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從中國大陸知識產權戰略來看 大陸企業『

看板Patent (專利)作者 (zxcvxx)時間9年前 (2016/09/09 10:24),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從中國大陸知識產權戰略來看 大陸企業『走出去』機會】 http://bit.ly/2bXSYdQ 前言 中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是從國家戰略的高度, 以搶占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在從拉抬國家整體面向來推動之同時, 中國企業積極以境外併購活動並順勢取得專利保護傘來應對潛在的專利訴訟風險。 中國大陸知識產權『走出去』策略, 正從整體面向及企業個別面向推進, 從中國市場走入國際市場。 從中國大陸第二個階段五年目標--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 談起 自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直至2008年頒布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 推動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並完成第一階段五年目標。 今年(2015) 1月4日中國國務院辦公廳提出 《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 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明確推出第二階段(2014-2020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指導思想、 主要目標和行動措施。期望屆時到2020年達成建構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 進而提高知識產權創造、管理、實施和保護的能力,造就高素質知識產權人才隊伍, 最終目標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實現。 從《行動計劃》之中,明確列出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主要預期指標, 並將政策化為明確數據作為衡量成果之指標,如表一所示。 其中,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出口收入這一項目來看, 中國大陸在2013年是13.6億美元, 而我國於2013年IP智財權利金收入是10.17億美元; 而10.17億美元已是我國歷年來最高IP智財權利金收入。 反觀,中國大陸的目標是2020年達到80億美元, 從該預期指標可以看出中國大陸企圖成為國際知識產權強國之企圖心。 表一、2014~2020年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主要預期指標 中國大陸企業境外併購活動熱絡 突破4200億美元躋身淨資本輸出國 依據國際諮詢管理公司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於2015年09月23日所發布的報告 《中國企業境外併購點金之術》,顯示隨著中國大陸企業境外併購的整體規模超過外企在 華併購,中國已躋身淨資本輸出國之列。 以2014年一年來看,大陸企業境外併購交易量就有405起,交易額達790億美元; 若以累計截至2014年年底,大陸企業境外併購總交易量爲2690起, 交易總額高達4200億美元。 大陸企業境外併購自2005年起進入活躍期,近年來「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 從過去十年間,中國併購交易的所在行業及資本輸出目的地都不斷趨向多樣化發展。 行業方面從初期集中在原材料資源行業到近期的百花齊放,其中, 尤以高科技/媒體/電信行業增長最多,且投資地區也逐漸多元化。 中國手機產業如何突圍專利壁壘 雖然手機產品的生命週期很短,但是專利能量的累積非一日可及, 對於新進入的新興公司而言,缺乏專利保護傘等同於螳臂擋車; 若沒有足夠的智財專利也無法與其他廠商達成專利交叉授權協議, 最後,辛苦掙來獲利也將轉入他廠的口袋, 留下買路錢付出相對的專利權利金,因而減損應得利潤。 況且中國廠商在智慧型手機產業是屬於後進入者,專利佈局較晚, 以致國際科技大廠面對異軍突起的中國廠商,經常給予專利武器伺候。 不久之前,愛立信在印度提告小米手機侵犯其專利權就是很好的例證, 該訴訟導致小米旗下的手機產品遭到「臨時禁制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 拖延小米進入印度市場之時機及增加行政成本。 接下來,以中國手機產業為例, 觀察中國大陸業者如何藉併購或合資商業模式突圍專利壁壘, 概略區分出以下幾種模式: 拉幫結派模式--拉攏供應鏈上下游建立利益共生的生態鏈關係 面對不對等地位,與其被動地處於不利局面,不如主動尋求變革; 借力使力,引入上游供應商共同參與合資成立公司或入股 (若能取得國際上游供應商更佳) , 這種商業合作模式的好處在於建立供應鏈上下游的利益共生的生態鏈關係, 以更完整的專利組合來應對潛在的專利訴訟風險。 正當小米公司(Xiaomi.com)謀求行動通訊業務向海外擴張之際, 小米引入高通入股後,使得小米儘管專利儲備不足, 但仍然擁有一個堅固的專利後盾,一旦面臨專利訴訟, 那些擁有更強大專利儲備的國際上游供應商, 將基於市場共同利益考慮而出手相救, 使得中國智慧型手機在海外市場取得專利保護傘。 小米通信核心專利儲備嚴重不足,雖擁有一些屬於外觀設計類的次要專利, 但集中於中國大陸專利申請(967件)為主,美國(54件)及PCT(95件)次之, 以至於小米目前因潛在的專利訴訟風險而規避歐美市場。 小米為了規避在海外拓展中遭遇專利訴訟,除引入高通入股, 也與中國手機晶片商聯芯科技(Leadcore Tech)合作, 雙方將共同出資成立新公司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 專門負責手機芯片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由於聯芯有個富爸爸大唐電信,以從事2G/3G/4G移動互聯網終端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提供3G/4G移動終端晶片及解決方案,再加上中國以政府機器企圖為中國企業消弭專利壁壘 ,包括對歐美科技大廠微軟、高通、英特爾、Interdigital等祭出反壟斷調查, 迫使他們調降專利使用費,減少中國廠商在缺乏專利保護下而受到利潤侵蝕。 雙方進行合資戰略層面的合作, 同時小米的副牌紅米機TD-LTE 4G也將採用聯芯科技LC1860晶片。 未來,中國企業之間這種類似的合縱連橫,將形成一種標準模式,而且是優先共識。 以小魚吃大魚併購模式--直接併購國際品牌順勢取得專利資產 中國山寨公司納恩博 (Ninebot)買下美國品牌公司賽格威(Segway)取得電動平衡車專利, 在2015年4月15日,中國納恩博公司聯合小米召開的電動平衡車的發布會, 宣布重大戰略訊息:納恩博聯合小米100%全資收購賽格威所有資產。 納恩博是中國電動平衡車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來, 一直與平衡車鼻祖賽格威處於相互競爭的地位。 如今情勢逆轉,山寨廠商納恩博反而收購正牌廠商賽格威並納入旗下, 同時納恩博也取得賽格威的專利保護傘,進而可威嚇其他(山寨)廠商, 甚至將納恩博品牌推向全球。未來電動平衡車產業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 對納恩博而言,缺乏專利是「走出去」的風險,為取得專利保護傘, 買下賽格威是最直接的方式。目前,賽格威持有超過 100多項電動平衡車相關專利, 以及其全球市場管道。同時賽格威在全球的供應鏈資源也將納入納恩博旗下, 而這個供應鏈資源將對整個小米生態鏈帶來正面作用。 好的投資標的自然吸引投資者及買家,再加上好的經營者, 轉眼間立即聚集人才、資金及技術,形成最佳國際經營組合隊形。 結論與建議 中國大陸正邁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第二個階段五年計畫,企圖以政府機器為中國企業消弭專利壁壘。而專利投資與布局是長期性的,中國大陸廠商正積極努力藉由企業併購或合資來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和科技水準;或者藉由擴大研發資金投入而提高利潤和企業長期發展。 這些舉動對我國廠商不僅富有啟示及警示性,同時也應思考如何突破中國企業在海外併購潮之下日益茁壯的智財力量。由於台灣資通訊產業一般居於供應鏈中游,負責產品代工及零組件供應。全球需求的變化對台灣的衝擊遠大於以發展全球品牌為主的國家。我國要從產業鏈的高端技術出發,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及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成一個創新型國家,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及企業對於知識產權的重視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92.83.171.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atent/M.1473387840.A.2A1.html

09/09 22:28, , 1F
山寨企業
09/09 22:28, 1F

09/10 22:20, , 2F
在中國大陸尋求智財是否搞錯了什麼
09/10 22:20, 2F
文章代碼(AID): #1NqXr0AX (Patent)
文章代碼(AID): #1NqXr0AX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