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推出新產品的企劃

看板Marketing (行銷)作者 (不安份的低調)時間16年前 (2009/03/31 21:26), 編輯推噓3(3010)
留言13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剛才遇到一個很窘的問題, 想與各位討論 小弟本身行銷學出身的, 三年多前畢業後就很少接觸到行銷的東西 目前剛退伍, 希望能找到行銷相關的工作 剛才某公司打電話來面試, 其中問到關於新產品的企劃該怎麼做 我就照我之前學的印象, 將我的認為的流程大略講給他聽: (真的很簡略的說明) 請各位行銷達人能幫新手小弟指點一下 希望下次面試能達得更好: 1. Objective: 推出任何一個產品都該有個目標, 沒有目標就形同不知為何而戰一樣 為什麼要推出這款產品? 公司希望能從這新產品中獲得什麼? 2. Target Market: 我們這產品主要是要鎖定哪些客戶族群? 年紀? 居住地? 職業? etc. 3. Market Research: 研究目標族群的喜好及習性,較容易推出受他們歡迎的產品及價位 他們喜歡什麼? 他們消費能力多高? 他們願意花多少錢買此類產品 etc. 4. Marketing Mix (4P) Product: 目標族群可能喜歡的 產品包裝、口味、容量、大小、形狀、顏色 etc. Price : 目標族群能接受的價位加上成本考量 Place : 目標族群通常最常在哪些地方購買此樣產品? Promotion: 目標族群可能喜歡的廣告口味或常接觸的可能廣告工具 (雜誌電視等) 廣告在哪些時段及哪些頻道會有比較多的目標族群收看? etc. 當然這是只是大項,其他很多小項目要講是講不完 一般我都覺得回答這樣應該就差不多了 但今天我問對方對我的回答有何看法,想說問看看專業人士的意見 結果對方非常婉轉的讓我知道我還不行 (但我不意外) 雖然很失望,但其實真的感謝他讓我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下次還有機會準備更充實 對方說,推出新產品的行銷有套公式,然後也是講了一些行銷的專有名詞 但,我注意到的地方是,他是在做完市調、確認產品差異化之後才確認目標 而一般我認為是應該先確認目標後再開始接下來的步驟才對不是嗎? (之前看某行銷企劃的書也是說要先確立目標) 總之應該是沒機會了,雖然對方誇我「很積極還會問他看法」 請版友給我一些意見,或是能分享一些推出新產品的流程呢? (對方有要我再去翻些行銷書籍,但我覺得業界的人直接講會比較準吧) P.s. 更鳥的是, 後來查網路才知道對方是很大的公司 (資本額幾十億) 但‧‧‧誰想的到這麼大的公司會在晚上八點多以「無來電顯示」打電話來面試阿 更何況電話一接起來是沒啥精神、講話帶點痰的聲音、又沒講他是誰‧‧‧ 我承認我大部份時間都有把他當成是詐騙集團的提防心態在回問題‧‧‧ =.= 後悔也來不及囉! 請版友指教一下新產品的 Plan 囉 謝謝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1.96.30

04/01 00:59, , 1F
5W2H法及奧斯本檢核表可以參考使用
04/01 00:59, 1F

04/01 03:21, , 2F
我想說,腦是活觀念是死,所謂的程序標準根本沒有一定
04/01 03:21, 2F

04/01 10:09, , 3F
所以樓上是說,原po跟該面試主管沒有誰對誰錯是吧?
04/01 10:09, 3F

04/01 11:06, , 4F
原PO跟主管差別應該不只步驟,還有行銷工具使用上也有所差異
04/01 11:06, 4F

04/01 11:11, , 5F
重點只要能清楚告訴主管問題跟解決方式,預估效益及結果
04/01 11:11, 5F

04/07 16:19, , 6F
如果按照原PO的流程我在工作上會改成3→2→1→4..
04/07 16:19, 6F

04/07 16:19, , 7F
1.了解產品市場需求 2.確定消費能力 3. 開出預期目標
04/07 16:19, 7F

04/07 16:20, , 8F
4. 針對預期目標與市調結果設計產品
04/07 16:20, 8F

04/07 16:21, , 9F
而且講流程比較沒說服力,如果可以舉出具體商品來說
04/07 16:21, 9F

04/07 16:21, , 10F
會比較容易讓人聽得進去也較有說服力
04/07 16:21, 10F

04/07 16:22, , 11F
舉出一個例子同時說出哪樣商品在這點做得很好...
04/07 16:22, 11F

04/07 16:22, , 12F
針對面試也很有幫助
04/07 16:22, 12F

04/22 16:35, , 13F
起點是 消費者需求!
04/22 16:35, 13F
文章代碼(AID): #19qXeV48 (Marketing)
文章代碼(AID): #19qXeV48 (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