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人們只使用頭腦的10%而已?

看板Medicine (醫學生物)作者 (.....)時間16年前 (2008/04/03 21:0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Biology 看板] 作者: orgg (.....) 看板: Biology 標題: [報導]人們只使用頭腦的10%而已? 時間: Thu Apr 3 21:01:47 2008 網頁連結:http://blog.lifescienceonline.net/2008/04/10.html 人類頭腦中有這麼多灰質卻只利用其中一小部份,這是怎麼回事?  人類的頭腦極為複雜,除了能處理眾多日常事務外,它還可以譜協奏曲,發表宣言,並 漂亮地解出方程式的答案。它是人類所有情感、行為、經驗之源,同時也是儲藏記憶及自 我意識之處。因此不難想像,腦至今仍是個難解的謎。  現在有種論點更為腦增添神秘的色彩。這種論點主張,一直以來人們其實都只用到頭腦 其中10%而已。如果真是如此,一般人只要稍加使用頭腦的另外90%,也有可能成為一名專 家或學者,有能力牢記圓周率至小數點後二十位,或甚至光靠念力就可隔空移物。   任職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學者Barry Gordon認為,「10%的迷思」看上去 雖然頗吸引人,實際上卻錯誤地可笑。創造出這則迷思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誰,目前雖無定 論,但一般咸信與美國心理學者William James極有關係。他在《人類的能量》這本著作 中曾經寫道:「我們僅利用了人類心智和身體資源的一小部份而已。」此外,據稱 Einstein也曾引用此論點試圖解釋其絕世天才。  Gordon說,「10%的迷思」所以能夠歷久不墜的原因在於,大家總認為,既然缺點人人 都有,正好證明人類頭腦灰質中必然還有某部份未被善加利用。然而,這是個錯誤的假設 。正確的說法是,在某些特定時刻(如單純休息或思考時),人們確實有可能只用頭腦的 10%。  Gordon接著補充:「實際情況是這樣的:整個頭腦幾乎都會被用到,其中大部分還一直 在活動狀態中。這麼說吧,腦雖然只占人體總重量的3%,卻消耗掉總能量的20%。」   人類的腦平均重約3磅,由大腦、小腦及腦幹三部份所組成。大又重的大腦占頭腦中最 大比例,職司所有高階的認知作用;小腦負責運動行為,如移動及平衡;腦幹則掌管呼吸 等不受意志控制的行為。腦部消耗的能量大部分用來供給數以百萬計的神經元快速放電之 需,科學家認為神經元的放電與彼此連結正是腦部高階作用之基礎。腦部剩餘的能量用來 管控其他活動,有些是無意識的,比如心跳;有些則是有意識的,比如開車。   雖說在任一瞬間,腦中所有區域並不會同時放電,研究者應用影像技術卻發現,在24 小時裡,大部分的腦區都持續保持活化狀態。任職於梅約醫學中心的神經學者 John Henley說:「證據告訴我們,一整天當中腦子裡處處都會被用到。」他進一步解釋,即使 人在睡夢中,掌管高層思考和自我意識的額葉皮質,以及感知四周環境的體感覺區依舊是 清醒的。  就拿早晨倒咖啡這件小事來說吧!當我們走向咖啡壺、伸手取壺、把咖啡倒入杯中,甚 至在杯裡給奶油預留點位置時,腦部的額葉、枕葉、頂葉、運動與感覺皮質、基底核和小 腦都活化了起來。短短數秒之中,神經元的活絡如閃電暴風雨之勢橫掃腦部各處。  Henley接著說道:「這並不意味著一旦腦部受損,日常事務就做不來了。有些人即使腦 部受了傷,或者被切掉一部份,仍然過著挺正常的生活。但那是因為腦自有補償的方法, 以確保殘留下來的部份能接替執行喪失的功能。」   要想了解腦中某處失靈後會帶來什麼影響,就得先釐清腦的不同區域各有什麼功能。 目前人們已經知道,具有類似功能的神經元彼此會聚集在一塊兒,比如控制拇指的神經元 就緊鄰著控制食指的神經元。因此,神經外科醫師在腦部動手術時,都會極力避開與視覺 、聽覺及運動相關的神經簇,盡可能保持腦部的功能。   不過,對於各腦區中的神經簇究竟如何彼此搭配以形成意識,目前所知有限。由於至 今尚無證據指出腦內有單一的意識指揮中心,專家們推論,意識之形塑實乃眾多神經元集 體合作的成果。此外,在腦部凹凸不平的紋路中其實還隱藏著另一個難以理解的謎:腦皮 質所有細胞中只有10%是神經元,其餘90%都是神經膠細胞。這些神經膠細胞包裹、支撐著 神經元,但是人們對其生理功能所知卻極為有限。到頭來,與其說我們只用到10%的腦, 還不如說我們對腦是如何發揮其功能的暸解才10%而已要來得更恰當哩! 原文出處:Scientific American February 7, 2008 http://www.sciam.com/article.cfm?id=people-only-use-10-percent-of-brain&page=1 -- 生命科學線上-打造最專業的生物醫學科普網站 讓我們一起來關心生命科學與醫學的最新動態! http://blog.lifescienceonline.ne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0.243.134.10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0.243.134.103

04/04 08:58, , 1F
謝謝你的分享.
04/04 08:58, 1F
文章代碼(AID): #17zDLS5p (Medicine)
文章代碼(AID): #17zDLS5p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