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專員"這個職等

看板Salary (工作職場)作者 (↙㊣煞氣a 發哥↗)時間13年前 (2012/03/24 14:42),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私人公司,其實職稱體系並不完全一樣,只是通常類似而已 我們總公司的職稱體系如下:(由下至上) 助理、專員、副主任、主任、襄理、副理、經理、協理、副總、總經理 但是根據不同的事業部門(或分公司),又有一些不同,例如: 建設事業部門裏面,有建築師、工料測量師、機電工程師等等,不按上述體系 租賃業務部門裏面,有租賃代表一職,相當於專員 旅館事業部門裏面,有XX總監之類的,相當於協理(頂多副總) 另外,同樣的職稱,在分公司的會比在總公司的低一兩級左右,例如: 大樓管理事業部門的總經理,其實相當於總公司的協理(頂多副總) 旅館事業部門的總監,其實相當於總公司的副理或經理 零售事業部門的經理,其實相當於總公司的副理 相應的情況,其實在《島耕作》系列漫畫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差異 阿島當初也曾經從初芝總部的部長(部長)一職調到外地零售子公司擔任取締役(董事) 《島耕作》系列漫畫真的是值得推薦給上班族啊!百看不厭 至於什麼時候往上升一級,甚至於可不可以跳著升 要看這個公司規模大不大,通常越大的公司制度越複雜,“幾年升一級”的規定就越僵硬 一般來說,一到三年都算是正常的 其實有時候不能怪你的主管不幫你爭取升職 因為除了公司增加人事成本之外,很多時候核決主管或人資主管還要去顧及其他人的感受 擔心其他人會不會因為你升職而感到不平衡甚至有所反彈(所謂的相對被剝奪感) 總不能為了你這棵樹木,而放棄整片森林吧 當然,在臺灣公司(或是國外的臺商公司,尤其是家族企業)裏面 還有一種很厲害的角色,叫做“特助” 我們很難去界定到底特助是什麼級別,不過特助的級別其實真的不大重要 因為職稱真的只是浮雲而已 真正的關鍵其實是:權責、待遇和實力 首先是權責 在總公司開會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很有趣的現象 各部門(事業體)一級主管參加例會 除了主持人之外,與會的上至某某總經理,下至某某副理 只要身為該部門目前的頭,你就有發言權,就有提出自己意見以及反對他人意見的權利 這種現象也存在於公司內部的文件會簽也是一樣,尤其是一些狗屁倒灶內容的簽呈 不管這份簽呈的主辦人級別多大,我們部門如果不同意他的意見,他照樣沒轍 還是得好聲好氣地過來協調 再來是待遇 一個有制度的公司通常都會有相應的比敘制度 經理級別享受什麼待遇,薪水至少在什麼區間,除了績效獎金外都不會有太誇張的差異 如果是海外的臺商公司,什麼級別也常常反映在返臺機票張數和住宿房租津貼額度上 最後是實力 人家說“沒那個屁股就別吃那個瀉藥” 一個庸才硬是拉上來位居高職,如果真的沒有相應的實力以及表現的話 就算老闆沒意見,其他同事在背後也是會唧唧喳喳的 你會體會到什麼叫做阮玲玉的名言:“人言可畏!” 補充說一下,大家往往會很在意職稱對於未來跳槽時的加分效果 但是如果沒那個實力的話,跳槽之後還是容易在試用期內被火掉的 ※ 引述《dangelmiku (蕾)》之銘言: : 我是碩畢生, 畢業後工作約三年了 : 中間換過幾次工作, 目前才終於確定自己的興趣 : 我工作以來的職等, 幾乎都是"專員" : 以前的工作性質不同, 所以無法當資歷累積那就算了 : 現在的工作做了快一年, 因為公司某些因素而決定換跑道 : 新的offer與目前工作是同性質, 職等還是"專員" : 想請問通常要多久, 才會有往上升一等的機會? -- ========================================================================== 背起行囊遠赴大陸工作,初來乍到如何是好?遇到法律問題咋辦?還有啥該注意的? 上海第一財經廣播 浦江之聲電臺(AM1422) 《台商家園》節目 《談情說案》板塊 隔週五下午1:30首播,晚間8:30重播,主持人書玥和發哥邀請各位WICers共同來關注 您也可以下載手機APP“TuneIn Radio”, 即可通過內建的浦江之聲電臺位置來收聽 ========================================================================== ※ 編輯: hsiawenc 來自: 121.76.253.53 (03/24 14:49)

03/24 15:59, , 1F
355 P 幣,我們家的專員等同課長,被升的很爽,沒升的看戲
03/24 15:59, 1F

03/24 23:58, , 2F
推中肯~受益良多~謝謝^^
03/24 23:58, 2F
文章代碼(AID): #1FRMp347 (Sal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RMp347 (Sa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