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終身醫療的迷思
我是一個消費者
我覺得保險的立足點就是在於"販賣未來的預期危機與提供保障"
站在消費者角度來看
每個人都有他們的人生想法
有些人是風險愛好者,有些人是趨避者,等等
另外
有人的時間偏好性高,有人則不
當然
也有人追逐保障的生活,有人響往自然的方式
還有
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的了解,對家人的責任等
這些都影響著消費者的保險規劃
以我來說
我是風險趨避者+時間偏好性普通+自然派+身體虛+無家累
所以我會買保險,但買的比例不多,偏重於醫療險,身故理賠與喪葬費等支出不甚需要
這就是我的思考邏輯
可是我哥不同
他是一家之主,除了醫療險外,他認為身故後有一筆錢給家人扶助用很重要
因此他保了壽險100萬
當初他為我規劃保單時也是這樣為我思考
那時
我們在溝通時,才讓我發現我們之間對於未來等預期是有差異的
因此他的好意在我看來卻覺得不需要
這些經驗使我了解"保險"就是要"對症下藥"
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未來思維
保險的前提就在此
未來是不可預期的,但我們又要從不可預期中去找尋可預期的意外與保障時
那保險賣的就是一種"對未來危機的安全感"
又舉我同學為例
她是家庭主婦,面對聽過太多的長輩中風照顧的案例後
她只在乎未來她老公中風她要扛起的責任與恐懼
因此
她只對長期照顧險有興趣
其餘
說的再多都沒用
因為她是現實享樂派的
或許我們都為她捏一把冷汗
但
這是她的人生觀,她也是因為這樣所以個性樂觀
尊重每個人的價值觀我想是一個好的保險員應該具備的特質
所以
不論課堂上我們學到多少完整保險規劃的理論
我倒是覺得不該一股腦地就這麼為客戶規劃建議書
每次我看到這種一脫拉庫的建議書就很頭痛
我實在不懂保險員的思維,總覺得不論哪一家保險員
怎麼建議書都差不多
讓我感受不到一份專屬我的保單規劃
跟大家分享。。。
: 恕以下全刪
: 我的想法是,沒有什麼"利"與"不利"的問題.
: 只有"做"與"不做"之間而已.
: 今天不是我們選擇商品給客戶,是客戶參考我們的建議選擇商品.
: 帳戶型終身醫療通常有身故給付.
: 那怎麼不說繳兩個月共六七千身故受益人就能拿回一百多萬,定期醫療啥都拿不回來.
: 前者簡直就是投資報酬率超高的規劃!?
: 5245篇就說過了:
: "大家都這麼會算商品,怎麼不去當精算師?"
: 算了算去,客戶的風險面報酬面都算光了.
: 請問客戶的感情面需求面我們把他放在哪裡?
: "我跟你說,這對你比較好,我算給你看..."
: 說真的,我是客戶的話,我如果不是很care對方講的東西,他算他的,關我屁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57.38
※ 編輯: budda 來自: 218.184.57.38 (07/27 21:04)
推
211.74.178.148 07/27, , 1F
211.74.178.148 07/27, 1F
推
218.168.50.209 07/27, , 2F
218.168.50.209 07/27, 2F
→
218.168.50.209 07/27, , 3F
218.168.50.209 07/27, 3F
→
218.168.50.209 07/27, , 4F
218.168.50.209 07/27, 4F
推
218.165.96.172 07/27, , 5F
218.165.96.172 07/27, 5F
→
218.165.96.172 07/27, , 6F
218.165.96.172 07/27, 6F
→
218.165.96.172 07/27, , 7F
218.165.96.172 07/27, 7F
推
140.119.66.248 07/28, , 8F
140.119.66.248 07/28, 8F
推
218.168.134.49 08/09, , 9F
218.168.134.49 08/09, 9F
Insuranc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18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