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共政策平台廢除校事會議連署達標

看板Teacher (教師)作者 (絲摩利多)時間17小時前 (2025/10/24 20:43), 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7人參與, 1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革命的目的,不只是推翻窠臼腐敗的過去,更是為了建立美好的未來! 自928陳抗之後,我鮮少發文,一方面是為了休養生息,為接下來的行動做準備,另一方 面也在幫忙撰寫新的教科書內容,有感於清末民初的紛擾,大家大多只認識孫中山、袁世 凱這類領頭羊的角色,卻忽略了憲政法治的幕後推手--宋教仁。 其實每個制度的催生者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教改聯盟、人本教育基金會、校事會議的 制定,背後也都背負著維護學生受教權、保障兒少人權的大旗,其推動者,不外乎跟風「 反威權」、「轉型正義」這些口號有關。在這邊我們姑且不談論他們是不是曾遭受過戒嚴 時期的迫害,或與執政者利益掛勾有關,我們就其理念和為了達成其目的的手段來做論述 。 其一,「反威權」的理念不該建立在「仇師」的立場上。現代的教師早已不是為了灌輸封 建教條的幫兇,擔任教職除了在師培系統嚴格的篩選下,還要經歷殘酷的教師甄選淘汰, 絕大多數擔任教職的,都是年輕時抱著理想,放棄在業界有其他更高發展性的機會,熱情 投入在與師生互動的傻瓜,然而,教師也是人,在教學熱情與現實衝突中,難免會有失周 全,多少出了差錯,而這些自詡為時代革命者的專家,非但不理解其動機,更往死裡打, 這種違反「比例原則」的做法只會消磨年輕教師的理想,最後只能採取消極的「五洲製藥 教學法」:先避免副作用,再講求效果。「仇師」最後必然造成「缺師」!試問,還有年 輕優秀的人才願意放棄高薪作育英才嗎?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堪憂,而這是這些革命者的「 願景」嗎? 其次,雖然校內具備了內部的監督機制,但不可否認的,仍有極少數的不適任教師存在, 但這些極少數的老鼠屎,也是其他多數老師同事所不齒的,會「師師相護」,也是背後有 權勢的民代,或校長袒護的結果,不適任教師處理的機制應從這裡著手,校事會議根本就 搞錯重點了!反而助長了「東廠」的氣焰,讓這些「山大王」、「土皇帝(后)」形塑警 總的機會;而謙卑為懷的好校長,他們也會背負著開與不開究責的兩難,進退維谷。這些 革命家,為了消滅一個過去歷史的地獄,讓認真的教師們,在缺乏信任的環境蒙受不白之 冤,打造了更可怕的現世「阿鼻地獄」而不自知,這也是他們所謂的「願景」?法國大革 命後的羅蘭夫人,在恐怖統治的斷頭台前大喊:「自由呀!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再者,這些革命者,自以為是「孫中山」,打著維護民主人權的大旗,卻不自知的成了「 袁世凱」,塑造新的權力和利益分贓的共犯結構。其實台灣的未來,需要的不是孫中山, 也不是袁世凱,而是憲政法治之父「宋教仁」,沒有法治的精神,自由會被濫用、權力又 會被膨脹,最後還是淪落在少數的權貴之中,要有超然的憲政精神,才能讓國家機制在公 平正義下繼續運作。沒想到最後這些革命家成了「毛澤東」,養了一群濫訴的「紅衛兵」 ,不懂事的學生、情緒化的家長不必再為自己說的話、做的事負擔任何責任,只要血口噴 人,就能讓認真的老師蒙受不白之冤,道德成為綁架老師的工具,校事會議「有罪推定」 公然違反憲政精神,成為台灣人權、法治教育的喪鐘,公平正義蕩然無存! 最後,在通過公民連署「廢除校事會議」的此刻,我們這群有良知、有勇有謀的夥伴,也 在掀起一場新的革命,期許全教協、全教產、全教總及各位同志們,團結一致的時刻到了 ,不必再隱姓埋名、彼此猜忌,諸位不是亂黨,而是新的正義之聲,是為了謀取台灣民主 、人權、法治教育之福,切莫再犯以上這些大忌! https://i.imgur.com/9nKnIRW.jpeg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FgSzMKbz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8.1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761309807.A.D67.html

10/24 21:56, 16小時前 , 1F
10/24 21:56, 1F

10/24 22:24, 16小時前 , 2F
10/24 22:24, 2F

10/24 22:56, 15小時前 , 3F
10/24 22:56, 3F

10/25 08:19, 6小時前 , 4F
10/25 08:19, 4F

10/25 11:13, 3小時前 , 5F
10/25 11:13, 5F

10/25 11:36, 2小時前 , 6F
10/25 11:36, 6F

10/25 13:21, 1小時前 , 7F
10/25 13:21, 7F
文章代碼(AID): #1e-tHlrd (Teacher)
文章代碼(AID): #1e-tHlrd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