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申請文件貫串以哥大為例1

看板MBA (企業管理碩士)作者 (三隻小豬)時間7年前 (2018/07/09 23:2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 Holistic Application Portfolio 觀念解說—以哥倫比亞為例1 此觀念也是龐大複雜,並需與生涯三驅力理論與生涯品牌概念結合理解,需要分成幾次來解說。 「你也跟別人看起來一樣嗎?」 當申請學校時,一般的理解是針對個別題型將故事極大化, 然而,如此將會沒有主題性或相關策略,也無法與申請表、成績單、履歷、推薦信、面試等多元部件結合, 也難以有高階的個人生涯品牌整合,或是School Fit, 又實習與畢業後究竟要如何?又跟學校有什麼關係; 另一方面,也難以理解學校為何如此出題?題型之間的關聯為何?招生策略? 畢竟,在全球數以萬計的申請人中,平均都是三到五年年資,即便是大學從頂尖學校畢業、就算進入知名企業、考取高分,甚至憑著高分或是各類光怪陸離的課餘公益活動...等,說實在對於動輒二十年以上資歷的招生委員來說,看來看去都一樣。 對於學校而言,所在乎的是排名、學校聲望與品牌區隔,而其中最重要的要算是排名了,能夠一舉拉高聲望。 而排名之中,最重要的條件是「職涯」,包含畢業後的就業成功率與僱主滿意度,占了排名條件的百分之五十,超過申請人可控條件的三分之二。 然而,就像上文所云,招生委員每輪要看數以千計的申請文件,目的是在大家都看起來都很像、卻也都很零散的文件中,找到極少數對自身生涯了解透徹,並且貫徹始終的「超級賽亞人」。 「平凡申請人如何成為超級賽亞人」 然而,根據長年生涯管理經驗,每個人因為求生過程中所養成的「性格方形西瓜」,而衍伸出生涯三驅力:興趣、性格、專業能力等,並投射出生涯品牌後, 你會發現上述不同部件的各種生涯邏輯,從某個角度看去會是一條鐳射,投射到改變業界遊戲規則的生涯使命, 並且貫穿Why School所能提供的師資與資源,直通改變世界的大門, 並且不再工作、快樂致富。每個人都辦得到。 道理非常簡單,在於「專注」並且「全面」。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超級賽亞人。 一般理解是申請重點在Essay,所以做了大量的分析,卻出現幾個根本性的問題無法解決:那Essay之間的關聯為何?學校為什麼要這麼問?又Essay跟其他申請文件如申請表、成績單、履歷表、推薦信、面試等的關聯又為何? 又這些文件與學校新一年度的品牌定位、治校方針、競爭策略,及其資源分配等,又有何關聯? 這次先簡單地以已經開放早鳥申請的哥倫比亞MBA題型為例。 筆者相當欣慰哥大今年終於走回自己了。 「三大基本Essay題型」 簡單來說,商學院為了系統性地招攬並培養未來企業領導人,又要在激烈的校際競爭中,在不把學校自己忙死的前提下,找到適合學校新年度品牌定位的「超級賽亞人」,因而在長年演進的Essay題目中,逐步演化出三個基本題型:Career Goals、Leadership、Contribution。 想像一下你是招生委員(Adcom)。當你要審一位申請人時,你會拿到一疊文件,裡面包含:申請表、成績單、履歷表、Essay文件、推薦信,及面試內容報告。 到底哪份文件重要呢?還是中間有什麼邏輯? 原則上,最直接的中心文件是履歷表,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騙不了人,也因此最重要。 然而,在申請人普遍沒有受過生涯管理訓練的狀態下,絕大多數申請人的履歷表都呈現鋸齒狀。 當然也有本筆直的,那麼反而有另外的隱憂—是不是將錯就錯? 而履歷表只是一份經歷列表,並不會說明其中的動機與來龍去脈,這時就為需要一題Essay來問問申請人從何而來,又要往何處去,就是Career Goals Essay。 因此,完整的Career Goals Essay會問兩部分:「Career Progress to Date」以及「Career Goals」。 因此哥大的第一題果不其然,還語帶提示: Essay 1: Through your resume and recommendations, we have a clear sense of your professional path to date. What are your career goals over the next 3-5 years and what, in your imagination, would be your long-term dream job? (500 words) 而或許由於申請人過多的關係,直接置頂一串短問答: Short Answer Question: What is your immediate post-MBA professional goal? (50 characters maximum) Examples of possible responses: “Work in business development for a media company.” “Join a strategy consulting firm.” “Launch a data-management start-up.” 方便招生委員一目了然知悉申請人的目標,以及綜合檢視履歷、成績單、推薦信、申請表、面試回答等線索,推敲為何過去會有此生涯路徑?而生涯動機與目標是從何時出現?又是否有朝此方向邁進? 因此會與考試時間、種類、次數、先後順序,以及申請中的陞遷與轉職、甚至時間點與方向性都有密切關係。 這類問題至為關鍵,因為這是唯一能夠預期申請人是否能在入學後,有明確的選課邏輯、實習邏輯,以至就業邏輯, 甚至未來是否能夠成為業界領袖,為校爭光,甚至能夠大筆捐款及大舉錄用後起之秀。 再來,要看申請人究竟有多大能耐,是否能有效成為未來領導人?就要看領導力Essay了。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原文出自: https://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2018/07/monday-blue-buster-mbaholistic_9.html --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之公益解惑日 於MBA版 李大衛MBA生涯管理中心 www.mbacareerfitter.com 前美國最大MBA徵才會NSHMBA 首位華人官方職涯顧問 部落格: http://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 Leadership is lov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9.98.2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BA/M.1531149644.A.6E7.html
文章代碼(AID): #1RGtrCRd (MBA)
文章代碼(AID): #1RGtrCRd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