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 ask-why ]
討論串[問題] 薛丁格的貓
共 7 篇文章
內容預覽:
只是想確認一下.... 這是說假設甲乙兩粒子連續量幾千次自旋方向,. 甲測A軸乙測X軸,甲乙測得的值會相依,. 甲測B軸乙測X軸,甲乙測得的值會相依,. 但乙測得的值在上述兩種情況不能是同一種組合,. 所以不會是甲A軸甲B軸乙X軸本來都有固定的值,. 而是在我們開始測量甲和乙的時候,. 所以這看起來
(還有70個字)
內容預覽:
不用擔心,不只你一個人覺得神奇 LOL. 當然不會隨便兩個質子量起來都會相反,. 愛因斯坦當初是說「經過交互作用」的兩個基本粒子. 當然這個「交互作用」科學家的方法可多了. 以貝爾的實驗來說,他是以衰變產生的粒子對來實驗. 你可想像系統的物理量守恆,因此同時產生的粒子對必然會有相反的物理量. EPR
(還有570個字)
內容預覽:
我知道差別在哪了XD. 本來我是想說基本粒子是一種特殊的、位置飄忽不定的粒子,. 不過因為一般粒子是有位置有動量的,如果速度一直改變能量就會有變化,. 那就要有另一套理論來說明能量到底跑到哪去了.... (查了一下好像有點像費曼的路徑積分說法). 這樣看起來用波來解釋似乎比較合理,. 可是波打到東西
(還有238個字)
內容預覽:
測不準原理的解釋其實不該牽扯「測量」這件事,. 甚至名字都不該翻成「測不準」原理,翻成「不確定性」原理比較好點. 這麼說吧,測不準原理是「數學上的結果」不是物理上的結果. 也就是說,兩個「正則對易」的數學(物理)量,必然會產生不確定性關係. 例如動量與位置,它們在數學上就註定無法同時取得兩者精確的數
(還有489個字)
內容預覽:
其實有看過,只是太專業看不懂QQ. 想縮這裡的強者能不能解釋淺顯一點.... 敝人的理解是那些基本粒子是不斷活動的,. 在不同時間測量本來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比如假設阿扁總統身上有GPS定位,. 如果一天24小時不斷查定位,. 會測到阿扁有在台北的次數佔a%,在高雄的次數佔b%,在國外的次數佔c
(還有824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