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觸控與顯示產業的進化與觀察

看板Tech_Job (科技人)作者 (skura)時間3小時前 (2025/05/13 01:47),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3人參與, 56分鐘前最新討論串1/1
距離上次發文已過三年,期間對觸控與顯示產業有了更多體悟與實務經驗的累積。本文不 再深入顯示器的基本原理,這部分交由 AUO 和 Innolux 等專業面板廠的領域。此次聚焦 於驅動 IC 與觸控整合方面的產業觀察與技術趨勢。 驅動 IC 架構概述 要了解顯示產業,就得先了解 LCD 顯示模組中幾個關鍵的驅動元件: 1. Gate IC ‧控制 LCD 垂直掃描方向的 Gate(掃描線)開關,通常位於螢幕短邊。 ‧每個 channel 對應一條 Gate 線。為降低成本與節省空間,廠商發展出 Dual-Gate、Triple-Gate 等架構,提升驅動效率與面板整合度。 2. Source Driver IC(又稱 Driver IC) ‧負責橫向的 RGB 資料輸出,通常排列在螢幕長邊。 ‧常見輸出配置如 720、960、966 pins。 ‧FHD(1080×1920)畫面中,橫向需要驅動的點為 1920×3(RGB)= 5760 channels。 若採用 960-pin 的 Driver IC:5760 ÷ 960 = 6 顆 Driver IC 才 能完整驅動畫面。 3.Timing Controller(T-Con) ‧當主控端(Host)將影像訊號傳送給 T-Con 後,T-Con 負責解析畫面時序,並精 確控制 Gate IC 與 Driver IC 的動作時機。 ‧決定哪個時刻該輸出哪個像素的 RGB 強度,對畫質與穩定度影響極大。 4. PMIC(Power Management IC) ‧根據 T-Con 的控制要求,產生各類基本電壓(如 GMA reference),供 Driver IC 輸出正確的 Vout。Driver IC 會根據這些基準電壓,再透過內部電阻陣列計算 實際輸出值。 5. Level Shifter ‧負責邏輯電壓(如 1.8V/3.3V)的轉換與傳遞,確保 IC 間訊號兼容與穩定性。 觸控技術:In-cell vs On-cell ‧On-cell:觸控感測器層與 LCD/OLED 面板為分層設計,目前支援 OLED 和 LCD。 ‧In-cell:觸控功能內嵌於 LCD 畫素層中,節省空間、成本更低,但目前尚未 完全解決 OLED 上的整合技術挑戰。 註:觸控的掃描方式(含 Driver/Touch 的通道設計、主動式觸控筆的掃描時序等)屬於 各家高度專有技術,在此不做深入說明。有興趣者可自行 Google 或問 ChatGPT。 TDDI(Touch &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概念演進 ‧傳統 OGS 架構中,Touch IC 與 Driver IC 為獨立晶片。 ‧隨 On-cell / In-cell 技術成熟,兩者整合為一顆 TDDI 晶片,實現更高整合度, 但在部分應用中,T-Con 或 PMIC 仍可能因設計彈性或效能需求而保留為外掛 元件,因此 TDDI ≠ 完全單SoC。 市場應用區隔 < 10 吋裝置(手機、平板、高階觸控筆電)= TDDI(含觸控整合) > 10 吋顯示器、TV = DDIC(無觸控整合) < 50 吋 TV=SoC(整合 T-Con、DDIC、HDMI,...etc) 市場主要供應商概況 Novatek = 全面產品線,涵蓋 T-Con、Driver IC、Gate IC、PMIC、SoC,顯示 相關一應俱全。 Himax = 車用顯示技術領先,消費性產品相對較弱。 Synaptics = 高階 TDDI 領導廠商,聚焦智慧裝置與觸控體驗。 Goodix = 主攻中國市場,提供 TDDI + 指紋辨識整合解決方案。 FocalTech = 以中國中低階市場為主,近年積極布局車用應用。 Raydium = AUO 轉投資,擁有面板端資源優勢。 LX Semicon = 主要供應 LGD,對韓系以外客戶滲透率低。 Samsung LSI = 專供三星自用,市場主要集中於三星設備。 T-Con 輸出端 Interface 類型 不同面板廠與應用需求導致 T-Con 到 Driver IC 的傳輸標準多樣化,列出常見幾種: 1.CEDS 2.CMPI 3.USI-T 4.mLVDS 5.CSPI/CHPI 6.ISP Panel的interface眾多,因此,T-Con和driver IC的產品規格制定和Product roadmap 需審慎評估Interface 的市場與客戶採用率,避免投注資源於逐漸式微的傳輸協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165.236.6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747072047.A.A76.html

05/13 01:57, 3小時前 , 1F
認真分析發文,給推!
05/13 01:57, 1F

05/13 02:04, 2小時前 , 2F
才講了第一章…我想聽後面的..
05/13 02:04, 2F

05/13 02:04, 2小時前 , 3F
這只是overview吧?
05/13 02:04, 3F

05/13 04:02, 56分鐘前 , 4F
好文推推 N應該也在發展 OLED TDD
05/13 04:02, 4F

05/13 04:02, 56分鐘前 , 5F
I 請問這前景如何? 就touch or st
05/13 04:02, 5F

05/13 04:02, 56分鐘前 , 6F
ylus 算法而言 LCD跳OLED會有什麼
05/13 04:02, 6F

05/13 04:02, 56分鐘前 , 7F
技術瓶頸嗎?
05/13 04:02, 7F
文章代碼(AID): #1e8ZGlfs (Tech_Job)
文章代碼(AID): #1e8ZGlfs (Tech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