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何指數投資者要打死不賣股票
做任何投資交易前都應該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1. 這筆交易在賺什麼錢/這筆交易為什麼會賺錢
2. 該如何達成
對於投資大盤的人來說,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分別是:
1. 賺取股票的風險溢酬
2. 分散購買006208+0051+006201, 或者使用大小微台指期等等
由於目標是賺取股票的風險溢酬, 賣出股票換成例如債券的時候, 這部分的報酬就沒了,
當然就沒有出場的必要。如果要在這之上進一步討論風險和報酬的選擇, 就涉及現代投資
理論的範疇, 不再深入討論。
當然市場上能賺的錢不只有股票的風險溢酬。舉這陣子討論度很高的巨人傑來說, 他在書
裡寫到自己某一陣子做的是某種概念上的現貨與期貨市場價差交易; 某一陣子也做事件交
易, 例如馬習會, 拜習會等等。這種交易當然就不可能抱著不出場, 因為要賺的是很明確
的某段價差而已。
也就是說不問要賺什麼錢, 單純討論進出場根本沒有意義, 單純引戰而已。
補充回覆前面某篇提到200MA的策略, 沒有進一步解說, 這個策略就缺乏明確的獲利
邏輯。也無法更進一步討論要怎麼優化。
舉例而言, 如果使用200MA作為判斷市場趨勢的訊號, 輔助判斷該股票或商品是否進入
上升/下降趨勢。那就很多層面可以討論, 例如
1. 為什麼一定有"趨勢"而不會馬上反應完?
2. 什麼情況市場會存在有可捕捉的長期趨勢?什麼情況沒有?
3. 要捕捉市場趨勢有沒有更合適的指標?
回到賺取股票的風險溢酬這個邏輯, 只要市場參與者平均是風險趨避就能成立。
而200MA這個策略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長期下會不會成立就是採取這個策略的人需要
做的功課。
而在股市裡面長期下來, 能賺到的錢就是你能力能賺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76.1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22492395.A.9BA.html
推
08/01 14:07,
6月前
, 1F
08/01 14:07, 1F
※ 編輯: JohnGalt (140.112.176.116 臺灣), 08/01/2024 14:26:15
推
08/01 14:09,
6月前
, 2F
08/01 14:09, 2F
推
08/01 14:13,
6月前
, 3F
08/01 14:13, 3F
推
08/01 14:14,
6月前
, 4F
08/01 14:14, 4F
推
08/01 14:14,
6月前
, 5F
08/01 14:14, 5F
推
08/01 14:19,
6月前
, 6F
08/01 14:19, 6F
→
08/01 14:22,
6月前
, 7F
08/01 14:22, 7F
推
08/01 14:24,
6月前
, 8F
08/01 14:24, 8F
推
08/01 14:25,
6月前
, 9F
08/01 14:25, 9F
→
08/01 14:27,
6月前
, 10F
08/01 14:27, 10F
推
08/01 14:32,
6月前
, 11F
08/01 14:32, 11F
推
08/01 14:32,
6月前
, 12F
08/01 14:32, 12F
推
08/01 14:35,
6月前
, 13F
08/01 14:35, 13F
推
08/01 14:39,
6月前
, 14F
08/01 14:39, 14F
推
08/01 14:41,
6月前
, 15F
08/01 14:41, 15F
推
08/01 14:41,
6月前
, 16F
08/01 14:41, 16F
→
08/01 14:41,
6月前
, 17F
08/01 14:41, 17F
→
08/01 14:41,
6月前
, 18F
08/01 14:41, 18F
→
08/01 14:43,
6月前
, 19F
08/01 14:43, 19F
→
08/01 14:43,
6月前
, 20F
08/01 14:43, 20F
→
08/01 14:47,
6月前
, 21F
08/01 14:47, 21F
推
08/01 14:48,
6月前
, 22F
08/01 14:48, 22F
→
08/01 14:50,
6月前
, 23F
08/01 14:50, 23F
理論上陸股也應該要有風險溢酬, 問題是股價有沒有辦法修正到合理低點
不能的話是為什麼 XD
※ 編輯: JohnGalt (140.112.176.116 臺灣), 08/01/2024 14:52:56
→
08/01 14:50,
6月前
, 24F
08/01 14:50, 24F
推
08/01 14:52,
6月前
, 25F
08/01 14:52, 25F
推
08/01 15:19,
6月前
, 26F
08/01 15:19, 26F
推
08/01 15:20,
6月前
, 27F
08/01 15:20, 27F
→
08/01 15:20,
6月前
, 28F
08/01 15:20, 28F
→
08/01 15:21,
6月前
, 29F
08/01 15:21, 29F
推
08/01 15:22,
6月前
, 30F
08/01 15:22, 30F
→
08/01 15:29,
6月前
, 31F
08/01 15:29, 31F
→
08/01 15:29,
6月前
, 32F
08/01 15:29, 32F
→
08/01 15:29,
6月前
, 33F
08/01 15:29, 33F
推
08/01 15:34,
6月前
, 34F
08/01 15:34, 34F
→
08/01 15:34,
6月前
, 35F
08/01 15:34, 35F
→
08/01 15:34,
6月前
, 36F
08/01 15:34, 36F
推
08/01 15:35,
6月前
, 37F
08/01 15:35, 37F
→
08/01 15:35,
6月前
, 38F
08/01 15:35, 38F
→
08/01 15:35,
6月前
, 39F
08/01 15:35, 39F
→
08/01 15:35,
6月前
, 40F
08/01 15:35, 40F
補充一點意見好了...
開x倍槓桿會讓期望報酬增加x倍
但會付出波動損耗, 這和x^2成正比
再加上開槓桿的交易成本
這裡有兩種思維, 第一種是要放大市場報酬, 但因為未來的波動不可知
可以選一個小一點倍數, 例如1.1~1.3, 有多賺就好
第二種是搭配某種對未來的預測調整槓桿比率, 這建立在預測能力之上
推
08/01 15:35,
6月前
, 41F
08/01 15:35, 41F
※ 編輯: JohnGalt (140.112.176.116 臺灣), 08/01/2024 15:44:31
噓
08/01 15:43,
6月前
, 42F
08/01 15:43, 42F
→
08/01 15:43,
6月前
, 43F
08/01 15:43, 43F
推
08/01 15:46,
6月前
, 44F
08/01 15:46, 44F
※ 編輯: JohnGalt (140.112.176.116 臺灣), 08/01/2024 15:48:11
推
08/01 15:51,
6月前
, 45F
08/01 15:51, 45F
→
08/01 15:51,
6月前
, 46F
08/01 15:51, 46F
→
08/01 15:51,
6月前
, 47F
08/01 15:51, 47F
納指在我看來就是比SP500放更高權重在大型股上
所以根本的問題是為什麼近年大型股會長期跑贏大盤,
而小型價值股"看似"死透了
不過這不是我的戰場 我等高手研究解說 XD
※ 編輯: JohnGalt (140.112.176.116 臺灣), 08/01/2024 15:54:43
→
08/01 15:53,
6月前
, 48F
08/01 15:53, 48F
推
08/01 16:20,
6月前
, 49F
08/01 16:20, 49F
→
08/01 16:21,
6月前
, 50F
08/01 16:21, 50F
→
08/01 16:21,
6月前
, 51F
08/01 16:21, 51F
→
08/01 16:23,
6月前
, 52F
08/01 16:23, 52F
→
08/01 16:23,
6月前
, 53F
08/01 16:23, 53F
https://www.google.com/url?sa=t&source=web&rct=j&opi=89978449&url=https://foro.masdividendos.com/uploads/default/original/1X/a8ba34a1c6b2ff3dc74ca0689eda699a7d99a1cd.pdf&ved=2ahUKEwiXiOfFr9OHAxUrZvUHHSOPC50QFnoECBMQAw&usg=AOvVaw0OQ-KKbuaHR3XadlldpvFt
幫補個文章連結
這策略的邏輯是200MA以上波動低 報酬高 適合開槓桿
200MA下方波動高 報酬低 轉作債券
推
08/01 17:18,
6月前
, 54F
08/01 17:18, 54F
愛您
※ 編輯: JohnGalt (140.112.176.116 臺灣), 08/01/2024 17:36:19
推
08/01 17:38,
6月前
, 55F
08/01 17:38, 55F
XDD
1. 它就是某種預測波動的指標, 我會做的就是把它跟其他指標放一起測看看表現會不會
更好。
2. 還有我不太確定200MA策略的獲利是真的來自低波動還是追逐趨勢動能的結果
(或兩者都有?)
3. 所謂過去的數據不反應未來指的就是不懂這個指標是基於什麼理由可以預測波動
所以也無法知道未來這個理由會不會繼續成立。
在這個情況下, 我會用到這個策略開始慢慢無效為止。
※ 編輯: JohnGalt (140.112.176.116 臺灣), 08/01/2024 18:02:22
推
08/01 19:47,
6月前
, 56F
08/01 19:47, 56F
推
08/02 09:59,
6月前
, 57F
08/02 09:59, 57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Stock 近期熱門文章
735
1490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