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閒聊] 現在都更釘子戶的風向怎麼跟以前差這麼多
共 6 篇文章
內容預覽:
記得當初文林苑事件網路上的風向一面倒都支持王家. 「台北市政府強拆民宅」. 「你今天不站出來,下一個被拆的就是你家了」. 講真的我還真希望政府來拆房這樣就能強迫都更…. 當時的郝冰冰被罵成臭頭網友極盡嘲諷之能事. https://i.imgur.com/rDhF33r.jpeg. 但沒想到才過十幾年
(還有39個字)
內容預覽:
不為什麼. 就是搞了老半天. 那些社運仔、街頭仔、文藝青年、覺青、無產階級終於發現. 何必要付出自己的時間體力,去維護別人的財產. 何必幫比自己有錢那麼多的資產階級發聲罷了. 文林苑快蓋好的時候. 張景森就大肆嘲諷那些街頭覺青. https://i.imgur.com/SKbW6aG.jpeg. 「
(還有1104個字)
內容預覽:
以下對事不對政黨. 都更對國家城市發展絕對是正面的. 很可惜在台灣都更發展緩慢. 政客其實很不敢動這塊. 發容積獎勵就要得到圖利臭名. 這個藍綠任何政黨的人都受害過. 所以到後來都是一直重劃一直重劃. 放任一大堆地方的老市區凋零. 變成又破又舊的地方. 如果資源不多的縣市. 沒有都更的話 連公眾設施
(還有418個字)
內容預覽:
左派思維通常強調平等、正義和反壓迫. 他們認為街頭抗爭是一種直接表達不滿、喚醒公眾意識的方式. 透過街頭行動,也是一種身份認同的展現,他們通過「站出來」. 證明自己與「被壓迫者」站在一起,一起反抗「壓迫者」. 驅使他們行動的是:道德正義感. 不是實際是否獲得利益,不論是權力或金錢. 這也是為什麼街頭
(還有255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