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病毒變種 官員變節

看板PublicHealth (公共衛生)作者 (Keep The Faith)時間10年前 (2015/01/20 06:0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114/541513 「病毒是官僚養出來的」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http://goo.gl/xcG5L4 2015 年 01 月 14 日 00:05 作者:李惠仁(《不能戳的秘密》 紀錄片導演) 11 年前的今天,一株前所未見的 H5N2 低病原性禽流感病毒, 開始在台灣的養禽場肆虐,總計有 24 家養雞場,超過 38 萬隻雞遭到撲殺。 11 年後台灣再度爆發禽流感疫情,不同的是,這次共有三株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 分別是新型 H5N2、 H5N8 以及台灣型 H5N2,其中, 台灣型 H5N2 就是 11 年前肆虐台灣的變種病毒。 針對這波疫情,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短短幾天快速蔓延? 其實從相關的跡象顯示, 農委會官員早在去年 12 月就已經知道屏東「又」有蛋雞大量死亡, 中南部的鴨和鵝陸續異常死亡。 既然知道,又為何不作為呢? 主要原因是,隱匿疫情已經是常態,從生產者到把關者都有著相同的想法: 「不就是 H5N2 禽流感嘛!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我們都跟它和平共存超過 10 年了!」 「有那麼嚴重嗎? 鹼性氨基酸幾個? IVPI 多少? 這對養雞業有什麼意義?」 這是前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在 2012 年 3 月, 針對「隱匿高病原性禽流感指控」所發表的談話。 從帶有不滿與不解的話中, 可確認他搞不懂這些數據原來是用來判定高低病原禽流感的要素; 嚴肅的禽流感防疫工作,對他來說,反而像場兒戲; 不過沒關係,在農委會裡頭當官,最不需要的就是專業與道德。 至於,禽流感,反正還沒死人,擺一邊,沒關係。 只要夠聽話,升官發財,藍綠通吃。 「病毒是官僚養出來的」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打開台灣型 H5N2 禽流感病毒這 11 年來的演化地圖,就不難理解這個道理。 時間再回到 2004 年 1 月,當 H5N2 低病原性禽流感病毒來到台灣之後,大家都在問: 「病毒哪裡來的?」 面對記者的詢問,農委會官員說法很一致: 「候鳥帶來的!」 但,實情是這樣嗎? 從農民提供的資料與這株病毒的八段基因來分析, 病毒根本就是疫苗廠商與大學教授違法製造禽流感疫苗失敗之後的產物。 不願意認錯的官員,持續施行著錯誤的防疫方針, 終於在 2006 年 8 月紅衫軍倒扁運動當下, H5N2 禽流感病毒已從低病原轉變為高病原。 沒想到面對如此重大的事件,農委會裡總計隱匿 18 起高病原性禽流感的相關官員, 居然還以「防疫禽流感有功」為由,晉升職務。 2008 年政黨輪替,但禽流感演化的腳步卻未曾間歇,同年 10 月, 高雄路竹爆發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隔年 3 月台南新市也爆發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 這養雞場主人剛好是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友人,經過一番「程序」, 高病原成了低病原,幫忙的公務員後來因為「防疫禽流感有功」獲選優秀公務員, 破格晉任科長一職。 2010 年、2012 年,彰化地區再度爆發數起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 又在王政騰副主委的督導之下,當時分別擔任畜牧處長、防檢局長的許天來, 率領「團隊」硬是把高病原「操作」成低病原。 為此,王政騰與許天來被監察院約談、調查,就在通過彈劾處分案前, 陳保基主委調整王政騰的職務,把他從第三副主委變成了第一副主委政務官, 結果,副主委職務完全不受影響,就這樣,腐敗官僚成了禽流感病毒變異最佳的溫床。 隱匿疫情、縱容病毒變異,農委會主委要負責嗎? 別忘了陳保基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協助瘦肉精美牛進口, 緊接著把杭菊農藥使用從 8 種放寬到 39 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這是為中國杭菊輸台做準備,到了 2013 年 8 月 10 日週六當天, 陳保基更在沒有報備下, 率領農糧署長、防檢局長…等人到頂新企業總部私下與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會談。 看到官員恣意摧毀台灣的防疫體系,陷人民暴露於危險之中, 我曾建議衛福部官員在行政院會中,舉發農委會惡行,他問我: 「你覺得行政院會挺誰?」我說: 「一定是你們啊!」他回我: 「一定是農委會,因為他們有票!」 -- Q 臺灣人的需求金字塔 ◢◣ 安全、無毒的食物 S ◢██◣ 有錢結婚生養小孩 W ◢████◣ 買得起的房子 E ◢██████◣ 被老闆當人看 E ◢████████◣ 下班還來得及和親友吃晚餐 T ▄▄▄▄▄▄▄▄▄▄▄ 租得起房子 找得到工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4.89.19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Health/M.1421704850.A.3B5.html
文章代碼(AID): #1KlNwIEr (PublicHealth)
文章代碼(AID): #1KlNwIEr (Public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