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創新產品之藍海思維

看板Marketing (行銷)作者 (lillian.soho99)時間15年前 (2010/02/11 18:42), 編輯推噓1(104)
留言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soholive (lillian.soho99)》之銘言: : 最近與企業主聊天,有了一些想法,以下是我寫的小小心得,請大家不吝指教 : 通常當企業有創新產品的想法時,老闆都會要求行銷人員做市場調查, : 或者搜尋市場數據,加以分析整理,企圖瞭解需求市場有多大,再依據這樣的分析 : 決定是否推出新產品或者定義新產品策略,這樣的做法,似乎邏輯上完全正確, : 所有的行銷人也都奉為圭臬,然而,當消費行為已經多元化、網路化、個人化; : 當訂單的產生不再只是由企業找到消費者、說服消費者, : 當消費者彈指間也能精準的按照自己的想像找到他想買的產品時, : ”市場有多大”就不再是單純的分析市場現況,瞭解歷史數據了, : 分析人員眼睛看得到的數據不一定就是市場真正的大小。那麼, : 到底如何能找到真實的需求市場呢? : 很多創新產品都面臨這些問題: 很有創意、好處很多, : 或者應用很特別、對特定使用者很有幫助, : 但是卻乏人問津,產品賣不出去,或是詢問者多數認為產品太貴。 : 最後這個新產品就會被質疑沒有市場需求、太冷門不好賣,緊接著就被判出局了。 : 其實大多數的行銷人都忽略了一點,創新產品的市場需求多半是被主動創造出來的, : 而非市場已經存在需求,很多人因為不知道市面上存在某種創新產品可解決其問題, : 因而不自覺有此需要,也未曾表達過需求,另一種狀況是, : 往往一個家庭中真正有需要的人是說不清楚或不說其需求的, : 而真正有購買力、判斷力的消費者本人卻不見得有此需求, : 此兩種狀況常常導致創新產品看似是冷門的、不被需要的, : 順從以往的市場經驗與資訊分析會無從得知需求的存在與精準的數據, : 而曾經被分析過的、存在過的其他類似產品的市場數據, : 也並不能代表或具體描繪出創新產品的市場前景, : 根據以往的其他產品經驗,反而會誤導了創新產品的行銷契機與方向。 : 而在網路消費應用尚未普及化以前,要在市場中找到對的消費者並影響其 : 消費方向是很困難且成本很高昂的,然而這個問題已經伴隨網路的普及變為歷史問題了, : 在現代網海中的行銷模式早已由傳統的”推銷(Push)”變成”吸引(Pull)”。 : 如何吸引對味的網路族群成為粉絲、認同者、消費者、甚至跟隨者, : 才是所有行銷人的主要功課了。 : 因此,主觀勇敢地跳過市場既定框架,主動制定專屬市場與行銷策略, : 善用E化工具迎合個人,變成了創新產品要成功銷售的必要之軛了。 : 首先,必須精準地先行主動定義需求與消費兩種客層,設定銷售模式與手段, : 並針對兩種客層發展正確的、打動人心的品牌溝通語言、故事、事件, : 有以待之後,再透過現代化、E化的各種行銷工具輔以傳統行銷方式, : 廣為宣傳導引,激發出潛在的需求市場, : 並讓潛在的需求者與消費者輕易地可以搜尋上門,如此, : 自然就能建構出創新產品前所未有的專屬市場,走出自己的藍海行銷策略。 : 在網路化的消費年代裡,藍海行銷策略才是所有創新產品的王道,不知道大家認為如何呢? 那請問您認為市調的角色變得如何? 我認為市調的重要性從來沒降低過 只是方法的部份需轉型 對於有人提出的這個建議,我提了小小見解 請大家參考 是的,市調的重要性從來沒降低過,只是選擇市調的時機與方法是值得斟酌的 ,存在在消費者身上的行為事實是一直存在也在持續變遷的, 用何種方法在對的時機挖掘出最貼近事實的狀況是最大的課題,對於創新研發, 市場上不存在過的商品,則問卷提問設計與母體取樣是一門大學問,而詭異的是不論 何種市調,多半存在市調者主觀判斷的方向與方法, 而並沒有人能肯定的知道這樣的判斷是否是百分百正確的 因而過度倚賴過往經驗時,盲點就產生了 我們希望提醒的是,市調數據並不能全然反應市場潛力 企業主仍舊必須有主觀地創造新需求、新市場的卓見,而不自限於市調數據歐 -- Magic77魔女琦琦 品牌邦--- 風格品牌 你我的夢土 The wonderland of characteristic brands soho品牌邦:http://blog.soho.com.tw soho品牌邦:http://www.wretch.cc/blog/soholiv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2.134.138 ※ 編輯: soholive 來自: 61.222.134.138 (02/11 19:06)

02/14 12:11, , 1F
請問, 質化和量化研究的差異為何!?
02/14 12:11, 1F

02/14 15:26, , 2F
質重觀察,以歸納,演繹等方式文字展現其研究成果;量化則以
02/14 15:26, 2F

02/14 15:26, , 3F
觀察並數據化,透過數字分析的方式展現其研究成果
02/14 15:26, 3F

02/14 15:27, , 4F
例如銷售量可分析購買行為(量化),但翻查垃圾桶才能找出真
02/14 15:27, 4F

02/14 15:27, , 5F
真正的消費行為及習慣 (質性)
02/14 15:27, 5F
文章代碼(AID): #1BSzy8QV (Market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Szy8QV (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