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2025年固態電池的最新發展動態
標題:2025年固態電池的最新發展動態
來源:iknow科技產業資訊室
原文網址:https://reurl.cc/EQQZLm
原文:
儘管鋰電池目前在電動車與儲能市場居主流地位,但固態電池因使用不可燃的固態電解質
,在安全性與能量密度表現更為優越,已被業界寄予厚望。然而,其在製造成本與量產良
率方面仍待突破。為此,各大廠商陸續投入研發資源,摩拳擦掌,期望在固態電池的量產
競賽中搶得先機。
1.豐田
汽車巨頭豐田將固態電池定位為次世代純電動車(BEV)的核心技術,並已將研發重心從
實驗室階段推進至量產階段。該公司預計於2027至2028年間實現首款搭載固態電池車型的
量產,並設定明確技術目標:實現約1,000公里的續航力,並於10分鐘內完成10%至80%的
快速充電。
為達成量產穩定性與成本控制,豐田與石油企業出光興產(Idemitsu)建立深度策略聯盟
,攜手興建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量產設施。透過此舉,豐田致力打造一條從關鍵材料到整
車應用的垂直整合供應鏈,以確保商業化所需的技術自主與供應穩定性。
2.QuantumScape
QuantumScape首創的「無陽極」鋰金屬電池設計,被視為突破固態電池瓶頸的關鍵技術。
2025年,該公司推出具備800 Wh/L能量密度 及15分鐘內從10%快速充電至80%的樣品電池
,並與Volkswagen旗下的PowerCo擴大合作與授權協議,象徵技術已邁向實用驗證階段。
對QuantumScape而言,送樣驗證不僅是技術里程碑,更標誌其正式從實驗室走向車廠實車
測試,對固態電池的商業化進程而言至關重要。Volkswagen的持續投資與深度合作,也被
視為對其技術成熟度與長期潛力的高度肯定。
3.Solid Power
Solid Power致力於開發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並在2024至2025年間持續深化與BMW與
Ford的聯合開發協議(JDA)。其中,BMW計畫在德國工廠複製Solid Power的試驗生產線
,以推動協同研發,而Solid Power則負責供應獨家的硫化物電解質材料。這項合作不僅
展現雙方的高度互信,也突顯Solid Power技術的關鍵價值。
另外,Solid Power在2025年1月獲得美國能源部(DOE)5,000萬美元撥款,用於擴大硫化
物固態電解質的連續生產能力。此舉顯示出,美國政府已將固態電池視為國家能源安全和
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一環。
4.三星
三星在2024年的InterBattery展會上公布了其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目標是在2027年實現
全固態電池(ASSB)的大規模生產。該公司已在韓國水原(Suwon)建立了固態電池試驗
生產線,並在2023年開始試生產原型樣品。三星的目標是實現900 Wh/L的高能量密度,並
在9分鐘內完成8-80%的超快充電。
5.ILIKA
英國公司ILIKA採取獨特的雙軌策略:一方面開發用於醫療植入物和物聯網(IoT)的微型
固態電池Stereax,另一方面開發用於電動汽車的大型電池Goliath。微型固態電池市場已
相對成熟,且利潤高,可為公司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和技術驗證。這使得ILIKA能夠在無需
過度依賴外部資金的情況下,持續推動風險更高、資本需求更大的電動車電池Goliath項
目的研發,並與Tata Sons旗下的Agratas公司合作,加速Goliath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6.輝能
台灣本土業者輝能科技在2025年的CES展上,展示了第四代全無機電解質電池,並宣布預
計在2025年底前進入量產階段。而下一代鋰陶瓷電池(LCB)已通過獨立檢測機構TÜV
Rheinland的認證,能量密度達359.2Wh/kg和811.6Wh/L,且在嚴格的過充測試中表現出高
度的安全性。
7.Factorial Energy
基於固態電池在量產成本上仍存在瓶頸,作為過渡產品的半固態電池技術應運而生。
Factorial Energy開發的半固態電池可利用現有鋰電池產線製造,大幅降低轉換難度與成
本,因而具備加速商業化的優勢。2025年4月,該公司與Stellantis宣布驗證出能量密度
375Wh/kg的車規級電池單元,並達成18分鐘從15%充至90%的快充性能。
8.寧德時代
全球最大的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近年來持續加大固態電池研發投入,並組建了一支超過
1,000人的龐大團隊。寧德時代已開始試產20 Ah的原型樣品,並專注於硫化物技術路線,
預計在2027年啟動小規模量產。
結語
整體而言,固態電池的研發已從實驗室探索逐步邁向商業化驗證,各大車廠與電池企業正
積極投入資金與資源,透過策略聯盟、送樣驗證與產線建置加速推進。短期內,固態電池
將以高端電動車與特殊工業設備等利基市場為主,但隨著量產良率提升與快充技術成熟,
可望實現更大規模的應用。值得關注的是,半固態電池也將在過渡階段扮演重要角色,為
產業開闢一條更務實且可行的演進路徑。
心得:
市場正處在一個「從夢想到實踐」的關鍵點。從豐田、三星到寧德時代等巨頭,都把固態
電池視為下一代電動車與儲能的核心,而像 QuantumScape、Solid Power、ILIKA 這類新
創則憑藉獨特技術切入,試圖在產業巨浪中找到定位。雖然大家都喊著2027、2028左右量
產的時間表,但從研發到實際大規模商業化,仍有製程良率、成本控制、材料穩定性等問
題待克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45.192.2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755844357.A.F4D.html
推
08/22 15:23,
3小時前
, 1F
08/22 15:23, 1F
→
08/22 15:23,
3小時前
, 2F
08/22 15:23, 2F
→
08/22 15:47,
3小時前
, 3F
08/22 15:47, 3F
推
08/22 16:37,
2小時前
, 4F
08/22 16:37, 4F
Tech_Job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23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