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科技部長陳良基:博士生擬可領工作津貼

看板PhD (博士班)作者 (逍遙山水憶秋年)時間7年前 (2018/10/09 08:08), 7年前編輯推噓7(7022)
留言29則, 8人參與, 7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科技部長陳良基:博士生擬可領工作津貼 「博士生非教授資產」 〔記者吳欣恬、林曉雲、吳柏軒/台北報導〕科技部長陳良基昨天表示,國外把研究生、 博士生當成人才,但國內部分教授卻視作個人資產。科技部將比照國外,將博士生視為職 涯發展階段給予工作津貼,經費和後續規劃將找教育部合作。教育部政次姚立德表示認同 ,細節會和科技部研商。 教部將與科技部研商細節 陳良基昨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業務報告並備詢,立委關心博士生人數減少,影響我 國未來競爭力。 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指出,目前國內博士生招生狀況不理想,十年來高科技領域博士生數 量更減少一成,而陳部長日前更提到很多教授將博士生視作自己生產論文的工具,甚至延 長畢業時間,科技部如何解決? 比照國外 視為職涯發展 陳良基解釋,面對全世界競爭,博士生是重要人才資源,但國內部分教授卻把博士生視為 個人資產使用。現在台灣高階博士人才流失嚴重,他認為應將博士生比照國外,當成是職 涯發展的工作型態,給予工作津貼,讓他們無論是生活或是後續職涯發展能無後顧之憂。 據統計,一○六學年碩士生十六萬八七八三人,博士生二萬八三四六人。教育部高教司長 朱俊彰說明,民國八十五年之前,教育部給每位碩、博士生統一金額獎助學金,之後改由 學校自訂金額發放,公立大學由學校校務基金支應,私立大學由教育部一年補助共二億元 。 目前博士生2.8萬人 清華大學教務長戴念華細數,目前博士生的收入約幾類,一是研究生獎學金及助學金,由 校務基金核發,基本上也是國家的錢;再者就是博士生執行研究計畫的津貼,則看各科系 單位與計畫分配,其他尚有各類獎學金、業界計畫補助等。平均一名博士生每月收入約一 萬五千元到四萬五千元不等。 曾任台北科大校長的姚立德分析,愈來愈少人願唸博士班,是因對未來職涯發展沒幫助。 以前全職博士生有相當比例是畢業後找大學教職,而因少子化關係,大學教職愈來愈少。 但國家發展有些領域仍需要博士人才,因此教育部更在意的是「要幫博士生找出路」。有 些博士生畢業後仍想走學術路線,教育部努力提升博士養成教育的品質,強化競爭力;另 致力和產業界有良好的銜接,讓他們畢業後容易找到好工作。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380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3.93.16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539043680.A.345.html ※ 編輯: zkow (118.233.93.166), 10/09/2018 08:08:18

10/09 16:07, 7年前 , 1F
其實我覺得電類博士生變少,主要不是錢的問題
10/09 16:07, 1F

10/09 16:08, 7年前 , 2F
是因為學界的教授實力小於業界
10/09 16:08, 2F

10/09 16:09, 7年前 , 3F
導致大家不如去業界學,錢多又有資歷
10/09 16:09, 3F

10/09 16:09, 7年前 , 4F
省的跟那些不怎麼樣的教授浪費時間
10/09 16:09, 4F

10/09 16:09, 7年前 , 5F
至少在我的領域我看起來是這樣啦 XD
10/09 16:09, 5F

10/09 16:14, 7年前 , 6F
姚姚任校長時,北科大聘的博士都是什麼背景
10/09 16:14, 6F

10/09 16:15, 7年前 , 7F
國內只有台清交...
10/09 16:15, 7F

10/09 17:53, 7年前 , 8F
我這個領域,相關台灣業界自己都不作了,都丟給San Jose
10/09 17:53, 8F

10/09 17:54, 7年前 , 9F
分部去作,但該公司還是吸引了一堆台清交的電類碩士
10/09 17:54, 9F

10/09 17:54, 7年前 , 10F
所以問題就是在於錢以及教職難找啊
10/09 17:54, 10F

10/09 18:04, 7年前 , 11F
樓上意思是碩士就可以好好賺而不必投資博士學位?
10/09 18:04, 11F

10/09 18:42, 7年前 , 12F
大部分的碩士畢業生的確是這樣想的
10/09 18:42, 12F

10/10 20:26, 7年前 , 13F
電類博士生變少應該是礙於現實,看到一堆學長讀7、8
10/10 20:26, 13F

10/10 20:33, 7年前 , 14F
年,要一般人先少賺500萬以上還要自費讀博實在太硬
10/10 20:33, 14F

10/10 20:37, 7年前 , 15F
至於實力,學校精緻或小設備很難看到量產誤差
10/10 20:37, 15F

10/10 21:21, 7年前 , 16F
以前學弟妹碩畢150,該領域博班平均5年半,算五年好了
10/10 21:21, 16F

10/10 21:22, 7年前 , 17F
就少賺700萬。博畢就算200,也要多工作好幾年才補的回
10/10 21:22, 17F

10/10 21:22, 7年前 , 18F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10/10 21:22, 18F

10/10 22:31, 7年前 , 19F
看情形 博畢比較容易升遷到高層,薪水和碩畢就拉開
10/10 22:31, 19F

10/10 22:31, 7年前 , 20F
但是成功前要先忍耐
10/10 22:31, 20F

10/11 01:17, 7年前 , 21F
樓上,以高層的薪水要多少年才能把讀博少賺的部分賺回?
10/11 01:17, 21F

10/11 01:17, 7年前 , 22F
畢竟,博士高層賺錢的同時,碩士非高層也還在賺錢。
10/11 01:17, 22F

10/11 10:22, 7年前 , 23F
所以越早拼畢業就越划算 自己衡量一個停損點 幾年沒
10/11 10:22, 23F

10/11 10:22, 7年前 , 24F
畢業乾脆休學賺錢去
10/11 10:22, 24F

10/12 21:17, 7年前 , 25F
重洋博輕土博觀念未改,這政策效果有限。
10/12 21:17, 25F

10/12 23:06, 7年前 , 26F
要改變我國社會普遍可見得重洋輕土博的現象,根源是普遍
10/12 23:06, 26F

10/12 23:06, 7年前 , 27F
提升我國畢業博士的專業水準。
10/12 23:06, 27F

10/13 17:22, 7年前 , 28F
台灣很多教授都拿博士生打雜啊 然後教育資源也輸美國
10/13 17:22, 28F

10/13 17:22, 7年前 , 29F
土博真的很克難也無奈
10/13 17:22, 29F
文章代碼(AID): #1Rk_5WD5 (PhD)
文章代碼(AID): #1Rk_5WD5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