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看緊荷包
看板medstudent (醫學生)作者ptau (lose yourself!)時間21年前 (2003/04/22 00:27)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 0人參與討論串1/2 (看更多)
中國時報
健保看緊荷包 醫生「錢」景看淡
本報記者?張文調查採訪 ■「醫生黃金歲月已經過去了,現在的
醫生 是『醫工』,做的是夕陽產業……」。健保實 施近六年來,醫師這
類怨言時有所聞,他們感 慨今非昔比,不僅收入減少、地位低落,專業
還遭受健保制度的壓抑扭曲。醫師們感慨前景 黯淡,也認為台灣的醫療
會走下坡,情況真的 這麼慘嗎?
走進長庚醫院的研究大樓,佈告欄上張貼一 張外人可能看不懂的統計
排行。這可不是榮譽 榜,而是各科醫師向健保局申請醫療費用被打 回票
的前幾名。內容不只有人名,還有開哪些 藥最容易被打回票,哪些處置
申覆再多次,健 保局也不會付錢……。醫院公告這些資訊,就 是希望醫
師「注意點」。
這種情況不是長庚獨有,為了和健保局打交 道,幾乎每家醫院的成本
會計中心都睜大雙眼 、看緊荷包。有些醫院把向健保局要不到錢的 醫師
視為「黑羊」,甚至直接從醫師薪水中扣 錢,處罰他們做了不該做的處
置,或是給付申 請表寫的不夠好。
才短短幾年,一向收入優渥的醫師竟然會跟 錢這麼過不去!台大醫院
一名醫師透露,核磁 共振造影檢查很貴,健保局為避免醫師浮報濫 用,
抽審若發現不當使用,會「放大核減」。 台大小兒部有一名兼任主治醫
師被「百中選一 」發現使用不當,健保局要他賠一百倍的檢查 費用。透
露此事的醫師說,「如果換成是我, 全部積蓄也賠不起」。
對於健保局的審查,幾乎所有醫師都是一肚 子苦水。台大醫院小兒部
主治醫師李秉穎說, 許多案子都是例行刪減十%至十五%的費用, 或是
住加護病房每十天就刪一天費用。他看不 出審查有什麼專業依據,在這
種情況下行醫, 真的是「綁手綁腳」。
李秉穎說,根據健保的審查制度,經常是某 個擔任審查委員的小兒科
醫師,負責審一家醫 院所有小兒科的醫療給付。他說,小兒科分科 很
細,包括小兒感染、心臟、遺傳、腸胃、過 敏等,哪有一個醫師全部都
懂?台大就有一名 小兒科醫師擔任審查委員,因為「做的很心虛 」,自
動向健保局請辭。
被健保局打回票,是許多醫師的共同經驗, 尤其是那些 常做新技術的
醫師。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陳耀昌,手上有許多白血病患者命在旦
夕,他 們有的需要做週邊血液幹細胞移植,有的需要 用機器來純化幹細
胞,但健保局都以「技術太 新」為由不予給付。
去年轟動一時的黏寶寶林伯熾,他所做的臍 帶血移植也非健保給付範
圍。台大醫院無力自 行吸收六百萬元的醫療費,因此訂出一套令人 啼笑
皆非的規定。規定說,「針對健保不給付 的高額案件,醫院研究經費只
支應三百萬元, 超過者院方只負擔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由 醫師自
付」。因此,主治林伯熾的台大小兒科 醫師林凱信,現在還欠醫院一百
萬元。
健保實施後,醫師心事沈重,「薪事」也不 輕鬆。自從長庚醫院帶頭
以醫師看診、檢查、 開刀等服務量計薪後,不僅私人醫院仿效,連 榮總
、台大等公立醫院都把醫師「業績」納入 計薪標準。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禹宏說,以新光 來說,醫師每看一個病人
抽一二○元,開刀費 抽六成,檢查費更少。他說,因為健保局獨買 醫療
市場,加上壓低給付,醫師的薪水大不如 前。據他所知,健保局規劃醫
師的每月合理收 入是十五萬,這和過去醫師每月收入數十萬、 甚至上百
萬的情況相比,真是相去太遠。
知名耳鼻喉科醫師楊怡祥本身也是宏恩醫院 的董事,院內醫師的薪水
他一清二楚。他說, 業績量少的醫生一個月只有四、五萬元收入, 多的
也不過三十多萬。還有醫師因入不敷出而 舉債度日。
振興醫院也是完全以服務量計薪,副院長符 振中說,院內醫師每月收
入平均只有廿萬左右 ,加上健保實施後,醫 師所得全攤在陽光下。他
說,全台灣大概沒有 一個行業像醫師這樣每筆收入都經過「認證」 ,從
醫的榮景早就成為過去……。
在這種情形下,過去最不可能轉行的醫師, 竟有人開始跳離本業。台
南婦產科醫師許朝欽 說,他有許多朋友跑去做股票,轉行經營生物 技術
公司,甚至還有不少人轉行學法律。
醫師世家在台灣似乎不再是光榮的傳統。楊 怡祥和弟弟楊怡和、父親
楊蓮生一門三傑,看 遍台灣絕大多數眩暈患者,他們的親友也多是 醫
師。但楊怡祥說,他絕不讓自己的小孩從醫 ,因為「餅愈來愈小,競爭
愈來愈大」。符振 中的小孩正在念醫學系,他扼腕的說,「根本 不該叫
他念醫的!」
健保實施之後,國內醫療生態的確起了大變 化,除醫師前景不看好
外,科別消長更是明顯 。外科、婦產科等科別因為開刀辛苦,醫療糾 紛
風險高,加上健保給付不甚理想,願意投入 的醫師愈來愈少。相對的,
皮膚科、眼科、復 建等科別,因為處置容易,也不容易有糾紛, 因而變
成熱門科別。
不少醫師感嘆,以前資質好的學生最想唸醫 學系,以後恐怕吸引不到
人才,而外科系過去 是醫學生的第一志願,但現在外科卻普遍招不 到住
院醫師。幾十年後,國內外科醫師的素質 令人憂心,重症醫療也會出問
題。
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鄭守夏認 為,醫師的反彈源於既得
利益的喪失。他指出 ,除卻實施公醫制度的共產國家,全球各國的 醫師
所得都高於一般人,尤其台灣醫師所得是 國民平均所得的三至六倍以
上,差距比多數國 家都大。他認為,醫師前景再怎麼不看好,也 差不到
哪裡,不致於會出現人才反淘汰現象。
鄭守夏表示,醫生收入少不代表技術就會變 差,也不代表醫德會淪
喪。他認為,危機就是 轉機,醫界應該趁目前對健保制度不滿的同時 ,
認真和健保局思考如何提高醫療品質,建立 醫療品質的評估標準,再來
談提高給付,才是 長治久安之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59.212.4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medstudent 近期熱門文章
25
46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