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A380的啟示

看板Soft_Job (軟體人)作者 (ggg)時間18年前 (2007/11/20 09: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StubbornLin (Victor)》之銘言: : 我個人覺得這個飛機的開發實在是太驚人了 : 各種領域的結合,跨國的合作 : 商業策略上的賭注,一個是點對點的策略 : A380是大轉運站到大轉運站再分支出去的策略 : : 這系列影片,從開發、測試、交機 等等 : 相當多的觀點,其中出現了各種工程會發生的問題 : 商業問題,面對問題和幾百憶豪賭的壓力 : 是怎樣解決問題 : : 交機延後、時程管理、測試後修正設計、安全認證等等 : 我覺得這樣的經驗都可以應用在軟體產業中 : 很多地方都跟軟體產業很像,只是安全要求沒有飛航那麼高 : 其實如果是小形的專案還好 : 但是如果是大形的專案,越大形就越容易出現像A380裡出現的一些問題 : : 例如在我剛看的那集交機的部份 : 他們因為法國和德國的設計軟體不同,導至電路不合 : 整個生產線停頓,損失了好幾憶 ======= 記得台灣在台幣升值的那段歲月也曾透過華航買波音十多架 747 , 根 據國外合約有採購的回饋(主要是銷售員的回扣), 像電信交換機就將金 額用於教育部給台灣研究生出國到 AT&T Bell Lab 的進修. 波音的案 是改為技術合作買波音的一些 Know How 引進與合作, 記得是要求合作 做飛航訓練的模擬器及加入航空電子儀表有關的軟體開發. 後來 90 年代大陸購買時是合作做飛機的尾翼段, 記得當時工研院 還曾提出做座艙的座椅與音聽視訊, 好像安規與壽命要求還是改採資策 會的航電模擬器為回饋引進案. 大飛機涉及大金額與買主, 大家分工出資造一部份再整機買回去用 比較容易促銷也不會有完全壟斷的感覺. 做飛航訓練的航電模擬器自己用, 算是台灣很聰明但也算是太聰明 卻不敢承擔責任的一例. 記得學校當年由x管教師帶領學生做的先進選 課系統, 因為其規範優異還比賽得了大獎, 體育與通識選課可以有志願 分發, 確實是全國未有的先進. 但最終實作的軟體系統卻無法交付可靠 的運作時, 拖了幾年下年, 一家有五個博士頭兄弟的人終於忍不住說: 其大哥在軟科園區的經驗, 發現台灣還是寫寫自己玩的電玩程式可以, 要涉及合作與可靠安全的高價值軟體實在很難. 這種批評實在很難讓在 台灣呆久的人心裡好受. 為了解決這個懸案, 還特地針對劃卡讀卡不可 靠欠缺人工核驗的毛病, 很大膽的改為幕前點選網上核驗的網路系統, 所有先進的志願需求也同意照做, 甚至也針對不同系所課目每個課程都 可以事前填表選勾各種篩選分發條件. 在嚴格要求下, 承接人員對這個 軟體開發私下都由支援合作的一人按同一規格, 做出相同功能的模組, 互相比對結果, 測試各自模組的正確性. 在講求處理規範程序與嚴格核 驗的要求中, 這個系統在不到一個學期後就上線測試正式使用. 所以, 台灣的軟體發展問題基本上是聰明有餘, 決心不足. 假如像 PC 硬體製 造一樣, 是接受國際來往的嚴格要求下, 自然的潛能就被激勵出來, 一 旦給太多寬鬆的選擇, 沒有明確的規範規格, 甚麼減價驗收, 打折又打 折的事就層出不窮. 將來花大錢買東西想參與開發也沒人敢給真刀實槍 的機會, 當真就只有寫那種當機就 reset 重來的軟體嗎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1.146
文章代碼(AID): #17GZaY_2 (Soft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文章代碼(AID): #17GZaY_2 (Soft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