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學者:社會架構中必須要有「知識菁英」

看板PhD (博士班)作者 (逍遙山水憶秋年)時間7年前 (2018/01/25 22:59), 編輯推噓1(105)
留言6則, 3人參與, 7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學者:社會架構中必須要有「知識菁英」 2018-01-21 13:15聯合晚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世新大學中文系主任張雪媃表示,台灣青年普遍執著「小確幸」,以及對知識缺乏尊重, 造成未來將「會讀的不見得會讀,不會的更加不會」。她認為,如何保住這些會讀的,使 他們成為社會架構中必須有的「知識菁英」;想實用的,恰當進入就業管道,是教育部的 責任。 世新中文系碩士班去年註冊率33%,張雪媃表示,世新大學中文系的碩博士班是由台灣大 學退休教授創辦,他們以台大的規格辦學,但是世新學生不是台大資優生,「頂級老師」 教這些活潑聰慧、但不那麼愛讀書的學生,曲高和寡,「苦矣」。 張雪媃說,碩士班招生成績不理想是必須面對的問題,但說句良心話,為老師架設舞台的 時代過去了,教育是良心工作,如果碩士班招不到學生,那就退場,沒有二話,「拚命強 迫不要讀碩士班的年輕人來念碩士班,還不如把這個班開在終身教育學院,讓台灣廣大退 休人口再度進修」,不用寫論文,只要修學分就好。 暨南大學中文系主任陶玉璞說,現在很少有「傻子型」學生,把念書當作是「鑽研艱深裡 論」,多數學生還是把「就業」跟「就讀」連結在一起。成大台文系系主任陳玉峯則認為 ,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把一般正常的大學教育和技職教育系統混在一起,這是近40年 來台灣教育政策最大的問題。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任周德良指出,資訊科技化下,對於人文學科愈來愈漠視。傳統的中文 系愈來愈少,都轉型成應用中文系,要求人文社會學科學技職化、實務化。他感嘆,高等 教育應是在人類發展中「形成智慧」的階段,大學教育愈來愈技職化,若僅「求生存」, 等於在走回頭路。看待大學教育,應該有更高的理想價值。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李彥儀說,教部對人文博士學生的培育,除有公費留學名校之外,之前 頂尖大學學術聯盟也由教育部專案補助優秀的學生赴歐美一流大學就讀的計畫,包括柏克 萊大學、哈佛大學、倫敦政經學院等。未來高教深耕第二部分的學校,也會繼續辦理。 https://goo.gl/WqB1d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1.8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516892385.A.79B.html

01/26 00:36, 7年前 , 1F
菁英!=教授
01/26 00:36, 1F

01/26 00:37, 7年前 , 2F
這些"學閥"真的是自我感覺良好.....
01/26 00:37, 2F

01/26 06:15, 7年前 , 3F
要不然咧? 社會有技職教育的需求卻沒那麼多大學生需求
01/26 06:15, 3F

01/26 06:16, 7年前 , 4F
當初滅技職教育把技校"升級"成大學 那些教師可沒有拚死
01/26 06:16, 4F

01/26 06:16, 7年前 , 5F
反對說這樣國家會完蛋
01/26 06:16, 5F

01/26 20:27, 7年前 , 6F
台大財金的學生4分之3找實習
01/26 20:27, 6F
文章代碼(AID): #1QQV3XUR (PhD)
文章代碼(AID): #1QQV3XUR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