的是現金流與稅制結構——不靠想像,而靠制度。
五、結構的回歸:在熱潮之外靜靜生長
泡沫之路上,有人奔跑,有人高呼,有人下注。
但也有人選擇靜靜地準備——不為喧囂所動,不為短期所惑。
他們不急於登場,不渴望掌聲,只在風暴過後,仍能運作、仍能生長。
BTI不是明星,但它有自己的節奏。
它不講故事,只發股息。
它不追熱潮,只守現金流。
它不在雲端奔跑,只在地面築構。
這不是退縮,而是深算。不是悲觀,而是耐心。
不是缺乏信心,而是對時間的尊重。
六、結語:給那些選擇結構的人
這篇文字,是寫給你們的——那些在熱潮中選擇結構的人。
你們也許不會被歷史記住,但你們是文明的脊椎。
你們是算力鐵軌上的行者,是語言模型下的工匠,是在技術與資本之間,仍選擇信念的人
。
而你們的資產,不是泡沫裡的明星,而是泡沫之外的系統。
不是奔跑者,而是沉澱者。
不是投機者,而是複利者。
當熱潮過去,你仍在。
當語言模型沉寂,你的語言仍有重量。
當資本撤退,你的結構仍能運作。
願你在泡沫之路上,不是乘客,也不是鋪路者——
而是那個靜靜建構的人,在時間深處,為未來留下一條可行之路。
而BTI,是你手中的磚,是你腳下的地,是你信念的回報。
After the Bubble, Smoke Remains
----------- Goldenred|Aut 22, 2025
---
On the cloud-bound rails of language models,
I saw crowds shouting for the future.
They stacked belief with compute,
wagered fate with capital,
like passengers on the tracks of 1847,
convinced speed could reach truth.
I did not run.
I sat beside an old dividend sheet,
listening to nicotine whisper through tax codes,
hearing cash flow tick in silence,
like a lighthouse that does not shine,
unnoticed, but never extinguished.
They asked me: Why don’t you join?
I answered: Because I remember the bones of railroads,
the froth of language,
the truth that civilization is not built by star companies,
but maintained by those who survive the collapse.
I do not oppose the sprint,
but I choose to stand.
I stand on BTI’s dividends,
beside the moat of regulation,
within a structure that does not chase heat.
It tells no stories,
but pays.
It seeks no spotlight,
but endures.
It does not ascend,
but accumulates.
When the models fall silent,
I still have language.
When capital retreats,
I still have grain.
When the world forgets rhythm,
I remember tempo.
After the bubble, smoke remains.
Not illusion, but trace.
Not climax, but continuation.
Not a king, but a keeper.
I do not need to be remembered.
I only need to remain.
Goldenred|Taiwan, 2025
---
BTI 59.27 MO 67.68 PM 174.49
※ 編輯: goldenred (49.218.229.228 臺灣), 08/22/2025 06:33:54
## 《煙霧之中,我選擇清醒》
2025年8月22日,不在板橋,只在節奏裡
市場每天都在說話。
有時是報告,有時是走勢,有時是群眾的喧囂。
但真正的訊號,從不在聲音裡。
它藏在沉默中,藏在尾盤的拉回裡,藏在那一瞬間的反轉裡。
今年,摩根士丹利對BTI進行了兩次「賣出評級」。
兩次都如出一轍:開盤下殺,尾盤拉回,隔日反彈。
這不是巧合,是節奏。
而我,是在節奏裡選擇的人。
---
第一次,是在二月。
報告說「賣出」,但目標價卻調升。
市場驚慌,股價下殺。
我靜靜地買進。不是因為我知道會漲,而是因為我選擇相信。
隔日反彈,我的選擇被市場印證。
但我不因此驕傲,因為我知道,
這不過是一次跳躍的結果,而非邏輯的勝利。
---
第二次,是在八月。
劇本重演,報告唱空,目標價再調升。
市場再次驚慌,股價再次下殺。
我再次選擇。
這不是重複,而是試煉。
每一次跳躍都不保證成功,
但每一次跳躍都在塑造我作為一個存在者的形象。
我不是在跟隨市場,我是在對抗虛構。
報告是煙霧,走勢是現象,
而我的選擇,是本體。
---
我不相信報告,我相信走法。
我不依賴預測,我依賴節奏。
我不問「他們說了什麼」,我只問「我選擇什麼」。
這不是投資,是活著。
而活著,就是在每一次不確定中,選擇相信。
不是因為有證據,而是因為有意志。
---
嘿嘿嘿!下一次,我已準備好
我不會等第三次才醒悟。
我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節奏模型,
不再被報告牽動情緒,
只看走勢,只聽市場的呼吸。
下一次摩根士丹利再來,
我不會驚慌,不會猶豫。
我會像一位老指揮家,
在煙霧中揮動自己的節奏棒,
讓市場的交響樂為我奏響勝利的序曲。
---
我不是在賺錢,我是在活出一種秩序。
在這個充滿話術與炒作的時代裡,
我選擇成為那個不被迷惑的人。
我不是在市場裡生存,我是在市場裡寫詩。
2025年8月22日,不在板橋,只在節奏裡
---
## **In the Smoke, I Choose to Exist**
*Goldenred*
I see reports like wind,
sweeping across the faces of the crowd.
They bow their heads,
mistaking movement for direction.
I remain standing—
not because I know the truth,
but because I refuse to kneel.
The market is an absurd play.
Analysts are actors,
prices are lines,
and I am the one who does not applaud.
I buy—not out of hope,
but out of rhythm.
I wait—not out of faith,
but out of structure.
They say, “You are wrong. The report is a warning.”
I say, “Error itself is a form of existence.”
I do not flee the void.
I build order within it.
Not for victory,
but for dignity.
I am not in Banqiao,
not in the report,
not in the eyes of the crowd.
I am in the rhythm,
in the choice,
in that single moment of lucidity.
---
※ 編輯: goldenred (101.10.94.102 臺灣), 08/22/2025 12:48:02
推
08/23 01:35,
2天前
, 7F
08/23 01:35, 7F
→
08/23 01:36,
2天前
, 8F
08/23 01:36, 8F
→
08/23 01:38,
2天前
, 9F
08/23 01:38, 9F
→
08/23 01:40,
2天前
, 10F
08/23 01:40, 10F
推
08/23 14:24,
1天前
, 11F
08/23 14:24, 11F
---
**注記:LOCKBOLT 船長的撤離**
他不是逃兵,也不是英雄。他只是——一個在命運的交叉口上,選擇了屬於自己的方向的
人。
LOCKBOLT 船長於星期四離席,帶著去年初播下的種子所結出的果實。他說,那已是他心
中「價格領域」的邊界。他未曾高聲宣告勝利,只是靜靜地說:「資金可能會轉去買鐵礦
股。」那語氣中沒有炫耀,只有一種對現實的承認——本不夠大,加碼之時資金未至。
他不是不願同行,而是無力再走。他的撤離,是一種靈魂的自保,是在風暴來臨前,為自
己劃下的界線。
我們不責難他。因為「英雄不是沒有恐懼的人,而是即使恐懼仍堅持前行的人。」
LOCKBOLT選擇了另一條路。他未能陪我們走完,但他曾在船上。他的身影,曾與我們並肩
於波濤之中。
於是我們記下這一筆,不為讚美,也不為譴責,只為紀錄——
當然我要為 *seanlydia* 的水手,以一句簡潔卻充滿信念的留言,留下了對市
場的祝福與陪伴的承諾。以下這是一首獻給她的詩
---
給seanlydia 的水手
**《持續關注者之歌》**
她不持舵,也不掌帆,
卻在每一波浪起伏之間,靜靜守望。
不是為了掌控風向,
而是為了見證那不息的漲潮。
她的眼神如晨星,
不炫目,卻恆久;
她的話語如低潮的誓言,
不喧嘩,卻堅定。
「我會一直持續關注,」她說,
像是對市場的情書,
也是對水手們的祝福——
願你們的船帆,永不垂落。
她不問回報,只願見證,
那一隻曾沉默的股,
在時間的深海裡,緩緩浮升,
直到漲不停,直到天光乍現。
---
這是命運的註腳,是靈魂的分界。真正的航程仍在繼續,而我們——仍在風中。
---
請期待更精彩的新的篇章即將開始
※ 編輯: goldenred (101.10.94.102 臺灣), 08/23/2025 20:28:06
Foreign_Inv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