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 海外所得成本認定

看板Foreign_Inv (海外投資)作者 (DD)時間3周前 (2025/10/31 08:41), 編輯推噓21(21058)
留言79則, 21人參與, 2周前最新討論串1/1
搜了一下沒有關鍵字 如果有討論過的舊文還請指教鞭小力一點 我有一些成本非常低(<10%)的美股在IB https://reurl.cc/pKDAYZ 根據這個網頁 1.不動產按實際成交價格之12%,計算所得額。 2.有價證券按實際成交價格之20%,計算所得額。 正經的券商應該都會有成本/和售出的紀錄 即使是美商配股也是 那像我成本比較低的可以『合法』的利用這條規則不付上成本 讓他用成交價的20%算 所得額嗎? 有沒有大大有實務經驗可以分享? 國稅局拉的到複委託的資料 所以應該無法使用 但海外券商就沒看到有相關討論 謝謝各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5.1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761871308.A.3CB.html

10/31 09:15, 3周前 , 1F
這個不要大聲講,自己知道怎麼做就好
10/31 09:15, 1F

10/31 09:49, 3周前 , 2F
獲利額度有超過750萬嗎?
10/31 09:49, 2F

10/31 09:57, 3周前 , 3F
有 超過了
10/31 09:57, 3F

10/31 10:43, 3周前 , 4F
急著出場 不能分批賣嗎
10/31 10:43, 4F

10/31 11:09, 3周前 , 5F
你願意把錢匯回來有申報
10/31 11:09, 5F

10/31 11:09, 3周前 , 6F
政府就很高興了
10/31 11:09, 6F

10/31 11:09, 3周前 , 7F
其他的自己知道就好
10/31 11:09, 7F

10/31 11:15, 3周前 , 8F
--
10/31 11:15, 8F

10/31 11:15, 3周前 , 9F
我猜是要買房
10/31 11:15, 9F

10/31 11:15, 3周前 , 10F
才要一次回來
10/31 11:15, 10F

10/31 13:07, 3周前 , 11F
你就算是超過750萬 分2年回來 基本上就是不用課稅
10/31 13:07, 11F

10/31 13:08, 3周前 , 12F
這算是非常好用的法規
10/31 13:08, 12F

10/31 13:17, 3周前 , 13F
如果分批申報 其實很難會被課到稅也能提供確實證據
10/31 13:17, 13F

10/31 15:34, 3周前 , 14F
科技股像月亮 初一十五不一樣 誰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
10/31 15:34, 14F

10/31 15:34, 3周前 , 15F
麼事情 分批賣要拉到一年 變數太多 如果一次賣分批匯
10/31 15:34, 15F

10/31 15:34, 3周前 , 16F
到時如果要我提各年的賣出紀錄豈不麻煩?所以才想知道
10/31 15:34, 16F

10/31 15:34, 3周前 , 17F
這條484像我想的那樣用(樓上的大大們已經點出來了 )
10/31 15:34, 17F

10/31 15:43, 3周前 , 18F
我查到的解讀也是跟原PO想的一樣
10/31 15:43, 18F

10/31 15:44, 3周前 , 19F
不過之前有板友提過用了這條 國稅局比較容易查得嚴
10/31 15:44, 19F

10/31 15:45, 3周前 , 20F
有點像是財產來源不明才用的低標課稅法
10/31 15:45, 20F

10/31 15:53, 3周前 , 21F
或者我的問題在於 假設國稅局拉不到IB的資料 在這條規
10/31 15:53, 21F

10/31 15:53, 3周前 , 22F
定下 我有沒有義務舉證我的成本 如果我沒有義務的話
10/31 15:53, 22F

10/31 15:53, 3周前 , 23F
那這應該就是一個可以合法節稅的做法
10/31 15:53, 23F

10/31 16:41, 3周前 , 24F
成本就用你的匯款單當成本 一次認列比較好,你隨意認
10/31 16:41, 24F

10/31 16:41, 3周前 , 25F
列低成本被查沒有證據
10/31 16:41, 25F

10/31 19:32, 3周前 , 26F
我也想知道,你可以試試看阿。我是不敢啦,不想去國
10/31 19:32, 26F

10/31 19:32, 3周前 , 27F
稅局解釋
10/31 19:32, 27F

10/31 19:52, 3周前 , 28F
嗯...國稅局有先開補稅單給你的傾向,不服可以去打行政訴訟
10/31 19:52, 28F

10/31 19:59, 3周前 , 29F
另外,拒不提示資料,可以罰三萬,得連續處罰。
10/31 19:59, 29F

10/31 20:03, 3周前 , 30F
看你能不能向法官說明,你是真的拉不到IB的資料,不是不願提
10/31 20:03, 30F

10/31 20:03, 3周前 , 31F
供。
10/31 20:03, 31F

10/31 21:07, 3周前 , 32F
不如直接p圖好了 應該也無從查起?
10/31 21:07, 32F

10/31 21:45, 3周前 , 33F
直接p圖有刑責喔。
10/31 21:45, 33F

10/31 23:00, 3周前 , 34F
那我請教一下 如果DTC之後 原始成本那些資料也會一起帶過
10/31 23:00, 34F

10/31 23:00, 3周前 , 35F
去嗎
10/31 23:00, 35F

11/01 02:12, 3周前 , 36F
錢很明顯從海外合法券商匯回來,然後敢跟國稅局主張成本
11/01 02:12, 36F

11/01 02:12, 3周前 , 37F
不明? 先想好國稅局問你為何成本不明的劇本吧,把國稅
11/01 02:12, 37F

11/01 02:12, 3周前 , 38F
局當吃素的還蠻勇敢XD
11/01 02:12, 38F

11/01 02:23, 3周前 , 39F
要合法使用這條款的前提是真的成本不明,你是自己知道國
11/01 02:23, 39F

11/01 02:23, 3周前 , 40F
稅局也知道你在裝傻而已,這叫逃稅不叫合法節稅
11/01 02:23, 40F

11/01 02:30, 3周前 , 41F
怎不分批匯回? 其他的留在IB繼續投資阿
11/01 02:30, 41F

11/01 04:10, 3周前 , 42F
就是有資金需求才要匯回來吧
11/01 04:10, 42F

11/01 05:57, 3周前 , 43F
匯回不一定要報稅啊 匯回年又不是獲利年 報稅是獲利
11/01 05:57, 43F

11/01 14:28, 3周前 , 44F
先賣,然後分幾年匯回,當初匯出的金額就是成本
11/01 14:28, 44F

11/01 14:59, 3周前 , 45F
直接轉回台灣的卷商 不賣就沒有稅金的問題
11/01 14:59, 45F

11/01 15:00, 3周前 , 46F
直接用DTC轉回台灣複委託
11/01 15:00, 46F

11/01 15:00, 3周前 , 47F
等你有需求再分年賣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11/01 15:00, 47F

11/01 15:01, 3周前 , 48F
我自己是還好 在海外卷商只有放2500萬台幣而已 所以目前
11/01 15:01, 48F

11/01 15:01, 3周前 , 49F
沒有這個問題,等以後有需要再DTC回來
11/01 15:01, 49F

11/01 15:03, 3周前 , 50F
小額的 直接用提款卡拿來用
11/01 15:03, 50F

11/01 15:18, 3周前 , 51F
基本上就是超過750萬的部分,你可以在國外旅遊的時候 邊
11/01 15:18, 51F

11/01 15:18, 3周前 , 52F
提款邊支付旅費來用 這樣就可以超過一些門檻來用
11/01 15:18, 52F

11/01 16:04, 3周前 , 53F
daze大大提到我的問題的核心 請問有沒有法條可以參考?
11/01 16:04, 53F

11/01 16:06, 3周前 , 54F
我查到了~~感謝daze大大提醒~
11/01 16:06, 54F

11/01 20:01, 3周前 , 55F
有甚麼樣態是"真的成本不明" 被贈與股票算嗎
11/01 20:01, 55F

11/02 00:18, 3周前 , 56F
被贈與的上市股票,應該按受贈日的市價計算成本。
11/02 00:18, 56F

11/02 00:29, 3周前 , 57F
如果在舊箱子裡找到自己也忘記何時買的紙本股票,也許可以吧
11/02 00:29, 57F

11/02 00:33, 3周前 , 58F
,未上市公司的話。
11/02 00:33, 58F

11/02 08:58, 3周前 , 59F
年底了,沒有急需的話,可以年底賣一批,明年初再賣另一
11/02 08:58, 59F

11/02 08:58, 3周前 , 60F
批(就算沒有急需,也建議每年適量獲利了結,不想下車就
11/02 08:58, 60F

11/02 08:59, 3周前 , 61F
馬上再買回來)
11/02 08:59, 61F

11/05 22:43, 3周前 , 62F
如果本業就已經500萬應稅所得,那海外所得是不是250萬
11/05 22:43, 62F

11/05 22:43, 3周前 , 63F
以上就要課稅20%?還是用累進稅率算呀?沒有申報過借問
11/05 22:43, 63F

11/05 23:44, 3周前 , 64F
理論上本業應稅所得500萬所得稅差不多100萬了吧,假設1
11/05 23:44, 64F

11/05 23:44, 3周前 , 65F
00萬所得稅;基本稅負制應是跟所得稅繳納取其高者,基
11/05 23:44, 65F

11/05 23:44, 3周前 , 66F
本稅負制超出750萬部分20%稅率,所以基本所得稅額超過1
11/05 23:44, 66F

11/05 23:44, 3周前 , 67F
250萬才會超出所得稅,假設基本稅賦只有薪資和海外所得
11/05 23:44, 67F

11/05 23:44, 3周前 , 68F
,那應可實現750萬海外所得不必額外增加繳稅。以上沒實
11/05 23:44, 68F

11/05 23:44, 3周前 , 69F
際繳過的鍵盤推算,有誤請指正
11/05 23:44, 69F

11/06 12:17, 2周前 , 70F
這問題有這麼難? 你可以每年獲利 每年報稅
11/06 12:17, 70F

11/06 12:18, 2周前 , 71F
然後報稅資料都會在歷年的所得稅系統裡面
11/06 12:18, 71F

11/06 12:18, 2周前 , 72F
我一次匯回來大量金額 國稅局完全沒有約談
11/06 12:18, 72F

11/06 12:19, 2周前 , 73F
因為我每年整理的資料都能證明是歷年的獲利
11/06 12:19, 73F

11/06 12:19, 2周前 , 74F
跟匯回來的金額相符合 這樣就完全符合法規
11/06 12:19, 74F

11/06 12:22, 2周前 , 75F
匯回來的金額 = 每年獲利累積的金額+本金
11/06 12:22, 75F

11/06 12:24, 2周前 , 76F
事情不要複雜化 不然最後吃虧的可能是自己
11/06 12:24, 76F

11/06 12:26, 2周前 , 77F
相信我 你不會想要跟國稅局魯洨
11/06 12:26, 77F

11/06 12:32, 2周前 , 78F
我應該是有被調查金流 但是最終沒有被約談
11/06 12:32, 78F

11/07 06:33, 2周前 , 79F
這條不是給你這樣用的,你這樣用也是有刑責。
11/07 06:33, 79F
文章代碼(AID): #1f10NCFB (Foreign_Inv)
文章代碼(AID): #1f10NCFB (Foreign_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