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目前這艱難時刻去就讀歐洲MBA的看法
我認為MBA畢業的短期求職和長期回報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從短期求職來看,你畢業那一年市場的情況確實很大程度影響當年的求職難度,景氣不好
的時候再好的學校畢業一樣是找不到工作,就像是金融海嘯的時候一樣,很多當年畢業的
人也找不到工作,一直到1-2年後經濟逐漸恢復才有更多好的職位釋出。短期內全球經濟
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所以去年到今年很多公司都是在裁員控制成本,明年還可能再調整
一年,但是這些早晚都會過去的,總是有新的產業新的機會。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想清楚
Why MBA?Why Now?這是最核心的問題。
長期回報確實是很多人忽略的,其實很多台灣出國念MBA的人都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回本,
從財務回報來說是蠻糟糕的,很高興你在決定開始之前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但MBA本來
就不是花錢買個確定性,而是一個機會,你要考慮的是你長期的職業規劃裡是否需要這個
學歷?如果你只是想要體驗海外生活,只想到海外念個書,你想達到的目標不需要念MBA
也能達成,那你就不需要去念書,甚至念個一般碩士還比較省錢;如果你想把MBA作為未
來達成職業目標的台階,那你可以去讀。我聽過不少人最終沒有在財務上實現目標,但很
少聽到有人後悔,後悔的都是前面沒想清楚的。
MBA畢業後影響你長期收入的原因還蠻多的,可能包含你的學校排名/學校位置/經歷等等
有關,我不太了解你的背景,所以很難給你一些具體建議,但是找高薪的工作其實沒有想
像中難,網路上有非常多公開訊息可以幫助你找到好工作。當然這不是保證,這取決於你
的經驗和努力,你要非常的努力!但不要單純把你的收入和學校連結在一起,那不一定有
絕對的關係。
總結一下,建議你再想想以下幾點
1. Why MBA?Why Now?
2. Career Goal,MBA對你的職業目標的必要性
3. 是否願意為了你的職業目標做這筆投資
建議原PO可以找一些不同的人聊聊,或是你想找我聊聊也行
關於我的背景,搜一下我的ID就可以看到過去的文章了
※ 引述《evilviolet (夢中人)》之銘言:
: 看到這篇剛好想分享之前算過荷蘭RSM MBA學費回收的scenario analysis
: https://i.imgur.com/51uqPme.jpeg

: 假設:
: 成本:RSM MBA學費65,000+生活費18,000=83,000
: 薪水:第一年65,000,是RSM MBA 2023就業報告的平均(有77%在荷蘭工作);薪水每年
: 漲幅設3.5%
: 房租:每月1,100左右,根據荷蘭公寓每平方公尺租金(假設20坪)
: 其他生活成本:根據Nibud的預算工具,每月約2,300,不過這個預算工具包含準備金預算
: 、度假等等所以通常會偏高;通膨每年假設2%
: 薪水跟租金的假設不動,主要針對其他生活成本跑scenario analysis(除了房租外的花
: 費少Nibud數字10%、20%、50%)
: 如果真正按照荷蘭Nibud預算工具的花費,要回本學費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每個月的結餘
: 沒有超過700(這個數字是第一年,會逐年提高),基本上要在十年內回本是很困難的;
: 如果你一開始工作就可以有每個月結餘1,400(也就是一年結餘大概16,000左右),約莫
: 五年可以回本
: 那如果用每年調薪幅度5%跟10%來算的話,差異會有多少?
: 萬萬稅的荷蘭總是不會讓我們失望XD
: 雖然調薪幅度從每年3.5%提高到5%,10年後累積稅前薪水差異會到55K,但因為較高的累
: 進稅率,累計結餘還不到25K;如果用高標準每年調薪10%來算(這樣五年+46%/ 十年+136
: %),10年後累積稅前薪資雖然會超過270K,但實際累計結餘也只有110K左右......
: 所以說在荷蘭較高的薪水,當然對回收MBA成本絕對有幫助;但在高稅率的威力之下,實
: 際幫助的程度,可能跟預期的程度會有差異
: 當然這邊都沒考慮機會成本、資金成本、無形資產(歐洲工作經驗、work life balance
: )這些東西,只是單純地從數字來看RSM MBA成本的回收情形
: 引述《FatHouse (肥宅哥)》之銘言:
: : 這邊主要是針對上篇tomluica推文的回覆.
: : 原文問題如下:
: : 推 tomluica: Fathouse大你好! 04/06 22:
: 58
: : → tomluica: 想請問你對於目前這個艱難時刻去就讀歐洲MBA有什麼看法 04/06 22:
: 58
: : → tomluica: 嗎?我目前已申請上但猶豫不決…我看未來同學們都快快樂 04/06 22:
: 58
: : → tomluica: 樂的,但找學長姐coffee chat後得到的反饋都挺不好的, 04/06 22:
: 58
: : → tomluica: 很不知道要怎麼看待眼前的機會(尤其是現在的經濟情勢 04/06 22:
: 58
: : → tomluica: 感謝!! 04/06 22:
: 58
: : 其實我並不是專業的 MBA 顧問,只是之前念過 MBA,也認識一些歐洲 MBA 畢業的朋友
: ,
: : 這邊就分享一些個人的想法給你參考~
: : 首先我覺得要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想讀 MBA? 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但大致可以分幾
: 種
: : 類型:
: : 1. 體驗當地與多元文化、認識國際同學
: : 如果你是為了這個目的,我其實很推薦歐洲 MBA。我自己年輕時在歐洲住過幾年,真的
: 覺
: : 得歐洲文化非常多元,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氣質,旅遊起來也超級豐富,是那種
: 在
: : 台灣或其他地區比較難得的生活體驗。
: : 歐洲 MBA 的國際化程度也比較高,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多,對於拓展視野是很有幫助
: 的
: : 。不過壞處是:因為大家畢業後都各奔東西,要維持人脈、聯絡其實不太容易,所以
: : networking 的實際價值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高。
: : 反過來看美國,國際學生比例沒那麼高,但很多人會選擇畢業後留下來工作,人脈比較
: 集
: : 中,長期來說 networking 價值反而可能更高一點。
: : 2. 想學 MBA 課程的內容
: : 這部分我覺得歐洲和美國差異不大,重點是看學校的強項:
: : 像 LBS、Wharton、CBS、NYU 是金融業比較強的;MIT、CMU 偏科技業;Kellogg、
: : INSEAD 是管理顧問取向。如果你對某個產業或職涯方向比較明確,就去找對應強項的
: : MBA 會比較有效率。
: : 3. 想留在當地就業,追求高薪
: : 坦白說,如果你是以「留下來工作、拿高薪」為主,那現階段我就不太建議歐洲 MBA,
: 理
: : 幾個:
: : - 這幾年歐洲失業率高、整體薪水偏低
: : - 歐洲企業對 MBA 的認同度沒有美國高,對長遠發產不佳
: : - 留下來工作門檻高:簽證、語言、在地人脈都要克服
: : - 稅率高、生活成本也不便宜,部分地區還蠻排外的
: : 相比之下,美國的就業市場大、科技業多、薪水高、簽證與綠卡制度相對穩定,以就業
: 來
: : 還是比較實際的選擇。但現在川普執政,政策上除了會亂搞外,整體上也會更排外。
: : 4. 其他職涯考量(創業、回國、第三地就業)
: : 如果你的目的是創業或回國接家業,或打算去第三地(像中國、東南亞、台灣)發展,
: 那
: : 你可以針對創業導向比較強的 MBA 來選,比如 Stanford、INSEAD、IE 這類偏創業氛
: 圍
: : 的。
: : 第三地發展的話,還是要看看那個市場校友多不多。工作很多時候其實蠻仰賴校友
: : network的幫忙,這點不能忽視。
: : 以上純粹是個人角度出發,不一定完全正確,如果有什麼講錯或不夠全面的,也請其他
: 前
: : 輩補充~然後我也不是MBA顧問,只是路過的路人發發個人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加
: 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24.0.14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BA/M.1747042143.A.B0F.htm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3 篇):
MBA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