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不只是說說而已-「道德消費」這件事

看板Social-Ent (社會企業)作者 (單車霹靂遊俠)時間12年前 (2012/11/29 00:4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不只是說說而已-「道德消費」這件事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614/130/775 編譯:繆葶 編按:原作者Dan Osusky是B Revolution Consulting 的合夥人之一,同時也是B Revolution's ezBcorp的營運長,提供社會企業關於商業營運的建議,盼為社會企業建立 知識框架,借而帶出社會企業多方面的影響力。 「道德消費」不過是說說而已?根據最近一份研究指出,約有30%的民眾認為自己是「道 德消費者」,然而其中只有3%真正言行合一,這樣的現象被稱做「3:30的矛盾」(3: 30 Paradox)。近來有兩篇關於這個議題的研究,分別是Michal J. Carrington, Benjamin A. Neville的《為何他們總是言行不一?》(Why ethical consumers don’t walk their talk)以及Michael Skapinker的《難以捉摸的道德消費者》(In search of the elusive ethical consumer)。 如果研究屬實,看起來「道德消費」的商品,需求並沒有這麼高,相對地也會降低了企業 生產這些商品的意願。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這些肩負社會責任的企業,只需要 一個適當的解釋,就能將它化作另一個商機。 矛盾所在 有部分解釋認為,這些將自身定義為「道德消費者」卻沒有落實的民眾,如果不是沽名釣 譽就是缺乏自我意識。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這些人可能是迫於壓力,選擇一個較符合社會 期待的「好」答案。但是這種說法要怎麼解釋另外70%的多數呢?顯然社會壓力並不是主 要原因。 參與研究的學者認為,這種矛盾來自於成為一名「道德消費者」的重重門檻。畢竟願意在 消費道德產品之前,先了解大量的商品資訊,同時支付額外的費用的人並不多。因此,就 像文章前面提到的,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況下,僅有極少數民眾能夠落實「道德消費」 ;換言之,只要能將門檻降低,就能夠吸引更多民眾購買,也將有更多民眾成為「道德消 費者」。 除此之外,真正的「道德消費」並不是單單「Yes」或「No」就可以解釋的,我們應該要 了解的是,究竟「道德消費」吸引民眾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肩負著社會責任的企業而言… 若是這「3:30的矛盾」肇因於太繁雜的商品資訊及過高的價格讓人怯步,企業大可將其 解讀成:只要道德產品不那麼複雜,就會有更多民眾真正的躋身成為「道德消費者」。 簡化這些負擔可以從幾點著手:首先,讓商品的價格變得更有競爭力。一般民眾可以接受 「道德消費」在合理的範圍內略高於同質性的產品。若是能讓產品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上 市,消費者願意購買、需求增加,會吸引更多企業願意投入道德產品,創新與競爭的市場 機制自然會幫助產品找到合理的價位。 除了價格,企業應該要讓「道德消費」性的商品更容易被看見。一般而言,這種商品不是 難找,就是無法辨識出它究竟是不是「道德消費」。越來越多以道德消費為訴求的電子商 務網站也許是解決之道;另外,透過第三方認證及銷售,能夠使消費者更容易地依照著自 身喜好來進行購買。當這些管道漸漸成熟,就可以逐漸消弭道德消費者「3:30的矛盾」 的落差。 究竟怎樣才符合道德消費? 所謂的「道德消費」,一般認知就是購買那些產生正向影響或是將負向影響降到最低的商 品。事實上,道德消費的意義並不僅於此。道德消費者關注的不單單只是企業做了什麼, 更重要的是生產背後的動機。如果消費者無法認同背後的動機,「道德消費者」也不會產 生購買慾望。 Skapinker的文章中提及了聯合利華的案例。聯合利華一直到綠色和平組織釋出產品的負 面消息之後,才開始改進商品,結果消費者不買單而導致挫敗。這就是因為「道德消費者 」期待企業能夠分享他們從商品販賣取得的利益,而非一昧追求利益。至於該如何區分出 兩者的差別,就是企業需要面臨的挑戰。 社會企業與B型企業的價值就是建立在他們成立的目的上,吸引道德消費者的目光,也是 他們所擁有傳統產業不能比擬的優勢;然而該如何將理想化為現實商業模式並廣為消費者 所接受,消弭「3:30的矛盾」,正是他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資料來源 Why Ethical Consumers Talk the Talk But Don't Walk the Walk 延伸閱讀 購買良心商品的趨勢成為新商機 http://www.seinsights.asia/news/131/571 -- 更多有關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 社企流─台灣第一個華文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 http://www.seinsights.asia/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粉絲團 http://ppt.cc/OHGY 社會企業討論區 PTT1 看板《Social-En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7.123.4
文章代碼(AID): #1Gja10Ma (Social-Ent)
文章代碼(AID): #1Gja10Ma (Socia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