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分享]廣東話跟國語在句型上的不同 ^^

看板HKMCantonese (廣東語)作者 (逍遙公子)時間18年前 (2007/01/23 21:0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Hong_Kong 看板] 作者: ichbin (the one) 看板: Hong_Kong 標題: [分享]廣東話跟國語在句型上的不同 ^^ 時間: Tue Jan 23 19:16:58 2007 二、文法方面(廣東話句子的格式與國語的不同): 首先,一般常在電影或電影上看到以下的字「o地」、「o既」、「o者」,可能會不太懂,其實這些字只是口語中的字,有些人認為這是「廣東字」,但是要重申的是,這些字只會用在一般口語,或是不正式的書寫中才會用到,例如:MSN、ICQ中等等,在正式的課本上和作文當中,是不能出現這些口語化的字。 有這些字出現的原因,是由於廣東話音太多,字太少,造成了不敷應用的情況。所以香港人就自己創造了一些字出來,被稱之為「廣東字」。大部分的廣東字,都是取一個現有的字為讀音,再加上「口」字為部首,表示該字為口語,例如「o地」、「o既」、「o者」、「o吾」等等。另一部分是直接採用現有的字而棄用其本身意義而成。 由於以廣東話作為書寫用只是近年才出現,而廣東字是以讀音為基礎,故人們對廣東字並無共識,例如「那個」有人會寫成「o果個」,亦有人會寫成「o個個」,只要那個字的「讀音」和「口語中的讀音」相同或是相近便可,但是到了正式的書寫中,就絕不能夠寫成「o果個」或是「o個個」,一定要寫成「那個」才是正確的。 以下是廣東話的文法句型部分: 一、 比較句 廣東話的比較句,常在兩項中間先用形容詞表示比較結果然後再加“過”的格式,例如: 佢高過你。(他比你高。) 我大過你。(我比你大。) 句子中如果需要出現數量補語,則至於句末,如: 佢細佬?成績好佢好多。(他弟弟的成績比他好很多。) 二、處置句 廣東話的處置句用介詞“將”引進處置的物件,它大體上相當於國語的“把”。例如:   將呢?舊書賣?佢。(把這些舊書賣掉。)   這樣的句子在口語中可以說成:   賣?呢?舊書佢。 國語中沒有後面這種把表示被處置的物件的詞語置於動詞之後再用一個代詞“佢”來複指它的形式。 三、存在句 廣東話中常用“有”或“有……過”表示曾經做過某種事情,但國語一般在表示存在或擁有什麼東西的情況下才用“有”,廣東話則可以用“有”來帶謂詞性的賓語。例如:   我今日有去睇過佢。(我今天有去看過他。)   佢有交作業。(他交了作業。)   廣東話中表示擁有某種生活條件或存在某種客觀事物的可能性,常用“有得……”。例如:   有得食,有得住。(有吃的,有住的。)   或者否定形式則用“冇得”。 冇得食,又冇得訓。(沒得吃,又沒得睡覺。) 四、雙賓句 廣東話表示給予的雙賓句,一般採用以下的形式:   我俾?一本書佢。(我給了他一本書。) 廣東話有較長的修飾語時,也可以在指人的賓語前加“過”,例如:   我俾?好多好?睇書過佢。(我給他了很多好看的書。) 五、被動句 廣東話表示被動的句式與國語大體相同,只是廣東話用“俾”引出施動者,而國語用“被”。 例如:   呢個蘋果俾老鼠咬過。(這個蘋果被老鼠咬過。) 國語“被”後面可以省略施動者,但廣東話不能省略,如果沒有必要明確表示施動者或不知道施動者,可以在“俾”後加“人”表示。例如:   佢俾人打一餐。(他被打了一頓。) 六、判斷句 廣東話判斷句常用“是……?架”的形式,例如:   我?廣東人?架。(我是廣東人。)   我唔?鬼佬?架。(我不是外國人。) 七、否定句 廣東話中常用的否定詞有“唔”(不)、“冇”(沒)、“未”(不曾)、“咪”(別)等。例如:   我唔食辣?。(我不吃辣的東西。)   我冇睇過呢本書。(我沒看過這本書。)   我仲未食飯。(我還沒有吃飯。) 八、疑問句 廣東話的疑問句與國語大同小異。只是粵語中較多使用正反問句,而普通話中較多使用後加“嗎”的疑問句,廣東話中有疑問詞“咩”,與“嗎”用法相近,但多用於反問句中。例如:   今晚你?唔?啊?(今晚你來嗎?)   你識做呢道題咩?(你會做這道題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0.135.32

01/23 21:03,
借轉廣東話版
01/23 21:0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51.178
文章代碼(AID): #15jWVHf6 (HKMCantonese)
文章代碼(AID): #15jWVHf6 (HKMCanto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