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
不賺錢才是罪過!
台灣醫療改革會(醫改會)公布了33家醫院的營收數據,讓人赫然發現,一天到晚
向健保局哭窮的醫療機構,有一家一年的總營收竟高達337億元,比「股王」聯發科
還高出一大截,而其純益率更高達20%,羨煞多少國內的高科技廠商。此數據一公布,
立刻在全國激起強烈的反應。醫改會就大聲疾呼,如果醫院獲利如是之豐,又有何
理由在91年健保雙漲之後,明年又醞釀調高健保費?要「先補破口袋,再掏民眾錢」!
另外一個各方矚目的焦點,就是這些屬於非營利事業的財團法人醫院,有本事賺到
這麼高的純益,是不是苛扣了病人的權益,為賺錢不恤人命?
具有公益性質,以服務社會大眾為其宗旨的大型醫院是不是該拚命賺錢,而且還
賺到令人咋舌的純益率?在大眾心中似乎不太能夠接受。因此這33家的數據一公布,
名列前茅的幾家如長庚、新光醫院等就必須趕快對外澄清其賺錢的合理背景;
但那些獲利甚低,乃至根本沒有純益或每年大幅虧損者,則可完全無動於衷,
社會大眾對它們也沒有任何質疑。這樣的情況在一個市場經濟裡完全不合情理,
顯然大眾對於市場經濟並未徹底了解其根本運作原理。
在任何一個社會,要選擇經濟體制,事實上只有兩個極端:接受市場機制,
或者要求政府的公權力取而代之。一般國家通常會針對個別經濟活動而做取捨:
某些活動高度放任市場機制主宰,某些活動則高度依賴政府管制。當然也會有許
多半弔子的做法:在公權力的巨手控制的框架之下,留一些空間讓市場機能運作。
人類花了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得到一個慘痛的教訓:龐大笨拙的公共部門的巨手,
實在沒有能力精密調控經濟活動的莫測變化,而且每一個公權力捉襟見肘暴露的缺口,
都會成為有心人投機鑽隙的醜陋空間。聲勢曾如日中天、控制人類之半的共產體制,
就在真相終於暴露之後,摧枯拉朽一般地崩潰殆盡。但是即使在最崇仰市場機制的國家,
仍有無數大大小小的經濟活動依然牢牢掌控在公權力之手。
市場機制最鮮明的形容詞就是,它由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動每一個成員、每一種資源,
以最有效的方式,對社會全體做出最大的貢獻;這正是極權體制不能不甘拜下風的關鍵。
但這一隻看不見的手,就是每一個成員,不論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無時無刻不透過合
理的計算儘可能以最低的代價追求最大的報償。精打細算的消費者因此做出正確的抉擇,
獲得最大的滿足,而精打細算的企業,則因此獲得最順遂的成長、賺取最豐厚的利潤。
然而只要有一個成員不如此做,整個社會就會造成浪費、蒙受損失,愈是重要的成員,
自然也造成愈巨大的損失。
在每一個國家,醫療資源都是最寶貴的,也是最稀少的,我們永遠難以企及接近理想的
醫療水準,讓最多數的人民得以遠離病痛與死亡。因此,讓有限的醫療資源點滴不致
虛耗,都能用在最切要的地方,也比任何經濟活動都更加重要。但除了市場機制,
沒有任何手段可以達成這個目的,而市場機制又仰賴每一個病人做出最妥切的抉擇、
每一個醫院達到最高的效率,也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最大的回報。
遺憾的是,為了讓弱勢者獲得充分的醫療照顧,我們以完全違反市場機能基本精神的全
民健保,癱瘓了消費者的理性抉擇,因而不得不設計種種手段去控制醫療機構的收費方
式;這裡面的種種偏差與漏洞,不僅讓大量珍貴的醫療資源付諸流水,也引導醫療機構
與其人員從事許多荒謬不當的作為。但即使如此,市場機制仍在激勵醫療機構努力降低
成本、提高效率、加強工作動機。長庚醫院就是最成功的典型,不僅其純益率極高,
社會的醫療資源也同時發揮了遠超乎公立醫院的效率。如果每一個醫療機構皆能如此,
我們的健保費率的確沒有再漲的空間。
然而長庚只是少數例外之一,許多純益率極低乃至為負的醫院才是主體。如果它們因為
更多的人性關懷、更高的服務品質拉高了成本,我們應設法建立屬值的指數將它設算出
來。如果它們以優惠折扣體恤弱勢病人,就應該另外記帳,以特別的名目分離出來。
若如此處理之後它們還是不見獲益、嚴重虧損,這樣的醫院就應退出市場行列,
將醫療資源留給更有效率者使用。
不過,伸入醫療市場的公權力巨手既造成最大的干擾,就必須更努力追求最高效率,
一方面從其管制的設算效益精確估計其產出,一方面從投入的人力與時間、經費計算其
成本,只有健保局也達到最高的純益率時,這個備受扭曲的市場才有可能為人民謀較高
的福祉。
--
http://bbs.keinmal.idv.tw 蛇杖的傳人
http://medicine.keinmal.idv.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32.200
medstudent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