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分享] 製造業 vs 軟體產業
共 8 篇文章
內容預覽:
我來分享一點我的淺見. b 大提到主要是老闆的心態、產業跟經營的手法. 沒辦法跳脫出製造業的思維. 所以凡事都是成本導向、壓低生產成本、快速標準化量產. 長期以代工為核心發展,忽略品牌與研發 (當然在製程相關與 IC 設計的研發還是很強)我是認同的. 我的另一個看法是,台灣軟體產業發展受限制的原因.
(還有1221個字)
內容預覽:
我一直覺得訊連是台灣的Cd-ROM產業代工 (No1.的Liteon跟MTK都在台灣),. 再加上以前的股票制度衝出來的公司. 作硬體boundle的生意. 後來的DVD. 跟未來的藍光DVD還是一樣的路.. 趨勢比較屌...沒有跟硬體扯上什麼關係,但也因為如此,人家現在主要研發跑到. 菲律賓(同樣
(還有124個字)
內容預覽:
我也贊同版主的態度 (自怨自艾的怪環境有什麼用呢?). 不過,我畢竟不是做軟體的,就從一個end user的角度說一些看法吧. 或許軟硬體最大的差別是使用對象不同. 軟體到客戶手上,還必須要能互相流通,因此要做到規範化. 結果一個text editor都可以搞的沒有一家 UI相同,甚至檔案格式都可以
(還有422個字)
內容預覽:
在下上一篇文章約略分析了一下台灣軟體產業發展的侷限. 這一篇來說說在下對於發展方向發表一點淺見 (感覺好像該 PO 在 Soft_Job 版..). 話先說在前面的是,在下的文章只是一點想法,很多地方受限於個人的經驗. 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在下發文也是希望拋磚引玉. 能聽聽更多版大的想法. 其實台灣
(還有1193個字)
內容預覽:
這點在下是這麼認為. 硬體產品的成功,在 spec 開好時就決定了. 你只要能交付品質穩定,功能規格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 客戶要賣到哪都沒問題. 因為在台灣 OEM, ODM 的模式之下,是不會直接 deal 每個地區的客戶的. 而軟體產品的發展在於,你要開發好的軟體. 需要投資在行銷、需求確認 (
(還有311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