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代)一戰645 二戰685 備考心得分享
考試成績:
一戰645(Q86 / V82 / DI77)
二戰685(Q88 / V83 / DI81)
求學背景:臺北大學會計系
英文程度:學測英文15級、多益950
準備時間:2024/8月底~2025/2月底
準備教材:OG、GWD、official prep1-6、A2線上課程講義、
GMAT Club、KH數學練習計畫、數學高頻難題班、機經班
▌前言:
早在國高中時就有想出國唸書的想法,
但直到大二的時候我才開始認真思考未來的規劃,
最終才下定決心要出國念研,而也早耳聞GMAT是個很不好應付的考試,
非常注重閱讀品質以及邏輯思維,甚至可能需要有些天份,
所以自讀對我來說肯定是沒辦法的,因此果斷選擇補習,
而上網查看到非常多推薦A2GMAT的文章,
所以毫不猶豫的就在升大四的暑假報名了線上錄影帶課程。
我會選錄影帶課程是因為還有學校課業要顧,
而且上課教室離我家挺遠的,不想再多花時間在通勤上,
所以如果能彈性規劃課程表,對我來說會比較輕鬆,
當然選線上課有好有壞,需要很強的自制力,
不過對我來說自制力不是問題,而且我的吸收能力比較慢,
課程可以重複聽以及能暫停影片好好做筆記,
對我來說讀書效率是會比較好的。
▌大致時間軸:
(一戰)
我大概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把影片看過一輪,
接著針對不熟的部分再花兩週看第二遍,尤其是CR的部分我是全部重看,
因為以前沒學過所以看第一輪之後還是沒有很懂,
重看才有逐漸理解之前不懂的地方,
同時間跟著上課進度做複習以及寫課本題目,
複習的部分我是要求自己一定要在上完課三天內複習完。
全部結束後大概已經是十月中旬,接著就是開始刷題目,
做題順序是講義、OG、GWD、PP,每天各個科目都碰,
在此階段每天大約花八小時在GMAT上面,
然後又因為還是學生,且對自己的成績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很常讀完G接著讀學校的課業,讀到晚上十、十一點都是家常便飯,
都在讀書的日子非常痛苦,但是現在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其實我本來是想在一月中去考一戰,但是因為太忙了,
而且發現做的練習還不夠多,時間規劃上會過於匆促,
所以最後決定再給自己兩週時間準備,選在過年初七考試。
在一月初時開始複習以前整理的錯題,全部拿出來重寫一遍,
如果還是做錯就標記起來,再寫第2、3遍,考前再拿出來看一遍。
複習的同時也開始寫機經,數學部分也是寫兩遍以上,
至於最後兩週的考前衝刺,讀書時間拉到10-12小時,
從早上八點左右開始念,每天都做一回官方模考,讓自己熟悉pace,
大量的模考才能讓自己上考場時不會太慌張,
考模考加訂正總共一天5小時上下,
接著再搭配機經和GMAT Club上等題目做加強,
考前最後兩三天我沒做模考,原因是不想影響心態,
所以我那幾天就是把錯題和機經拿出來再複習,接著就上考場了。
(二戰)
我本來是不打算考二戰的,
因為一戰考645就已經達到我當初給自己設下的目標分數底線,
確實我在一戰太緊張,加上求於把題目全寫完,導致前端正確率沒有把握住,
因而沒有真正發揮實力,雖然心有不甘,覺得自己可以考的更高,
但是當初那背水一戰,要一次上岸的決心已經消失,所以有點排斥二戰,
原因之一也是準備過程實在很痛苦,不想再來一次,
但是後來考完一戰跟A2通完電話後又被說服了,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謝謝老師當初鼓勵我考二戰!
所以在休息幾天後,我重新振作起來,再給自己大概三週時間準備二戰,
採納老師的建議拉高Q、DI 的練習題數,
在準備二戰期間,我抱持的心態就是有更高分數就是賺到,沒有那也無所謂,
所以非常佛系的準備考試,讀書時間也沒有一戰那麼多,
每天Q做4、5組以上,全看機經以及之前模考的題目,
而且我只針對我沒有想法和解不出的題目做計算,
要是觀念懂,我就腦袋裡順過一遍流程而已,節省時間。
DI每天3、4組,至於Verbal就是每天做一組GWD,保持手感,有練到就好。
二戰準備期間有再練四回模考,都是pp1、2的,如果當天有練模考,
那Q和DI額外練習的組數就會折半,V則是不再額外練,
頂多看看閱讀機經的文章當故事書,抱著平常心在2/27考了二戰,
沒想到居然出了685分,等於舊制740-750,終於能徹底跟GMAT分手了!
▌各科準備心得:
Verbal
我知道很多人會放棄V,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Q/DI上,
但如果想要很高分,這科一樣得拉起來,除非你能保證Q/DI正式考能全對,
如果不能,那麼V又爛,想要衝很高分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前期也是花了很多時間在V上打基礎,等到後期才慢慢減少,
然後逐漸拉長Q/DI的準備時間,V是要靠長期累積實力的,
短期拉不上來,所以要早點開始準備!
CR
CR應該對於大家是很陌生的考科,
我們的教育不像國外一樣從小就開始學習邏輯思維、批判性思考,
所以會需要花蠻多的時間打基礎。我的陣痛期大概是一個月多,
一開始真的很痛苦,我還記得當初上完第一堂CR寫後面習題時,
26題我寫了將近三小時,還不包括後面訂正檢討每一題!
那時的我還真的心態有點崩,懷疑自己真的有辦法學好CR嗎?
正式考試時間也就45分鐘,有9-13題CR+閱讀3-4篇,
我這個狀況能寫完一半都有問題,但崩潰歸崩潰,
還是要繼續跟著老師的腳步學習。
第一遍影片看完覺得對橫縱向的觀念沒有很熟,所以我又重新再看一遍,
第二遍不用停下抄筆記,所以能更專注在內容上。
我很推薦一開始練題目的時候,不管題目對或錯都要看解題影片,
很花時間,但是對於打基礎是有用的,
學習老師怎麼做題、對於選項的解釋跟自己的有無出入、
檢查自己argument抓的對不對。我會把一些我不會or沒想到的抄起來,
等之後拿來做考前複習,講義、OG的每一題我都有看解題影片,
等到GWD的時候才改成有不會的選項或題目,我才會去看。
針對CR的訂正,不是只訂正錯和對的選項,要每個選項都知道錯在哪,
你要能講的出來,講不出來就是不會,CR很常是你會覺得這個選項是對的,
但是你講不出個所以然,這時就代表你沒有真正了解題目,一定要去弄懂,
否則你CR這科是絕對不會學好,每個選項都長的差不多時,你會死得很慘!
從GWD、prep等題目,我開始不做筆記,
除非是易忘或頻繁錯的,我才會寫下來,否則我就是用唸的,
把每個選項錯在哪對在哪都說給自己聽,argument在哪裡也要說出來!
在CR這科我學到了一整套完整的邏輯思維架構,CR不是用來應付考試的,
它是個可以很有收穫的科目。
對非母語者來說,這科是令人非常之頭痛,
我到現在也不敢說我對RC有十足十的掌握,RC是不限領域的學術性文章,
對於母語者來說可能都會看不懂了,何況是我們,
尤其RC最厲害的就是你可能看得懂每個字,但串在一起就看不懂了,
或者整篇文章看完自以為了解,但是寫題目時依然錯,
因為RC很喜歡在題目裡考易混淆,建立錯誤的因果、比較關係,
用字過於主觀或客觀、武斷,或者人物對象敘述顛倒等等,
如果你對文章沒有了解通透,掌握架構,知道什麼東西在文章哪個地方時,
那你的答對率是不會好的。
這科一樣很推薦前期每篇文章都看Dustin的解題影片,
學習老師的解題技巧,以及在文章中看到什麼關鍵字要提醒自己,
比如我在文章開頭看見了conventional/ traditional/ general等詞時,
我第一反射的想法就是這篇文章可能是要講新舊觀點,
後面或許會出現新觀點去推翻舊觀點,有了active reading 的訓練,
你讀文章會比較順,看到however 等轉折詞也要注意,
很常都會是整篇文章重點!
RC的檢討我會用Dustin之前有分享的ChatGPT模組,
協助分析每篇文章的架構,並且針對每個選項揪出對和錯在哪。
Dustin的解題技巧真的幫助我很多,在一戰時因爲太緊張,
所以文章我是一個字也看不進去,
雖然硬著頭皮看完但還是不知道文章在說什麼,
所以我開始用Dustin教的去刪選項做題,沒想到最後出來我的RC只錯兩題!
在二戰時,可能因為在高分庫了,所以有遇到分五段的文章,
但我告訴自己不要慌,平常心好好的把每篇文章看完,
特別注意第一和最後一段的開頭和結尾,以及文章中段是否有轉折,
了解大概的架構,知道什麼東西在文章哪個地方,
看題目問什麼再回去文章針對對應區塊詳讀一遍,
最後二戰我的RC只錯一題!從未想過RC會成為我V的拉分項,
以前總覺得這科我怎麼樣都拉不起來,只能靠CR拉分,
結果模擬和正式考時卻成為了我V的救星,二戰最終拿到83分(PR86)!
DI
這科我覺得是變化最多的,只有DS比較好掌握,
其他的可能會出現你完全看不懂的題目和圖表,
所以確保DS能夠全對很重要!
我一戰就是DS沒有全對,還在第一、二題連錯,錯題幾乎集中在前端,
總錯題數7,只拿到77(PR66),我平常DI沒有那麼低,
PR8-90以上不是沒拿過,所以有點不甘心。
一戰時我因為求把題目做完,有跳過MSR,因為不擅長多元資料分析,
可能看完後做題還是錯,也很花時間,所以平常練習都是直接跳過,
有時間才會回來寫,但考完發現這樣的做法還是不可行,
MSR一組三題,連錯三題會扣分比較多,而且常常出現在考題前面,
做錯很容易降庫,所以我二戰改變心態,MSR我起碼要對一題,
DS也要全對,後面兩三題寫不完就用猜的,確保前面正確率!
所以我拉高DI練習題數,
在GMAT Club上面把TPA/Table/Graph 600-705難度的題目都刷完,
705以上的也有寫一點,考前針對錯題再拿出來重寫一遍,
如果還有時間,寫對的題目我也會重寫,讓自己保持手感!
MSR我覺得有時候可以先看題目在問什麼,
再去找有沒有對應的表格是針對這個問題的,
通常都有一題是單純找就能做對。MSR至少要把握住最簡單的一題,
好好看題組給的資料,最後二戰我的MSR是全對的,
即便最後也真的時間不夠猜了兩題,但PR還是有90!
DS
官方很喜歡考不等式、方程式、速度和比例問題,
我在模考和正式考都只遇到這些題型,有時還會有文字題,
所以我認為可以先從這些常考的類型下手!老師們給的題目其實挺足夠的,
但如果想多練一些,也可以跟我一樣去GMAT Club練習,
或者另外買官方練習題庫也可以。
我在二戰時遇到了三題文字題,通常文字題應該算是高分區的題目了,
如果實戰看到也不要害怕,有可能答錯是不扣分的,我二戰DS總共有六題,
錯了其中一題文字題,但是考完我的報告顯示DS正確率是100%!
面對文字題我覺得閱讀品質蠻重要的,魔鬼藏在細節裡,需要特別細心,
觀察條件一和二有沒有關聯也很重要,有時你可能會覺得一個條件就足夠,
但其實它可能有缺漏的補充資訊,實際上要兩個條件合一才能條件充足。
Q
新制把數學的分數佔比拉高,所以總分能不能高分,Q是決戰關鍵!
對於臺灣的學生來說,數學是較簡單的科目,但要說多簡單也沒有,
甚至我覺得有越來越難的趨勢,題目敘述也變得比較長,
對於閱讀品質的要求上升,只練習GWD/PP/數學練習計畫 已經不夠了,
要去多練一些難題,這樣實戰才比較不會慌,
機經班的話可以報,前面正確率上去之後,蠻容易遇到機經難題的!
Q我一開始是先把講義題目寫了兩遍,接下來寫數學計畫,平日大概寫40題,
假日就寫60題,訂正時我會把我在做題時有疑慮過,
或者做錯的題目全部截圖下來,分類型存在我平板的錯題本裡面,
等之後再拿出來複習,複習時還有錯就畫起來,等考前兩三天再複習一遍,
如果有買機經的話,也至少要算過2-3遍。另外Q偏重不等式、比例問題、
質因數、奇偶數、文氏圖等題目,一樣可以從這些題型下手,
然後針對弱項加強,觀察自己常錯的地方是什麼!
▌總結:
我覺得GMAT能不能考高跟英文能力沒有絕對相關,英文好不代表就能考高,
但是要考高的話,英文能力要有一定水準,
所以建議在正式開始準備前可以先培養英文實力,尤其是閱讀的部分。
GMAT是個高強度和難度的考試,也不宜拖太久,
要密集在幾個月內高投入的學習。這一路走來很痛苦,
回想當初過年時為了補足每日學習時間,挪時間出來和家人吃飯,
我還早上六點起來做模擬考。
GMAT 雖然折磨人,但我也從中學習到很多,
如今要正式和GMAT 告別,居然還有點不捨,
在這大概六個月的期間,很謝謝A2GMAT的老師們,
讓我能從0基礎的狀況下迅速考到高分!
補習班還有提供很多留學和選校諮詢的資源,也有許多人脈的介紹,
等我之後申請學校絕對有很大的幫助,真的很推薦A2GMA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148.2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MAT/M.1745305144.A.619.html
GMAT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