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政府政策與小校危機 2010-7-29 21:28

看板Teacher (教師)作者 (叫我酷外公。)時間15年前 (2010/07/31 15: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8370 政府政策與小校危機 2010-7-29 21:28 ■李榮富 從整個經濟的觀點來看待小型學校所存在的價值,及從文化、歷史的角度,來看待小校存 在的意義,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價值及意義。以臺北縣而言,它的小型學校的數量及位置 ,及它所呈現出來的文化背景,是整個國家的小縮影。臺北縣的小校,有的在山裡,如九 份國小、瓜山國小等山裡的小學,也有的在海邊,如福連國小、澳底國小等等,這些學校 所呈現出來的村落意義及文化深層,常常是一段長長的故事。 所以政府在面對小校政策時,總是以經濟的規模及負擔的價值,來看待小校,其實這種說 法是不精準的,也是不符合現在小校所呈現出來的文化意義及聚落情感。這種東西常常是 無價的,但是我們面對這些無價的東西時,我們企圖去用經濟的、用財政的觀點去思考時 ,我們所做出來的判斷,將是無可避免的錯誤及價值誤判。所以我們必須要回過頭來去思 考,政府面對這些小校時,它呈現出來的是什麼意義?是從歷史去看、從文化去看、從聚 落去看、亦或是從小朋友的成長歷程去看、或者是從經濟的財政的角度去看?當我們試圖 從多面向檢視小型學校政策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思考問題不是廢不廢校,而是如何轉型 的問題。 甚至於更進一步的說,如何引進外部文化支援,甚至如何跟聚落做結合,共同撐起這一個 文化意義及聚落價值,因為一個學校在一個村莊的意義,常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以臺北 縣的鼻頭國小來說,鼻頭國小是那一個漁港中,一個非常具文化意義的地方,在這個漁港 中,除了鼻頭國小以外,已經沒有更多可以去學習及理解文化的地方。但是我們又常常必 須思考的是,當學生慢慢稀少時,如何去壯大鼻頭國小?如何去讓鼻頭國小更能引進外部 的學生,及強化鼻頭國小內部的吸引力?甚至於不被鄰近的貢寮國小所消滅,那才是問題 的核心,而不是去探討從經濟上,學生學習的競爭力。因為小校所呈現出缺乏同儕競爭所 引起的家長疑慮,這些點事實上才是我們所必須要去思考的。但是我們的政策在研擬的過 程中,總是期待很迅速的能夠做出決定、並且做出理解,甚至於採用所謂的民主程序,要 去解決一個來自於文化、來自於歷史、甚至於來自於聚落故事的一個機會,這種思考的過 程,難道沒有該被檢討及調整的空間嗎? 以教師組織長期關注偏遠地區的問題而言,其實每一個地區所呈現出來的問題及壓力,事 實上總有其極大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常常會因為政府法令上的必須一致性,及公務人 員必須要依法行政的行政準則,所引起的簡易判斷。所以當這些簡易判斷放在一個必須要 深層去思考、討論的問題身上時,不足性事實上是被呈現出來,甚至荒謬性就會在這個討 論過程中,不斷的被強化。因為法令上的一貫價值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在小校政策中所呈 現出來的問題,其實是相當有趣的。公部門在這塊的不足,其實這幾年來已經慢慢的被理 解、看到並發現。 那下一步我們要問的是,如果已經被理解、看到、發現了以後,再來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 度,去看待小校問題的政策,是任由自然的發展,亦或是政府的那端面對所呈現出來的問 題,接受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更進一步的是要撐起所必須要看到的價值及意義。那我們 現在是不是應該要有所行動、有所作為,甚至於應該要把全台灣所有的小校,做一套完整 的分析,及存在意義價值的各種不同評估及呈現,而不是當作是一個簡單的旅遊事業,亦 或是簡化成簡易的遊學機制。是否應該思考的是那是我們的文化資源、我們異於其他國家 所沒有的歷史特性;我們如何看待這些隱藏在山邊、在海邊一個個美麗的故事,還是當成 是當發生土石流後,聚落的避難所? 事實上,小校的問題是應該被嚴肅看待及論述的,真的不是一個小問題,是一個教育的大 問題,但是小校所面對的人的數量,是如此這般的稀少及渺小,小校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及 歷史價值,是如此這般的深層及雄厚,而令人讚嘆。但我們要思考的是,我們是不是太強 調人數的意義及價值,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於數人頭的看待問題。當我們習慣於數人頭式的 看待問題時,那小校的問題就是一個非常小的問題,你只要從經濟上的、財政上的、民主 上的;甚至於進一步的再包裝。為了讓小孩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時,如果再多一項,因為這 一切,都是為了讓小孩子不至於因為沒有同儕,而讓學習效果中的那個同儕刺激的部份, 那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美麗的包裝,在搭配這個包裝下,小校沒有一絲任何存在的價值, 但試問我們是應該用這種方式,來思考小校政策嗎? (台北縣教師會理事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236.11 ※ 編輯: YOPOYOPO 來自: 114.44.236.11 (07/31 15:51)
文章代碼(AID): #1CKzLz7u (Teacher)
文章代碼(AID): #1CKzLz7u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