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生活工場V.S.無印良品
我不是行銷本科的學生
只是對這方面有興趣
也因為是學設計相關的
平常會注意這方面的資訊所以提出一些看法跟大家分享
無印良品:
由於是日本的企業在台灣發展的公司,所以也具備很多日本的商品特質跟文化。
具我了解無印良品之前就曾在台灣發展但卻失敗,這次算是捲土重來。
無印良品是在日本泡沫經濟之後崛起的,在1980到1999這幾年是全盛時期,也在這個期間
不斷的擴張,甚至成立海外門市。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也就是「夠用就好」,
並且站在使用者的立場,重新思考商品本質以便宜的價格提共高品質服務,減去不必要的
成本浪費,讓商品以低價的形式售出這在當時景氣低迷的日本造成了一股風潮,這也是時
代造成的必然性。
但因為這段期間的成功,而過度自滿,而失去了他們的品牌初衷,且也因為被大企業的的
通病所腐蝕,和當時日本的其他公司大創和uniqlo削價競爭,遭成了非常大幅度的嚴重虧
損,所以不得不做出改革。
我想也因為他們有明確的品牌核心概念,加上日本人優越的企劃能力,在短短四五年就可
以全面的改革,包括改革經營流程、加強門市經營能力、人事、教育等等….,很多的策略
,讓他們現在又恢復了以往的業績甚至超越。近年來也積極發展歐美等其他海外門市,看
的出來是非常有企圖心的企業。
在他們成功背後不得不說的是,他們深厚的設計團隊背景,包括現在台灣很紅的深澤直人
和原研哉等大師操刀,加上他們產品企劃經常作跨界的合作,和三宅一生合作設計服飾等
…,經常造成很多的話題性,以及他們在不同生活型態提出的企劃,例如為旅行者設計出
一套貼心的產品,當然還有非常多,不過好像有點說太多了,總之這些都是他們經營的獨
到之處。也因為日本的設計文化成熟,加上對產品企劃的用心,所以當你進到他們的門市
消費時,會發現有一種特有的氣質和一致性,讓人可以一眼辨識他們的產品,我想這就是
他們品牌成功的原因。
生活工場:
我比較沒有研究所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覺得生活工場比較像日本的Franc franc,
台北好像也有這家店,但他們的商品的調性較一致。進入生活工場會讓我覺得有點雜亂,
而且很多設計感覺都是抄襲過外的作品(之前新聞好像有播),整家店沒有明顯的風格。
價格方面無印良品好像貴一些,因為他是日本的價格換算過來加上一些關稅,對日本人來
說是非常便宜,但卻很有設計感,和強烈的日本設計文化,在產品企劃方面多是一些降價
的促銷,沒有提出一些新的概念或生活型態,科特勒好像有提過促銷活動是無法提昇顧客
忠誠度,只會吸引尋找便宜貨的品牌轉換者。
下面是兩家公司的網址大家可以比較看看:
http://www.workinghouse.com.tw
http://www.francfranc.com/
當然我們不可抹滅台灣公司的努力,但我也誠心希望能有更多像這樣的台灣公司為我們的
生活品質做出努力。
--
http://www.wretch.cc/album/hsuy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180.93
→
10/15 14:37, , 1F
10/15 14:37, 1F
→
10/15 14:37, , 2F
10/15 14:37, 2F
推
11/06 23:02, , 3F
11/06 23:02, 3F
推
12/16 21:38, , 4F
12/16 21:38, 4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2
4
Marketi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