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高盛表示:AI 熱潮不是泡沫——它才剛剛開始

看板Tech_Job (科技人)作者 (analysis5566)時間10小時前 (2025/10/19 22:40), 編輯推噓-1(011)
留言2則, 2人參與, 9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高盛表示:AI 熱潮不是泡沫——它才剛剛開始 2025 年 10 月 16 日,下午 3:26(GMT+8) 作者:Huileng Tan https://i.imgur.com/oCJw3eV.jpeg
JOHANNES EISELE/法新社(AFP)經由 Getty Images 市場可能擔心 AI 泡沫正在形成,但高盛(Goldman Sachs)認為,這場 AI 熱潮其實還 只是開場而已。 該華爾街巨頭的分析師指出,目前的投資規模與潛在的經濟回報相比仍然相當小。 高盛分析師在週三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生成式 AI 所承諾的巨大經濟價值,足以支撐當 前的 AI 基礎設施投資。只要企業相信今天的投資能在長期帶來超額回報,目前的 AI 投 資水平就是可持續的。」 AI 正在帶來生產力提升,且需要龐大運算力 高盛分析師指出,他們的觀點主要基於兩個理由: 一是 AI 應用在已經部署的地方,確實帶來了生產力提升; 二是要釋放這些提升,就必須投入龐大的運算資源。 高盛估計,AI 所創造的長期生產力價值將遠超過前期投入成本。該公司預測,AI 的廣泛 採用可能會為美國經濟增加 20 兆美元 的總產值,其中約 8 兆美元 將成為企業的資本 收益。 分析師寫道:「生成式 AI 仍有望快速推動任務自動化,帶來勞動成本節省並提升生產力 。根據我們的基準預估,全面採用後,美國勞動生產力將增加約 15%,這個過程預計將在 十年內實現。」 以歷史標準來看,AI 投資仍屬「溫和」 儘管目前在晶片、伺服器和資料中心的支出創下歷史新高,但高盛認為,與以往科技革命 相比,AI 投資仍然屬於「溫和」階段。 該公司估算,美國的 AI 相關投資僅佔 GDP 的 不到 1%,而在過去的技術浪潮中,如鐵 路擴張、1920 年代的電氣化運動,以及 1990 年代末的網路泡沫時期,投資比例都達到 2% 到 5% 之間。 高盛分析師表示,他們仍然認為 AI 投資在宏觀經濟上的合理性「極具說服力」,並「不 太擔心」AI 資本支出的金額。他們指出,2025 年 AI 年度投資約達 3000 億美元,在該 技術的長期潛在回報下,這一規模是合適的。 贏家未必是今天花最多錢的公司 不過,高盛也承認,市場上存在一些「合理的疑慮」,特別是那些砸下最多資金的公司, 未必能最終獲利,因為硬體設備貶值速度非常快。 分析師認為,只要能在長期經濟價值中分得更大份額,投資的時機就沒那麼重要。但歷史 顯示,「先行者」不一定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他們指出,像鐵路和電信產業等基礎建設投資中,「第一批進場者」往往在過度建設後虧 損,而後來者則能以低價收購資產並獲得更好回報。這種情況也可能在 AI 時代重演。 分析師寫道:「當前的 AI 市場結構尚不明朗,無法確定今天的 AI 領導者是否會是長期 的贏家。」 他們補充說:「當輔助資產(例如半導體)稀缺且生產垂直整合時,先行者優勢較強—— 這意味著今天的領導者可能會表現出色——但在像現在這樣技術快速變化的時期,這種優 勢會被削弱。」 此外,早期採用者也在分散風險——他們同時使用多個 AI 模型,而非只依賴單一生態系 統,這也可能削弱現有巨頭的優勢。 投資動力尚未見頂 分析師指出,目前要判斷 AI 投資熱潮何時會退燒仍然困難,因為生產力的早期提升和模 型性能的持續進步,仍在不斷刺激更多投資。 他們寫道:「隨著 AI 投資循環最終從『建設階段』進入成熟期,投資確實會逐漸放緩, 硬體成本也會下降,但整體技術背景仍支撐著 AI 投資的持續成長。」 這份高盛報告出現在一場激烈的辯論之中:AI 是否正在吹出另一個科技泡沫? 上週,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與高盛的策略師們皆表示,若考慮到企業的盈利增 長、現金流與利潤率,目前 AI 股的估值並沒有像批評者聲稱的那麼誇張。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ai-bubble-boom-goldman-sachs-crash-risk-foreca st-outlook-valuation-2025-10?utm_source=chatgp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93.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760884859.A.AD5.html

10/19 22:47, 10小時前 , 1F

10/19 23:59, 9小時前 , 2F
10/19 23:59, 2F
文章代碼(AID): #1ezFXxhL (Tech_Job)
文章代碼(AID): #1ezFXxhL (Tech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