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公務員「一張在職證明」就優貸 為何預算

看板home-sale (房屋交易)作者 (春日部四郎)時間5小時前 (2025/04/23 12:20), 4小時前編輯推噓27(28171)
留言100則, 22人參與, 31分鐘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godofsex (性愛戰神)》之銘言: : 公務員「一張在職證明」就優貸!為何預算1200萬最後選935萬物件:目標15年KO貸款 看到要加速還完貸款, 突然想起骷髏大前幾天發的文, 就是說多房族都乾淨無貸款,但買新預售第一間掛一 條件給很爛 的那篇。 兩篇一起看, 我突然串起來為什麼很多人說貸款困難了: 就是沒跟到版本更新。 以前確實很多人, 一般領薪水的那種,尤其是公務員, 領到錢把房地產當資金儲存池 買了一間、就開始有多的錢提前還貸款。 還完或快還完時,貸下一間八成。 無限循環最後好幾間。 不過自從第二戶七成開始,就有稍稍改變, 你不會在快還完時就買下一間。 成數被限。 你會清完才買。 到這階段,被限制的還不算大。 直到第七波,有房無貸沒寬限期、 第七.五波,銀行放貸只給真首購人道走廊, 就是擺明要檔上面說的這種玩法。 這套玩法的成本變很高。 不至於完全貸不到, 但這些高比例是公務員的一般人, 偏好找公股,但偏偏公股很可能直接不貸。 所以他們得到的訊息,就是銀行不放貸。 最後只能去民營, 講真的收入也不見得多高、不是什麼年薪高到銀行會給你好條件的。 遇到雨天收傘,當然趁雨打劫。 民營最終給的利率就很難看。 把他們操作慣性連起來, 突然理解難怪整天貸款悲觀。 那什麼是有跟上版本更新的做法? 就是第一戶掛一盡量不清。 你原本能慢慢還,累積到清掉整戶貸款的錢, 現在看是買股買債買中華電信。(依風險承受能力而定) 直到累積到下一戶能全額才買。 啊你會說,這樣,不就沒槓桿了? 買完掛四。 這樣你還是只有兩三成本金在裡面。 掛出來的錢,再去做投資。 PS. 我們堅絕反對,掛四的錢進房地產! 噁心! 看你要買個ETF還是債之類的 都好。 然後你繼續存第再下一戶錢, 同時,第二戶有租金收入, 掛出來的錢投資也有股債息收入。 這些錢認列收支,下一戶購買後掛四 也有收入能當貸款證明。 整理一下跟以前玩法的差異: 1. 要累積到全現金買,才有下一戶, 累積速度變慢很多。 2. 你不得不去買股債了 阿龍看你們以前玩法,房子風險太低,看了不爽。 幫你們增加一點配置去風險資產。 這就是為什麼阿龍說整體國家槓桿大、風險高, 結果反而不讓你買風險最低的房地產。 他就是要讓純購買房 這套玩不下去, 上點風險、增加知識門檻,勸退你買房。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8.242.6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45382017.A.702.html 補充一下知識門檻的部分,發出後才想到。 舉個例子, PI資格,雖然大家都著重於資金門檻, 但他還有一條 要操作過幾年資產。 這條就是知識門檻, (只是這個太容易被業務員操作繞過去,所以放個資金門檻, 而能達到這資金門檻的,大多都會有操作經驗。) 多房槓桿, 現在的玩法,就是要給你上個知識門檻。 (當然啦 這知識門檻 比PI低非常多,窮人版的) 你如果金融知識低到連掛四的錢要怎麼放, 不好意思,你被版本淘汰了。 現在,第一房首購綠燈, 但多房就是金融產品。 請具備資產(能全額)跟知識再來。 ※ 編輯: blargelp (49.218.242.61 臺灣), 04/23/2025 12:29:34

04/23 12:23, 5小時前 , 1F
你怎麼沒想過,阿龍不是怕你買房,是怕系統性風險?
04/23 12:23, 1F

04/23 12:24, 5小時前 , 2F
成屋就算了,去年預售屋最瘋的時候,你知道預售屋槓桿
04/23 12:24, 2F

04/23 12:24, 5小時前 , 3F
買ETF買債然後*0.6... 後面不說了
04/23 12:24, 3F

04/23 12:24, 5小時前 , 4F
還可以比成屋大得多嗎...
04/23 12:24, 4F

04/23 12:24, 5小時前 , 5F
屯房族 = 公務員、醫生 正解
04/23 12:24, 5F

04/23 12:25, 5小時前 , 6F
然後一堆網紅為了流量,狂推無限寬限,狂推預售槓桿...
04/23 12:25, 6F
感謝你的意見回覆,但我們不是在講這個層次的問題

04/23 12:28, 5小時前 , 7F
24年fomo 買房,25年fomo買股一直被割一直爽
04/23 12:28, 7F

04/23 12:28, 5小時前 , 8F
討論那麼認真幹嘛,幾個月就改變的事情
04/23 12:28, 8F

04/23 12:32, 4小時前 , 9F
無擔保信貸利率比房貸低就沒有風險?你們把楊金龍想太多
04/23 12:32, 9F

04/23 12:32, 4小時前 , 10F
了他就是看不爽房地產而已
04/23 12:32, 10F

04/23 12:33, 4小時前 , 11F
發生系統性風險有擔保還是無擔保對金融機構來說比較危險
04/23 12:33, 11F

04/23 12:33, 4小時前 , 12F
04/23 12:33, 12F
我是滿同意他動機單純看不爽房地產, 看不爽後,他怎麼阻止? 我跟你說,我一直也納悶房貸跟信貸差不多利率這件事。 但把上面我寫的那些串起來, 就知道他是透過把「無腦還貸囤房」的風險拉上去,藉此阻止繼續無腦買。 ※ 編輯: blargelp (49.218.242.61 臺灣), 04/23/2025 12:37:59

04/23 12:35, 4小時前 , 13F
他的房地產放款比例37%太高的數據依據是什麼?為什麼不是
04/23 12:35, 13F

04/23 12:35, 4小時前 , 14F
36%也不是38%?事實很明顯就是一個人爽不爽而已
04/23 12:35, 14F

04/23 12:38, 4小時前 , 15F
是。樓上大大說的沒錯,「成屋是有擔保」,那預售屋勒
04/23 12:38, 15F

04/23 12:39, 4小時前 , 16F
預售只有一張紙,系統性風險一來,是倒一串像肉粽...
04/23 12:39, 16F

04/23 12:39, 4小時前 , 17F
川普也只是看中國不爽而已就讓全世界大海嘯
04/23 12:39, 17F

04/23 12:40, 4小時前 , 18F
預售屋又不是央行管的,也沒有借款,唯一相關是好幾年前
04/23 12:40, 18F

04/23 12:40, 4小時前 , 19F
就堵住的借錢付預售屋
04/23 12:40, 19F

04/23 12:42, 4小時前 , 20F
現在預售禁換約根本不會有系統性風險,你沒辦法交屋就是
04/23 12:42, 20F

04/23 12:42, 4小時前 , 21F
賠已付款,不會進入市場
04/23 12:42, 21F

04/23 12:44, 4小時前 , 22F
會造成系統性風險是投機客胡亂殺出造成市場恐慌拋售,禁
04/23 12:44, 22F

04/23 12:44, 4小時前 , 23F
換約下就只是個人財務問題而已
04/23 12:44, 23F

04/23 12:44, 4小時前 , 24F
啊預售屋 禁轉只能交屋。會有人不算成屋後的負擔能力 只
04/23 12:44, 24F

04/23 12:44, 4小時前 , 25F
看簽訂款能繳多少去開槓桿嗎?
04/23 12:44, 25F

04/23 12:45, 4小時前 , 26F
真的是懶得講 又不得不回不然好像你講的是真的一樣
04/23 12:45, 26F

04/23 12:54, 4小時前 , 27F
笑死。有人不知道禁轉後的預售是不進市場的喔?
04/23 12:54, 27F

04/23 12:54, 4小時前 , 28F
已付款才多少?10%?20%?
04/23 12:54, 28F

04/23 12:55, 4小時前 , 29F
怎麼你們腦子這麼硬呢??系統性風險只能是買家的???
04/23 12:55, 29F

04/23 12:56, 4小時前 , 30F
賣家建商不會有系統性風險???
04/23 12:56, 30F

04/23 12:56, 4小時前 , 31F
隔壁中國第一波是買房的風險爆雷嗎???
04/23 12:56, 31F

04/23 12:57, 4小時前 , 32F
賣家早就因為土建融,小家死光光,剩大家爽,哪來的
04/23 12:57, 32F

04/23 12:57, 4小時前 , 33F
系統性風險?
04/23 12:57, 33F

04/23 12:58, 4小時前 , 34F
04/23 12:58, 34F

04/23 12:59, 4小時前 , 35F
欸奇怪欸 我這篇明明是說多房的購買策略,為什麼前幾樓
04/23 12:59, 35F

04/23 12:59, 4小時前 , 36F
好幾個0房仔來槓 還槓很低維度的問題
04/23 12:59, 36F

04/23 12:59, 4小時前 , 37F
一般講的系統性風險是指金融,也就是銀行。真金白銀
04/23 12:59, 37F
還有 23 則推文
還有 4 段內文
04/23 13:33, 3小時前 , 61F
老房最好的出路就是給收入穩定的人拿去整理流通
04/23 13:33, 61F

04/23 13:33, 3小時前 , 62F
PI他跟我說連續持有正二這種槓桿的五天就好了耶 幾年
04/23 13:33, 62F

04/23 13:33, 3小時前 , 63F
是真的嗎
04/23 13:33, 63F

04/23 13:46, 3小時前 , 64F
這套玩下來,蛋黃區會非常非常強勢。
04/23 13:46, 64F

04/23 13:47, 3小時前 , 65F
因為有能力開槓桿的都會往蛋黃區擠,第二戶第三戶
04/23 13:47, 65F

04/23 13:47, 3小時前 , 66F
現金買跟本別想
04/23 13:47, 66F

04/23 13:48, 3小時前 , 67F
XDDD 正二五天。他說是就是了吧
04/23 13:48, 67F

04/23 13:50, 3小時前 , 68F
這要玩日本那套喔?都會區房價貴到噴天,鄉下便宜到爆
04/23 13:50, 68F

04/23 14:00, 3小時前 , 69F
其實就是不要再用購屋貸款買房,而是直接全款現金買
04/23 14:00, 69F

04/23 14:00, 3小時前 , 70F
房,再掛四借周轉金套出來,套出來的錢買ETF,再質
04/23 14:00, 70F

04/23 14:00, 3小時前 , 71F
押把錢套出來,再把套出來的錢全款現金買房,如此就
04/23 14:00, 71F

04/23 14:00, 3小時前 , 72F
能維持槓桿,又能不觸犯規範。
04/23 14:00, 72F

04/23 14:08, 3小時前 , 73F
條件應該是3000萬淨資產(可灌點水) 600萬常駐交易
04/23 14:08, 73F

04/23 14:09, 3小時前 , 74F
有複數天槓桿商品交易經驗(以前其實主要是說期貨)
04/23 14:09, 74F

04/23 14:10, 3小時前 , 75F
5天正二應該是條件大致ok 只需要補槓桿交易
04/23 14:10, 75F

04/23 16:34, 57分鐘前 , 76F
不是打一開始就是像你說的這樣,台灣很多人(特別是最有
04/23 16:34, 76F

04/23 16:34, 57分鐘前 , 77F
錢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台灣4、5年級生),就是只會存錢買房
04/23 16:34, 77F

04/23 16:34, 57分鐘前 , 78F
這唯一的一種理財方式,賺來的錢全部買房,然後嘲笑也有
04/23 16:34, 78F

04/23 16:34, 57分鐘前 , 79F
做些其他配置的人很蠢,反正就蠢吧,沒關係,也是會有人
04/23 16:34, 79F

04/23 16:34, 57分鐘前 , 80F
像我,真的不想要所有資產都是在房地產。
04/23 16:34, 80F

04/23 16:36, 55分鐘前 , 81F
哪來的所有資產都在房地產?做夢夢到的嗎?
04/23 16:36, 81F

04/23 16:38, 53分鐘前 , 82F
這樣小換大反而卡死死?
04/23 16:38, 82F

04/23 16:39, 52分鐘前 , 83F
不靠買房就存不了錢的人大有人在,他們會說要是沒有買房
04/23 16:39, 83F

04/23 16:39, 52分鐘前 , 84F
(繳房貸),錢就不知道跑哪去,這種自制力程度的人還會
04/23 16:39, 84F

04/23 16:39, 52分鐘前 , 85F
講得自己好像多有財商一樣,就是防這種人阿,第二間開始
04/23 16:39, 85F

04/23 16:39, 52分鐘前 , 86F
,慢慢存吧,不靠房貸就存不了錢的人,一般到股市也是追
04/23 16:39, 86F

04/23 16:39, 52分鐘前 , 87F
高殺低、短進短出,常常輸一屁股,再來說嗚嗚果然只有房
04/23 16:39, 87F

04/23 16:39, 52分鐘前 , 88F
地產能賺錢。
04/23 16:39, 88F

04/23 16:42, 49分鐘前 , 89F
老一輩有些人退休時,定存200萬,身上兩、三間房子,沒了
04/23 16:42, 89F

04/23 16:42, 49分鐘前 , 90F
,日常開銷靠政府退休金,要大筆醫療費用靠保險、找子女
04/23 16:42, 90F

04/23 16:42, 49分鐘前 , 91F
,這種比例對我來說就是幾乎把錢都放在房地產上,的確不
04/23 16:42, 91F

04/23 16:42, 49分鐘前 , 92F
是「所有」,但以我個人價值觀而言,已經算是了,我自己
04/23 16:42, 92F

04/23 16:42, 49分鐘前 , 93F
不會這樣做。
04/23 16:42, 93F

04/23 16:43, 48分鐘前 , 94F
哎…還大有人在咧,鍘稻草人鍘的挺開心的。家族就有
04/23 16:43, 94F

04/23 16:43, 48分鐘前 , 95F
台北公務員以前在囤房的長輩啦,他們房子只是理財的
04/23 16:43, 95F

04/23 16:43, 48分鐘前 , 96F
其中一種,是屬於有合適的就買。
04/23 16:43, 96F

04/23 16:44, 47分鐘前 , 97F
這群長輩錢大多丟定存賺那幾趴
04/23 16:44, 97F

04/23 16:45, 46分鐘前 , 98F
當時取得房子的成本價跟存款比跟本小意思,不要拿後來
04/23 16:45, 98F

04/23 16:45, 46分鐘前 , 99F
膨脹的數字來比。
04/23 16:45, 99F

04/23 17:00, 31分鐘前 , 100F
靈屋仔最近昂聲 昂到開始膨脹了
04/23 17:00, 100F
文章代碼(AID): #1e26g1S2 (home-sale)
文章代碼(AID): #1e26g1S2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